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
有人说,学生如果能从厌恶作文到喜好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任务就可以说完成一大半了。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而言,老师一旦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刻苦地练,用心地练,从而促使写作能力主动地得到发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欲望
每次作文,学生只有明确其具体意义,才能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如果学生不明确为什么写而勉强去写,写作就成为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老师让学生作文,学生难免处于被动的局面,要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为什么写,以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佩服的人,或是亲人长辈,或是同学朋友,甚至可以是陌生人。现在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什么这样敬佩他?看谁叙述得清楚、具体。让大家听了你的介绍后,也像你一样敬佩他。”这样的启发诱导,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次作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介绍一个自己敬佩的人,让大家也敬佩他。孩子们非常乐意这样做,他们不仅感到这次作文有话可写,而且跃跃欲试,非说不可,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起表达欲望
小学生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学生有了这种感情,就能激发兴趣,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然后指导他们写作。例如我在指导《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告诉学生,说今天我们举行一项“师生互评”的活动,学生先评老师,请同学们实事求是地说说这几年来老师哪方面做好了,哪方面做得不好;哪儿做对了,哪儿做错了;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说好了,有奖,说错了,不罚。关键是要说真话讲真事。我们来个以真换真,以假换假,看看谁能让老师做到评自己时也说真话,讲真事。我话音刚落,无数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们争相发言,有的唯恐轮不到自己,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喊:“老师,我!我!”学生说得差不多了,我又说:“大家一下说了那么多,老师没法全记下,说不准明天就给忘了。这样吧,大家写一篇作文,把你想对老师说的都写下来。”说完在黑板上写下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题。这样创设一个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能使学生进入作文的最佳境界。
三、作文命题中求趣,激起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中,由老师统一命题让学生作文,这是一种常见的作文训练形式。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奋、激动等情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文学家邓拓曾说过:“谁要是给我一个好题目,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真正出好一个作文题目是很不容易的。而在“趣”字上下功夫,也是出好作文题的一个法宝。比如《我们赢了》《猜猜他们是谁》《我的“小气”妈妈》这三道作文就比单一刻板、司空见惯的《记一次拔河比赛》《我的好朋友》《我的妈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兴趣就有动力,在作文命题时,只要做到统而不僵、扬长避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悟他们的童真意趣,真正触摸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学生肯定就有内容写,会写、乐写。
四、利用作文内容和指导方法,增强写作兴趣
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指导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学校开运动会了,可安排全班学生当“小记者”,要求他们手拿钢笔,深入到赛场去采访,然后将采访得来的材料加工整理,作为校广播站的广播稿。赛场的比赛既激烈又精彩。“小记者”们被吸引住了,他们兴致勃勃地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他们十分希望自己写的稿子能被广播站播出。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自始至终都情绪饱满,同样这样的写作方式非常新颖,具有独创性,当然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适当开展作文竞赛,调动写作积极性
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大多数同学为了获得优胜,写作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动力会相应增加,因而竞赛作文一般比平时写得好。但竞赛的次数要适当,不宜过多,而且要注意方式。因为比赛过于频繁反而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怯场心理状态,从而加重负担,成绩差的学生会因竞赛失去信心和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状,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打开学生自身社会生活体验的大门,使色彩缤纷的世界在他们的笔端被独具灵性而又生动有趣地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