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坤 陈华伟 唐闻捷
摘 要:以2002—201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16篇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北大版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对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时区分布、研究力量、成果的地域分布、高被引文献、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力量主要在高校,但大部分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合作较少;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江靠海、中部孤立,西部匮乏;研究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供给和均等化的实证研究、体制改革和国外研究启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体制、机制和均等化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农村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2010907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aking the 316 core sports journal paper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he CNKI during the year 2001—2013 as samples, this paper,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and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analyzes the time zone distribution, research strength, the achievement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high cited documents, and the hot topics in public sports servi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strength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is mainly in universities, while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researchers are still in lack of cooperation in their research;that the research distribution is mainly on the east coast an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respectively in the state of isolation and deficiency in the research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that the studies of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mainly focus on basic theories, empirical research of supply and equalization, system reform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elation;and that the supply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mechanism and equalization are the hottest spot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but there are problems of nonstandard keywords us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Keywords:public sports service;mapping knowledge domain;review;prospect
收稿日期:20140715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NDJC126YB);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2013QN015);温州市科技局课题(R20110099);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wsk004)。
作者简介:王占坤(1975—),男,安徽寿县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和公共体育服务;通讯作者:唐闻捷。
作者单位:1.温州医科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325035;2.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1.Schoolof Sports Science,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China;2.School of Sport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453007,China. 建设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满足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体育需求高涨,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状况,“十二五”期间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随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把“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公民健康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事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热点研究课题。当前,国内学者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关注什么研究主题、具有怎样的特征趋势以及研究热点是什么?有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把握关键文献才能真正了解研究领域前沿。本研究试图通过对CNKI所收录的体育核心期刊中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献索引资料,采用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探索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文献样本来自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时间为2002—2013年。主题词检索的方法,能够使检索结果全面、准确,本文采用了期刊高级检索,检索主题词:“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逻辑关系式:或者;文献来源类别:核心期刊;检索条件:精确,共检索到“公共体育服务”或者“体育公共服务”358篇,操作时间为2014年6月30日。剔除非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类核心期刊增刊等不符合要求的检索论文后,获得有效文献316篇。此外,为了提高研究精度且减少分析误差,本文对文献主题词或关键词中的泛义词、近义词进行合并剔除,防止影响研究结果,如“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合并为“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合并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1.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用于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1]。科学知识图谱既可以用来挖掘某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演变,也能够运用其独特可视化效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全景式再现[2],受到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研究者关注。本文运用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Ⅲ软件,能够绘制共词聚类图谱和时区视图,其优点是可以通过对前沿术语开展运算,显示该学科的演化历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Ⅲ软件,使用ref格式下载CNKI相关文献,并把ref文件转换为ISI格式导入,设置年度切片时间为1年,阈值设定50,绘制共现图谱、时区视图等,并生成对应的参考信息。
2 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基本状况
2.1 文献年代分布
某一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纵观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1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2002—2006年),发表论文仅4篇,2002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上首次出现以公共体育服务为主题词的文献,2003年出现研究文献断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国家为了提高国民对奥运会的关注和传播中国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围绕奥运会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如“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全民健身紧跟奥运步伐,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人民的体育需求日益强烈,体育权利意识增强,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因此,各地在如何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上,急需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另一方面,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因此,学界开始关注公共体育服务问题。第2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1年),论文发行量呈现出接近“直线式”的上升,共发表了161篇论文,表明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快速增长的里程碑。后奥运时代,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出现转变,表现为以成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注重民生体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把更多的资源用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上,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学术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关注持续升温。同时,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目标和主体,因此,2008年体育学术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爆发式”增加,研究论文达19篇,为2007年的3.2倍,此后,2009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民健身日”,一直到2011年研究论文呈直线上升。第3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12—2013年),2011年后公共体育服务问题仍处于持续被关注状态,但增幅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公共体育服务领域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而突破性、创新性研究日益困难;另一方面说明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越来越趋于具体化、精细化。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发展轨迹主要受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公共服务实践对理论研究需求的影响,研究文献量骤增的年代大都与国家领导人的意图、体育政策的出台和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同时也与全国各地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需求相契合,一方面显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特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学者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术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图 1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
2.2 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
表1和图2表明:在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前10名高产作者中,天津体育学院4位,上海体育学院2位,其余分别是阜阳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和湖南工业大学;但高产作者合作度不高,大部分研究人员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关联较少。
由表2可知,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高产机构在高校,比较突出的研究单位是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阜阳师范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其研究成果数量居于前列。说明了体育专业院校是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核心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尤其是上海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其在研究团队建设、科研项目、专著数量、论文数量等方面成果丰硕,且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上海体育学院戴健教授领衔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团队2011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与体育强国建设视角”,并出版了国内唯一一本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天津体育学院的肖林鹏教授、李宗浩教授、郇昌店博士和杨晓晨博士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团队,产出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开展了合作研究,而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数量较少(如图2所示)。
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各个研究机构、各研究群体之间合作研究较少,不同区域之间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尚未建立。而国外在区域合作研究、不同群体或个人的合著论文开展较好,且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主流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已有10余年基础的前提下,如何把碎片化研究格局转变为合作研究,提升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是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面临的迫切任务。
图 2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作者共现网络
