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
吉娜 · 卡瓦列罗(Gina Caballero)是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代表。本刊专访吉娜,倾听拉美经委会对中拉合作的预期与期待
:请您简要介绍拉美经委会在推动中拉合作的角色与作用。
吉娜:拉美经委会始终支持增强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以便共同努力推动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如此,双方仍然缺乏相互了解。因此,我们机构的角色就是帮助和推动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从而使利益各方在互动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因此,我们一直寻求同中国机构,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学术机构,甚至私人机构,希望通过联合项目推动双方提高认识,看清中国和拉美地区的机会。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和中国机构的合作从中国和拉美两个角度做出切实的考虑,从而提高务实合作的推进。
事实上,这次我们拉美经委会代表团为首届中国-拉共体论坛提交了一个专门的报告,我愿意与《管理学家》杂志分享我们机构以及我个人的意见和观点。
:拉美经委会怎么看待中拉合作的宏观经济背景?
吉娜:尽管2004到2007年间,全球经济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但在2011到2014年间,经济增长速度降到年均3.5%。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其增长率只达到衰退前的一半(1.5% vs 3.0%)。总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存在结构性弱点,以致不能更快地增长。
中国经济自1980年起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的增长率(将近10%),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然而,自2012年初,中国经济的增长逐渐放缓至7.3%,其原因在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的增速变缓。中国当局担心经济放缓加剧,在2014年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放松银行信贷、降低利率和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中国当前改革中心目标之一,是重新平衡过去三十年的增长模式,更多地依靠消费,而降低对固定资本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中国经济未来几年面临着两个挑战,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和经济的高负债水平,这可能对其增长潜力产生负面影响。2014年中期,中国商品住宅存量比去年增加了30%,影响到新住宅的建设,进而影响到对中间产品,包括水泥、钢铁和其它金属的需求。多个行业(比如水泥和光伏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产能过剩。
过去十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忠实地反映出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起伏变化。2003年至2008年间,该地区的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这是由于受到有利的外部条件推动,比如世界经济扩张,基本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以及大宗商品的净出口国,特别是南美国家贸易条件的大幅改善。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该地区的商品出口有所下降。而在2010和2011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美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该地区出口又经历了显著增长。自2012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停滞,该地区增长显著放缓。拉加经委会预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14年的增长率仅有1.1%,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吉娜:当前全球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贸易增长放缓与已经进行了13年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未来的不确定有关。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多个深度整合倡议将在未来几年极大地改变全球贸易的治理格局。这些倡议被称作“大地区”贸易整合谈判。其中三个最主要地区谈判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美国和欧盟贸易与投资跨大西洋协议(简称TTIP),以及有中国和亚洲其他十五个国家参加旨在创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联盟的计划。此外,由亚太经济合作论坛(APEC)所有成员国参与的,旨在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是这些努力的一部分。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已历经近十年的研究。2014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该倡议获得了新的推动。
大地区间的贸易整合谈判一旦取得成果,将在未来几年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地理格局和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从谈判参与各方的经济重要性还是谈判本身议题的广泛性来看,我们都可以预见,到2020年国际贸易规则将被重新制定,以适应价值链的新现实。然而,与上一轮全球贸易谈判(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不同的是,这些地区间谈判的新规则是在世界贸易组织之外,由若干个深入参与全球贸易环节的国家所制定的。这本身就值得引起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担忧,因为除几个国家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本地区”)大多数国家都未深入参与到全球贸易价值链中。
从中期来看,全球经济将持续低迷,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速度。欧洲经济停滞对全球贸易具有实质性的阻碍作用。这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带来了双重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当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或者陷入衰退,本地区对欧洲的出口也将受阻;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也将受到影响,从而减少了中美两国市场对本地区原材料和其它产品的需求。
:拉美经委会如何看待中拉贸易合作的前景?
吉娜:从2000年到201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的商品贸易翻了22倍,从每年120亿美元增加到2750亿美元。相比之下,本地区同一时期对外贸易总额仅翻了三翻。本地区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尤为突出,在2000年到2013年间增长了27倍,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长了20倍。然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总体上对华贸易赤字一直维持在高位并有所增加。仅巴西、智利和委内瑞拉是例外。
如果双边贸易在未来几年以2010至2013年间相同的速率(年均12%)继续增长,预计将在2019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6月提出这一数字,并将其作为未来十年的目标。反之,如果双边贸易增速与2013年(6%)相当,则将在2023年和2024年间实现这一目标,恰好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时间内。
考虑到与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未来最好的情形是这个国家可以推进改革,保持高速且稳定的增长。随着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饮食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健康的优质食品获得更多青睐,如肉类、水果、葡萄酒和烈酒等。同样地,对优质公共服务,如交通、医疗、教育、住房、幼儿园以及养老的需求不断增长。将近40年的高增长造成了复杂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对环境工程与服务的迫切需求,例如水处理、处置固体废物和废水,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等。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存在本地区对华出口多元化的空间,从食品质量到针对幼儿和老人的商品和服务、地震工程与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和品牌管理,以及零售连锁店谈判与管理。
中国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是加强对当地商业环境、公共政策、法律框架、制度实践以及国家和民间社会互动规律的认识。加强认识的最佳途径是鼓励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促进知识交流和相互学习。这无论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投资的企业,还是拉美地区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合资企业,都可以做此实践。
总之,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为本地区对华出口多样化提供了诱人的机会,并有助于增加中国对本地区的多样化投资。作为双向的交流,本地区的政府和企业通过协调一致的努力来推动这一进程,围绕这些议题共同制定中期战略议程。这必将推动与中国的对话和协商。
:2014 年7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四国期间,提出了未来5 年对拉美投资存量达到2,500 亿美元的目标。就目前看,这个目标的挑战性在哪里?
