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分析

2015-04-29 16:10:29阳艺武黄彩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系统结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阳艺武 黄彩虹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质特征、内在意义、发展要旨等内涵的解读,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要把握3个明显的特征:数量维上的发展度、质量维上的协调度和方式维上的持续度。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应将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数量维上的发展度、质量维上的协调度和方式维上的持续度3个子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数量维、质量维、方式维3个子系统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集成运行的三维金字塔结构体系。

关键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三维金字塔;系统结构

中图分类号: 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2015105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conducts an analysis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ssential features,intrinsic meanings,development mission,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three conspicuous features:the “development” on the quantity dimension,the “coordination” on the quality dimension and the “continuance” on the approach dimension.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should be united organically on the three subsystems of the “development” on the quantity dimension,the “coordination” on the quality dimension and the “continuance” on the approach dimension,so as to construct an interconnected,interactive and integrative 3dimensional pyramid structure system between development,coordination and continuance on the axis of quantity dimension quality dimension and approach dimension.

Keywords:competitive sports;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3dimensional pyramid;system structure

收稿日期:201410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TY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Ib050)。

作者简介:阳艺武(1977—),男,湖南湘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才培养工程;黄彩虹(1978—),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68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8,China.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发展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这一思想正在对现实社会中各领域的发展产生着深远意义的影响。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内在意义何在?其要旨是什么?对新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根据其要旨及其启示来认识、探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这正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需要探讨和分析的关键问题所在。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解读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分析

“发展”这一术语,在科学发展史上至少有3种含义。1)哲学家认为:“发展”是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演进,而社会发展则与这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这就是所谓哲学意义上“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之说”。2)社会学家认为:“发展”的含义应该定义为社会进步。3)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但它的内涵已然超出了这种规定,进入到一个更深刻而又丰富的全新层面。如果用现代经济学理念来解读,“发展”的实质则上升到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大英百科全书》对“发展”的释义是:“该术语有时被作为经济增长的同义词,但用来叙述一个国家经济变化时,发展则包括数量和质量上的共同提升和改善。”[1]综上所述,所谓“发展”,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其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评价维度自然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发展至少应该强调内涵上量与质动态的双重发展和变化,以及评价维度上的规模和结构的共同提高和改善。而把“发展”升华为一种理论或者说一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初,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并讨论。而后,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1980年发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2]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之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并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并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颁布《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至此,我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位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并将其上升到了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地位[4]。至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穿越了最初的基本思想屏障,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评判各个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标准,也穿越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全球的发展理念,代表着一种系统的发展态势,一种对待系统未来走向的指导策略。

1.2 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解析

我国学者蔡拓认为:“实现人类真实而非虚幻的自由与解放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追求的根本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代内与代际发展的公平性、人与自然的亲和性、进步的协调性以及由此呈现的可持续性则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根本价值之所在。”[5]作为一种健康、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深刻而又复杂的;因此,要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其要旨,就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仅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认识,拓展到一种基于“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健康、稳定、和谐、具有持久发展能力的新型理念的实践。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其基本概念着手,运用系统方法论对这一发展理念的本源和演化规律进行探讨。认为“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3个发展向度互为鼎足、缺一不可。其具体含义表述为:1)发展度,主要体现在数量维上的要求,表征为发展行为是在原有经济基础上的增长态势;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力特征”,是能力不断提高的发动机。2)协调度,主要体现在质量维上的要求,检验发展行为与健康程度的契合度;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效率特征”,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优化的调节者。3)持续度,体现时间维的要求,表征发展行为的长期合理性;构成可持续能力的“公平特征”,是维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的催化剂[6]。

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对可持续发展在数量维、质量维、时间维的制约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对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贡献上却又是共同作用的[7]。以系统的观点诠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三者的逻辑自治与内在统一,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表征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完美追求。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三者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就好比一个等边三角形,不存在哪个更重要、哪个次重要之说。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构成正三角形的3个角,如图1所示,而3条对称轴的交点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通过彼此的连接构建一种稳固而健康的发展态势,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目标。

图 1 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3者关系图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意义反映在“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有机统一,表征为对3者在“动力、效率、公平”的宏观认识和科学度量。

1)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潜力、能力、速度构成了推进本国或本地区“发展”可持续性的动力特征,即能够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在真正地发展,健康地发展,以及是否在保证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和改善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还包括其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的总和禀赋,以及如何促进这4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特别是对创新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方面的集成体现。

2)效率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进化、生活质量、文明程度及对于理性需求的渴求度,构成了“发展”可持续性的效率特征,即在统一尺度下定量地诊断环境与发展如何维系平衡?效率与公平能否实现对等?市场培育与政府调控能否维持平衡?当代与后代的利益分配能否维持平衡?如果说发展度更加强调“量”的概念,协调度则更强调的是内在的效率和“质”的概念,即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增长的合理调控,财富积聚的合理性及建立公平分配制度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行为规范。

3)公平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以及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贫富差异的克服程度,成为判断该国或地区“发展”可持续性的公平特征,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上的长期合理性。这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平等参与的区际公平和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的总和。这里所指的长期,近者可以包含5代甚至10代人的时间,远者直指整个人类的无限未来。持续度更加关注的是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和协调的公平性。

因此,只有通过对以上3大特征的准确把握,并识别其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发展形态”及“内在含义”才具备统一可比基础,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才具备可测定和可控制的共同内容。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延伸

