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海
Bamboo carving art is creative, while bamboo carving techniques are varied and changeful. Depth of carving way wholly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content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mboo carving, constant thinking and unswerv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techniques are certainly required so as to endow bamboo with spirit and life.
竹刻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是受到世人重视的一门艺术。它同绘画艺术关系密切,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家在竹材上运用线条刻划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观情趣。因限于竹材之大小,不可能有较大的艺术品,但可展现小中见大的形象。一件优秀的竹刻艺术品,可以使欣赏者获取审美愉悦,得到艺术享受。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竹材编织各种器物,浙江省吴兴地区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织纹美观的竹编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开始用竹子作简册。湖北江陵战国墓出土了圆雕竹刻;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雕字的笔管;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浮雕龙纹竹勺;唐墓出土了竹绢;辽宁出土西夏竹雕版。到了十六世纪的明朝,出现了闻名的竹刻金陵派与嘉定派,金陵派中李耀和濮澄最有名。文献中称濮谓: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云云。
而嘉定派有三朱,称为竹刻之创始人。所谓三朱,即朱氏祖孙三人,祖父朱松邻,儿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这三人的技艺高超,用刀熟练,设计布局得当,刻出的作品趣味极高。有人为朱氏的刻竹写过一首诗:“练川朱生称绝能,昆刀善刻琅玕青。仙翁对弈辩毫发,美人徒依何娉婷。石壁山兔岩入雾,涧水松风似可听”。清朝嘉道年间,为嘉定竹刻最盛时期,所以传世品中以此时期为最多。
雕刻的竹材一般有竹根、竹筒、竹片、竹黄以及各类竹种的自然形态。平面的竹材,以字画为主体布局而雕刻;圆筒形的竹材,刻成实用的艺术品;如果是竹根材料,根据自然形态构思成立体作品。因此,决定制成何类成品,就须构思采取什么技法雕成,具体可分为平雕、浮雕、贴黄雕、透雕、园雕等五类雕法。
一、平雕:就是平面作品,主要采用阴刻的方法:亦即凹形的刻法。阴刻有三种刻法:线刻、浅刻、深刻。
线刻:犹如一幅工笔白描画,都是细线条的构图。也称为“毛雕”。
浅刻:在创作平面的书法或画幅时,视其效果,采用薄刀,细细披刻表现者称浅刻。刻者要把书法画幅的神韵、笔法、意境等等用刀反映出来。如果平淡无味地勾划一下是无法取得艺术效果的。
深刻:作者在着手镌刻之前根据字画的笔法决定用深刻或浅刻法。深浅是相对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浅刻中应寓有较深的部分,而在深刻中亦需要有较浅的部分,一般在刻隶书或篆书时用深刻法较妥,而刻行草楷书时要用浅刻法。总之浅刻者不等于一律浅,深刻者亦不等于一律深。
二、浮雕:就是阳刻,凸出来的刻法叫浮雕。这里也有三种雕法:浅浮雕、深浮雕(亦称高浮雕)、留青浮雕。
浅浮雕。就是把平面的字与画的四周刻去,留出凸纹,也就是阳刻,然后在四周空处,用刀刮平,或者加以修饰出各种纹饰地子来,有平地、芝麻地、胡桃地以及不规则的冰梅纹地和麻叶纹地等等。
深浮雕(高浮雕)。凸出来的部分较高,即为高浮雕。这种刻法,一般反映出水亭台楼阁,树木等画幅。此法大多用于刻笔筒。
留青浮雕。要雕刻的竹材青皮留着不刮去,以便刻时把字或画凸出部分留着,因此叫留青浮雕。留青浮雕实际上属于浅浮雕。清初浙江有位名竹刻家叫张希黄,他最善于刻留青浮雕,所刻画面风格雅致,雕刻工细入微,画面中的亭台楼阁和山山水水、人物树石层次分明,远近相称,比例适当,巧妙地把留青的青皮,展现墨分五色的浓淡。
三、贴黄雕(又称翻黄),利用竹黄作面子雕刻而成的一种雕法。一般用来制作盒罐,亦有做成大型屏条。如做茶叶罐,有用竹黄做夹里,外面贴竹黄成为里外两面竹黄,这样既光滑清洁又好看。至于雕刻手法不外乎阴刻或阳刻。因为贴上的竹黄较薄,不论阴刻和阳刻都不宜刻得太深,不然会使竹黄的面子刻穿。贴黄雕作品因为无竹纹故易平服,且色泽泛黄,犹如黄杨雕刻品。
四、透雕,即镂空雕法。这种雕法往往是配合平雕或者立体雕时起穿插作用的。古代竹刻用透雕法大多为了创作实用香薰。乾嘉两朝时作坊中雕的香薰最常见,香薰中多见的画面是刻透雕荷花和螃蟹,其次是刻仕女、人物故事,雕工精细,颇耐欣赏。上博藏有一件从明墓出土的明代朱小松竹刻人物香薰,画面刻的是刘阮上天台图,刀法变化多端,虽然作品透雕为主,但辅以平雕,浮雕,留青浮雕,高浮雕以及镶嵌雕等技法,可称传世佳作。至于透雕与立体雕结合的作品,所见颇多。例如,八仙过海的立体雕作品中八个仙人之间皆以透雕处理。有一件“猿猴攀桃"作品,小猴在桃子顶上的前脚用透雕分开,桃子与树木、树叶间都是以透雕手法突出表现。另一件“园雕南极仙翁"跨鹿手挽仙桃,鹿的四脚则必须用透雕处理,才生动精美。其他如佛手,螃蟹等等,在圆雕上都必须辅以透雕才能凸显其枝叶,螃蟹脚的立体感。
五、圆雕,即立体雕。大多取材于竹根,因材施雕。作者一旦构思成熟,就大胆取舍,大件设计雕成一件山子,有群仙祝寿,携琴访友,亭台人物山水。小的雕成荸荠,蟾蜍,印钮等。有人物如罗汉,寿星,观音,和合,八仙。植物如佛手,笋,葫芦,灵芝。又有牛背牧童,刘海戏蟾,松下列仙,还有较大的“群仙祝寿泛槎",仿古铜器壶,提梁壶,鼎等。也有实用品如古松水丞,鼻烟壶之类。总之,完成一件圆雕,不外乎两个条件,一因材施雕,二巧思而取舍之,这样才能雕成一件较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