吉娜:直到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获得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还非常少,但此后有显著增长。据拉加经委会估计,在2010年以前的二十年间,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将近70亿美元。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接近140亿美元,占本地区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1%,其中四分之三的中国直接投资用于当年两个大型油气收购项目:中石油在巴西和中海油在阿根廷的油田收购。来自中国的投资并不局限于这两个项目:许多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在2010年进入本地区市场,或者增加了在本地区的业务。在随后几年里,中国的投资不断注入本地区,每年都达到90到100亿美元。这些投资占本地区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到6%。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拉丁美洲是主要的原料产地,中国在该地区直接投资的构成说明了这一点。2010年和2013年间,几乎90%的中国投资流向自然资源产业;而同一时期,该产业仅吸纳了该地区接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国是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最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中国有四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均为国有企业,也都在拉美地区有重要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为止最大的中国投资者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的制造企业通常从2010年才开始投资该地区,其中大部分只是做了投资的宣告,而真正投资尚未兑现。中国企业在汽车行业有许多重要项目,但多数尚未投入生产。
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两个严峻挑战。一是投资数额尚十分有限。中国已经是该地区一个令人瞩目的直接投资者,但还远不是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只在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中国可以算作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另一个主要挑战是,投资应多样化,走出采掘行业,扩大对制造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您认为,为了促进中拉合作的共赢,双方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吉娜:拉美地区面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是,拉美各经济体在贸易增长和南—南投资方面,需要摆脱其进入国际分工的传统模式。需要制定政策,确定机构与合作领域来改变这种传统模式。促进面向中国市场(和一般亚洲市场)的多元化出口,是拉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未来几十年,该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以更加协调一致的方式来接近中国及亚太地区。在拉美地区,尤其是所有南美洲经济体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已成为促进潜在增长、扩大就业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正在中国开展的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投资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地区有机会参与设计和规划这些新的经贸关系,以更具远见和正确的政策,更加协调的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当前的国家政策,虽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显然还不够充分。
如果需要的答案是地区性的,拉共体(CELAC)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合适的渠道。基于此,2015年1月第一届拉共体—中国论坛的举行,将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事实上,本次会议将开创该地区与中国当局就未来合作议程进行具有一致立场和明确提案的对话先例。中国最近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2015年至2019年中拉合作框架,即“1+3+6”框架 。现在该轮到本地区对此作出回应的时候了。
: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视角看,双方经贸关系存在哪些突破点?
吉娜:有多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双方贸易需要更多多样化,并且注意贸易余额的平衡。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对华贸易都存在持续的逆差。许多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在第三国市场极具竞争力,却几乎没有出现在发往中国的出口商品目录中。本地区对华出口也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它们大部分从事与原材料有关的产业。这种模式使中国和拉美企业间存在建立产业联盟的潜力,也使本地区国家难以更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行业间交流日益密切的生产链。中国当局已经表示愿意讨论如何应对本地区对华出口多样化的挑战,从而谋求互惠互利的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的具体实现是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本地区尚未通过其公共和私人代表,以具体的行动日程来积极回应这一议题。此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华贸易在制成品方面日益增长的逆差是本地区非常关切的一个问题。这也将是双方对话的主题。
第二,中国对本地区的投资将趋于增长和多元化。虽然迄今为止中国在该地区的直接投资一直集中于石油和矿业,但未来几年内,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可以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中国需要以全球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能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 。中国的过剩储蓄也可以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运输和物流行业发展提供融资。事实上,为与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目标保持一致,中国民营企业在拉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存在将持续增加。如果本地区国家提供了积极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摆脱在创新、竞争力、科技、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和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落后状况,这样成效将极富潜力的。
第三,本地区各国政府在促进对华出口多元化的同时,应该越来越多地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利用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几家拉美企业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同样,也需要关注类似2013年开设上海自贸区那样的新举措所带来的新机遇。
第四,本地区企业界提出的另一个突出议题,是如何制定更便捷地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的规则。事实上,当前几个拉美国家采取的签证限制政策已经妨碍了商业机会以及文化和学术交流(包括中国学生在本地区研修研究生课程)。据估计,这可能会错过吸引大量中国游客的机会。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人数将在2015年达到1亿人。在2012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总额就已经占世界首位。关于入境要求的问题是复杂的,需要寻求不同的公共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本地区各国政府和中国在该领域日益密切的合作提供了互惠互利的重要空间。
第五,本地区国家日益需要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了解这个国家新的消费趋势。其他国家或地区已经在华建立公共—私人机构,为有兴趣接近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支撑平台。例如欧盟—中国商会,以及美国的类似机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需要在中国建立类似机构,例如设立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地区中心。在北京建立该机构,可以支持本地区对华出口,鼓励出口多样化,并提升与中国公司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该中心将提供机构支持,以方便就贸易和投资议题与中国当局进行机构性的对话。
总的来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来自其内部,即如何将创新和竞争力议程与中国和一般的亚太地区发展经济关系联系起来。例如,为了避免出口重回依赖初级产品的老路,需要融入更多的创新和知识。这需要制定积极的生产发展政策,促进生产力、创新、基础设施、交通、物流和人力资源素质的进步。在这些议题中,每一个议题都有足够的空间来构建对华合作的地区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