2.3 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产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规律表现为:1)沿江靠海。如图2所示,高产作者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3大经济圈以及武汉,沿江分布的高产作者主要在上海、武汉、南京、苏州、杭州,靠海高产作者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杭州、温州,其中上海、杭州既沿江又靠海。2)中部孤立。中部地区研究的重要机构是安徽的阜阳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其中阜阳师范学院位居高产研究机构的第4位,其成果完全来自刘玉教授及其合作者,而安徽除了阜阳师范学院,江西除了江西师范大学,其余院校研究力量薄弱,成果少,形成了孤立的研究局面。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范围较为集中的潜在原因可能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是中国3大最强经济区,城镇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的省市有上海(89.1%)、北京(86.3%)、天津(78.3%)、武汉(77%)、广东(67.8%)、辽宁(66.5%)、浙江(63.0%)、江苏(62.9%)。世界历史上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演变轨迹表明,城市化进程中和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相吻合,公共服务在城市化之前是由乡村来提供,乡村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较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对公共服务需求高。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规定,公共体育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依照法律法规,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社会权利、基础性的福利水平,必须向全体居民均等地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能够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3大经济区和武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高,对生活品质和健康有更高的追求,导致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公共服务水平和城镇化进程步伐不相一致,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包括体育在内的公共服务问题,必然引起这些地区的学者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公共体育服务问题。
图 2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的地理分布
2.4 高被引文献
表3表明,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排名前20位高被引文献,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阐述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结构、意义等基础理论;第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的实证研究;第三,探讨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改革和国外研究启示;第四,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述评。从这4方面研究可以看出,一是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相对共识,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文献已经陆续出现,与此同时反思式、批判式研究也初见端倪。如天津体育学院郇昌店在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兼与范冬云先生商榷》一文中针对范冬云文章的观点,提出针对性反驳意见。二是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开始从理论探讨和体系建构向供需及均等化方面的实证研究转变。理论界从一开始借鉴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积极回应“如何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实问题,到目前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背景下,原有的公共体育服务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学界不断探索我国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公共体育服务所应采取的模式,因而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体制变革、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机制的启示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3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热点
运用词频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16篇论文中包含有效关键词237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654次,平均每篇2.76个。表4为前32位的高频关键词列表。“体育公共服务”出现频次多达76次,“公共体育服务”出现频次多达58次,远高于其他关键词出现频率,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标签。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一些含义宽泛的一般性词语被选作关键词,如体育、中国、对策、困境、路径、特征等。关键词用于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方便文献的存储和检索,因此要选择一些能够代表研究主题的词语作为关键词。
表 4 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热点关键词一览表(频次≥4)
图谱中节点的中心度表示与该点直接联系的个体数目,节点的中心度数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居于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力越大[3]。图3中大小不等的圆圈即节点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大小与相应关键词出现次数成正比。同时,从图3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关键词的中心性。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高,说明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从表4可以看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度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中心度位于前10位的是公共体育服务(0.32,58)、体育公共服务(0.29,76)、公共服务(0.28,21)、均等化(0.24,18)、体育管理(0.23,21)、体育公共服务体系(0.16,5)、群众体育(0.15,11)、体育(0.13,12)、对策(0.11,6)、供给(0.1,11),表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高度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并从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展开研究。
4 结论
1)从2002年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出现第1篇公共体育服务的文献以来,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进展缓慢,直到2007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条例》《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关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目标和要求,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学术研究的引领性,可以预测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还会持续增加。
2)肖林鹏、郇昌店、李宗浩、杨晓晨,刘玉、王健、樊炳有、曹可强、郑家鲲等是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高产作者,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主要力量在高校,但大部分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合作较少。
图 3 公共体育服务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3)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江靠海、中部孤立,西部匮乏。我国的三大经济区和武汉是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高产地区,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研究相对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持续推进,今后这些地区的研究成果将不断增加。
4)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第一,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结构、意义等基础理论;第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和均等化的实证研究;第三,探讨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改革和国外研究启示;第四,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述评。
5)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体制、机制和均等化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且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2个方面展开;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5 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展望
5.1 弱势群体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将持续受关注
包容性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的一种战略选择,具体到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就是要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机会均等地享受公共体育服务,而且各地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体育民生”“幸福体育”新理念,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息息相关。弱势群体和农村体育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短板,从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来看,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弱势群体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但由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和执行力不够,政府的有限性、社会参与弱势群体及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积极性低、历史欠账太多等原因,导致弱势群体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一直比较薄弱。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群体不断增加,保障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必然受到学术界关注,国家在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都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弱势群体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将成为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5.2 长三角地区将继续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的增长点
从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和科研基金的主持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将继续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热点地区。在国家层面上,2013年12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全民健身中心共同签署《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其目标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有效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为中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并提供示范。合作内容包括协同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内涵提升、体育教育资源深度融合、苏南体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在科研基金的主持上,苏州大学教授主持了2014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研究”、2013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体育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政府职能研究”和“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苏州科技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研究”,常州大学徐勤儿主持的“苏南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建设研究”,这些基金的研究成果将陆续出版。
5.3 公共体育服务将以规范和实证协同研究为取向
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已经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纵深研究发展,与起步阶段多采用规范研究相比,学术界更加注重运用调查、个案、评价体系构建或模型构建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理论和价值理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其终极追求,研究成果的引领、指导和应用是其价值所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进行实证研究总结规律和经验,解决公共体育服务实践疑难和困惑,使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策略和方法,同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为公共体育服务的规范研究提供了素材,有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0113.
[2] 姜晓萍,苏楠.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8109.
[3] 李硕豪,李文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7580.
[4] 卢强.近十年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点和演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4):2431.
[5] 王梦阳,张林.上海市城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2):912.
[6] 余菜花,廉同辉,刘军.中国低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0):19591964.
[7] 王梦阳.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3,33(10):6370.
[8] 苏楠,罗中枢.国内行政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4):2529.
[9] 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32(5):6470.
[10] 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6):2024.
[11] 戴健,郑家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