以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梳理和解读只是一种启迪,它给了研究者一个视角,去重新审视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去理解当前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去感悟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竞技体育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一种满足社会需求,体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现实解读。面对可持续发展理论,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保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后,许多学者也展开了对“可持续发展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竞技体育系统中得到了迅速蔓延,深入到竞技体育的不同领域。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延伸到竞技体育中应该包含以下3方面重要含义。

1)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现实社会环境、资源储备、经济水平等条件对竞技体育的持续供给能力;不同的经济体制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效果;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支撑力量,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8]。

2)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优先发展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是展示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那么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使体育惠及最广大人们群众的终极目标则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容忽视的现实。从这一点来看,竞技体育成为撬动全民健身、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有力杠杆应该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也是人;因此,我国竞技体育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把竞技体育放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强调竞技体育人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竞技能力,还应包括其心理、社会潜力,包括社会化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面对问题的迅速反应能力及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社会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分析

3.1 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的建构思路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内在意义及在竞技体育中延伸开来的含义,判别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1)能体现后备人才培养各系统在数量维上的“发展度”,强调社会生产力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后备人才的数量应满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作为培养对象、具有运动天赋和运动潜能的青少年投身到竞技体育事业的数量应能满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2)能体现后备人才培养各系统在质量维上的“协调度”,即强调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体现在增加后备人才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在培养过程中,充分挖掘运动员竞技潜能的同时,还应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塑造,促进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量与质的协调发展,推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3)能体现后备人才培养各系统时间维上的“持续度”,即判断后备人才培养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更加重视从培养方式上去把握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度和协调度。主要关注后备人才培养长期的合理性和变化的稳定性,也反映了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程度[9]。

因此,如何将庞大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整理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呢?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培养过程、培养环境共同构成了后备人才培养的5个重要要素。其中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培养过程3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体。首先培养目标是整个培养活动的指挥棒,对整个体系起主导作用。培养主体则是来源于培养对象层——广大青少年群体,培养客体则是指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梯队服务的各类人员,包括教练员、文化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裁判员、后勤人员等。培养过程则既有培养方式,也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概念。而培养环境则既包括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也包括体育体制、政策发展的中观环境,还包括后备人才成长的微观环境。如图2所示,培养目标对培养核心体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培养环境和培养核心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核心体的3个方面分别对应3个培养维度:数量维、质量维和方式维。

图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构建思路

3.2 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构成要素

处在新时期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充分尊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推动后备人才在数量、质量和方式上的协调发展,形成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完美契合。其中,“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让可持续发展在“数量、质量、方式”3个维度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表征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完美追求。由此可见,“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三维”统一理论对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有机系统同样是适用的。我国学者钟秉枢等认为:“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是指,为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能够长期地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而从数量、质量和时间维度上对其系统结构和要素进行综合调控的目标及其过程”。[10]本研究十分认同以上观点,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进行认识,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勾勒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应该由培养层次维(启蒙层、潜能层、显能层)、培养质量维(竞技潜能培养、文化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塑造)及培养方式维(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家庭系统)组成,3个维度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图 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

3.3 可持续发展的三维金字塔结构体系

综上所述,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旨,秉承系统科学理论的精髓,吸收系统研究和分析方法的优势应当成为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视角和可行思路。图4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三维金字塔结构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思路。1)培养层次维又称为培养数量维。该维度充分体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上的金字塔结构特点,反映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是建立在广大青少年群体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也进一步说明竞技体育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基础上。2)培养质量维说明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打破计划经济时期唯技术论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提高后备人才运动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后备人才梯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健全人格塑造。三者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缺一不可的质量要素。3)从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维来看,培养单位由体育系统扩展到包括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家庭系统四线并举的多种培养形式。同时,各系统之间又存在着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结合。但不管怎样,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是后备梯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后备人才培养能否实现持续度的重要保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维也可称之为培养时间维。由此可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应该是由培养层次维、培养质量维、培养方式维3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三维金字塔立体结构,3个系统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集成运行则是提升后备人才培养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障。

研究认为,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的本质和内在机理在于后备人才培养层次、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后备人才培养方式3个子系统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和谐统一。发展度表征了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变化;协调度表征了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变化;持续度表征了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长期合理性和稳定性。而由3个子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所包含的影响因子所构成的整个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大系统运行机制的合理程度则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图 4 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

发展的三维金字塔结构体系

4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发展观念上的一次历史性进步,是迄今为止人类对于发展认识的最高阶段。因此,这一发展理念应该成为探索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益视角和可行思路。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涵义,延伸到竞技体育中应该包含以下3方面重要含义:1)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2)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3)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而判别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把握3个主要特征:1)能反映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在数量维上的发展度;2)能反映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在质量维上的协调度;3)能反映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方式维上的持续度。因此,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在数量维上的发展度、质量维上的协调度及方式维上的持续度3个维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和建构。

参考文献:

[1] Encyclopedias and Dictionaries.Encyclopdia Britannica 18 15th edition[M].Encyclope dia Britannica,2007:257286.

[2]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124.

[3]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4] 郑治.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18.

[5] 蔡拓.可持续发展:新的文明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1.

[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0.

[7]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1214.

[8] 钟秉枢.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转型[J].体育科学,2013(12):1011.

[9] 阳艺武,刘同员,黄彩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兼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21223.

[10] 钟秉枢,梁栋,于立贤,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959.

猜你喜欢
系统结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01:32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9:52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7:34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结构及日常维护技术研究
考虑助力器动力学的舵系统结构非线性颤振特性分析
基于PLC控制的局部通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结构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