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缩影的清末民初剪发风波

2015-04-29 13:25夏舒洋
大观 2015年2期
关键词:平权革命

摘要:近代的男子剪辫与女子放足问题一直备受重视,研究成果甚多,但同时期的女子剪发运动却未能引起足够关注。其实自古以来,女性的发型变化也是社会观念转型的重要反映,蕴含信息十分丰富。本文即以此为题,探讨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缩影的清末民初剪发风波,那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近代女性解放;剪发运动;革命;平权

“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呐喊·头发的故事》[1]

上述文字是鲁迅有感于1920年10月女学生剪发被校方开除的时闻所作,文中列举了近代中国人头发的政治境遇。为什么一个在今天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剪发行为,当时却面临强大的反对势力呢?要理清风波背后的复杂障碍还需从晚晴说起。

一、晚清女权作品中的剪发倡议

中国数千年的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一举一动、一行一颦都进行了严格规定,发饰方面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这种为维护传统家庭伦理而形成的旧女性发式是农耕社会的重要标志,也隐藏着深刻的男性话语权,即使到了激烈变革的晚清时期,旧式习俗仍在延续。

最早倡导女子剪发的作品是1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的《女界钟》,作者金天翮被誉为“中国女界之卢梭”。作为近代第一本妇女解放作品,该书虽只有薄薄一百多页,当时却引发了石破天惊的强烈反响,数月内即告售罄,其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也有责焉”风行一时,对旧式伦理形成强大冲击。

关于传统盘发对女性发展的不利影响,金天翮在书中极力批判道,“当其春眠不觉之时,仓猝晨兴,盥洗犹所不顾,惟此重重挚缚,精致绵编……约废二三小时,全功告竟,而半日之光阴去矣。”因此,他建议妇女剪发,“今四方志士知识进化,截发以求卫生,吾以为女子进化亦当求截发始。”[2]受晚晴时局影响,《女界钟》关于女性放足、剪发等倡议并未真正被社会接受,但其观点成为后来新文化运动、北伐革命中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论据。

二、民初剪发运动的发展历程

“打造女性身体的‘进化象征既是全球范围内女权主义兴起的结果,更是近代中国一次次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启蒙对女性身体的规训。”[3]民国初年,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剪发这种带有强烈身体反抗特征的方式,逐渐成为女性解放的重要标志。此后更是与一路高涨的北伐革命形势结合,被赋予特殊的政治意味。

1919年起陆续有鼓励女性剪发的文章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倡导者给出的三个缘由是节约时间、节约金钱、便于行动。例如第二条,约略统计当时中国女性每年在头发装饰上的花费至少在20万万元,让人不禁概叹:“倘能省下这些款子来去用在别的事业上,什么国债赔款,公益事业,哪一件不能做”。[4]剪发开始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参与到了新文化运动热潮中。受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启蒙,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纷纷效仿男性,剪了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革命头”样式的短发。

如今,我们能在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中看到关于剪发的记述。“五四那年我正在桃源女师预科读书,这个学校以前没有过什么社会活动,但五四的浪潮也冲击到这小城市了。……会后许多人都把辫子剪了,我也不假思索的跟着做。现在剪发是太平凡了,而且成为当然的现象,但那时却是件大事。我们为着没有辫子,四处遭受冷嘲或责骂。”[5]“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起床,点起油灯梳长辫子,又做早操,又上自习,再吃早饭,那太匆忙了。为了节省时间,我索性就把长辫子剪掉了。同班同寝室的杜芰裳,看见我剪掉长发以后清爽利落,十分羡慕,叫我帮她也剪掉了。没想到她的妈妈跑来又哭又闹,找我拼命。”[6]

就像回忆中提到的那样,此时女性剪发还是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由邵力子、叶楚伧等任编辑的《民国日报》一度是女性剪发交流的平台,反馈信息却显示有些女性剪发后会面临退学、退婚的困境。反对最为激烈的当属力量强大的守旧派,他们将女性剪发视为洪水猛兽,惊呼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多方反对最终演变成政府的一纸禁令,1921年7月北洋政府四川督军刘存厚所辖的成都警察厅发布《严禁妇女再剪发》告示,很快影响到北京并随之蔓延全国。官方的禁令触动了思想解放的敏感区域,引发新文化倡导者的强烈不满,巴金等人创办的《半月》、《警群》就因对此频频发难而先后遭到查封。总之,20年代初的女性剪发多发生在学生当中,社会上并不十分普遍。

伴随1924年大革命的开始,一度陷入低潮的剪发运动再次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革命队伍当中,她们也成为剪发最有力的推动者。1926年下半年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所到之处大力宣传女性解放,剪发运动如同革命形势一样迅速蔓延,成为一股推进女权主义发展的风潮,人们甚至形成了一种将剪头发与革命党划等号的印象和概念。

值得思索的是,当1927年革命开始深入农村时,轰轰烈烈的剪发运动却在这里遭到意外的阻力。对于世代封闭的农村女性而言,革命显得遥远而陌生,剪短发更是不知所云,很多人在不明不白中被强行剪掉头发,由此遭受到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一方面要承受身边宗法社会的强烈指责,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发肤毁伤的自我拷问。这种无视传统伦理的强制行为甚至造成军民矛盾,成为此次北伐失败、国共分裂的诱因之一。

1920年代前后,作为女权运动兴起的表现之一,以法国、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开始出现女性剪发风潮。20年代后半期这股潮流以电影、画报等新型传媒方式潜入中国,从东方巴黎上海开始迅速席卷全国,各界女性争相模仿明星、模特,剪成齐耳短发。激烈革命后再度沉寂的女性剪发风潮,出人意料的以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散播开来。

三、结 语

由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背景,剪发这一始于晚清、兴于民初的女性解放运动,一直与强国保种、男女平权、革命运动等时代主题相伴相生。今天,附加在女性头发上的诸多涵义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总体而言,近代这场女性剪发运动顺应社会潮流,促进了女性自身的独立自主与观念风俗的现代变革。

【参考文献】

[1]沈文利编.《鲁迅作品集精读本》[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2]金天翮著.《女界钟》[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姚霏.《中国女性的身体形塑研究(1870-1950)》[J].载《甘肃社会科学》.2012(3)

[4]楚伧.《我底妇女剪发界说》[N].载《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0(3)

[5]丁玲.《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J].载《快乐阅读》.2013

[6]秦德君,刘淮著.《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夏舒洋(1986.0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國近现代史方向。

猜你喜欢
平权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平权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原理、措施与合理性控制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