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朱 盛大鹏
Shen Kiln has been run for nearly 16 years, which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the famous media insiders in Shanghai. Now 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strong brand to epitomize Shanghais pottery art achievements.In addition to the previous masterpieces unveiled on Shanghai Art Fair and other exhibitions, Shen Kiln promotes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pottery art and supports pottery artists, which gradually penetrates into the whole brand culture.
申窑,这个当初由沪上著名媒体人林明杰建议的名号前行了近十六年,如今已逐步发展成具有代表申城陶艺成就的实力品牌。除了过去在上海艺术博览会等展览会中的精品推出之外,申窑对国际陶艺交流的推动、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支持也逐步浸入至整个品牌文化中。就如“烹小鲜”的原意一样,掌握火候细心烹煮才能成就一道好菜,申窑亦是如此。这个在世纪交替之时正式推出的“申窑”品牌,正从单一的陶瓷品创作生产转变为具有产业链价值的复合型文化产业潜力股。
依序渐进的产品开发
申窑最早为人们熟知是它的名家瓷系列。申窑的创办人罗敬频虽然曾经一度弃画从商,但他对艺术的热忱并没有随之消退,也正是在持续地关注艺术界并与海派艺术家的交往中,他意识到陶瓷的传统技艺魅力也吸引着架上绘画创作者,同时这些艺术家也期待着创作媒材的突破。在这样的契机下,罗敬频的艺术敏感性促成了海派艺术家与陶瓷的完整对话,他邀请诸如张桂铭、陈家泠、俞晓夫、黄阿忠、马小娟、石禅等艺术家来到申窑进行陶瓷创作,并与他们交流、分享陶瓷绘画的技巧,更促成了艺术家们尽快进入到陶瓷绘画的创作状态中,并为陶瓷绘画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在名家瓷的基础上,申窑的产品目前发展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与沪上艺术家合作的名家瓷;在传统器型上进行开发、创新的钧窑类作品;以及申窑自主开发的生活瓷。显然,名家瓷尽管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一种新突破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当代绘画的创作性对艺术家要求较高,名家瓷的数量在对工艺要求更高的基础上就愈发减少,这凸显了名家瓷的收藏价值但也反之局限了申窑的发展。一如艺术品、艺术衍生品和艺术商品的鲜明层次,申窑的钧窑类作品也正是在这个产品架构中占据了中坚的地位,并不拘泥于传统钧窑作品的塑形,扩展出具有申窑造型和釉彩的作品。
申窑生活瓷产品则是在钧窑的基础上再次开发,除了造型更生活化、更具实用性之外,釉色则在申窑成功运用的颜色中挑选而出,并不因数量相较其它产品增多而降低质量,也不因价格亲民而大量生产,求新而细作是申窑一贯的坚持。陶瓷作品的可贵除了传统技艺的支持外,也在于手作的概念在其中完整体现,而烧窑制作的过程更具挑战性,1300°C窑温不是恒定值,也不代表在现代化电气的支持下就能保持烧制的成功率。陶瓷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技术与经验的结合,更需要创作者具有长期坚持探索的耐力。罗敬频对钧窑的执着从他对釉料的反复研究上便可窥见一斑。他坚持实验不同产地的同色釉料进行比对,从而挑选出最能与申窑烧制产生最佳化学反应的品类。尽管这种操作方式必然消耗大量成本,但在作品成功出窑的瞬间,对创作者而言具有难以形容的内心体验。
稳重前行的文化品牌建设
量少精细化生产成为申窑的品质保证和品牌特征。即使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范围的生活瓷,也在严格的挑选下呈现给消费者。那么这些作品如何体现创新呢?在申窑的理念中,所有陶艺作品都基于传统技艺,而所谓创新都必须依托传统器型、釉料等,申窑在这个传统上突出具有当代线条的器型美感,并发展出符合当代都市审美的釉色。无论是流畅的红釉、蓝釉、绿釉等单色釉,或是具有动态、抽象韵味、追求自然融合的高温窑变颜色釉,申窑甚至以低于古代官窑生产量的精挑细选来回应“申”城特色。因而申窑的单色釉、高温颜色釉产品具有显著区别于其它钧窑产品的特征。
申窑对产品建设的稳扎稳打在其品牌文化中同样贯彻执行。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艰巨而耗时的任务,但也是一个企业尤其是文化艺术公司成长的必要条件。从个人而言,申窑的创办者罗敬频本身就是艺术品藏家,陶瓷艺术品更是他收藏的主要部分。他个人对陶瓷艺术的推动首先就在于收藏他所认可的作品,近年来他对两岸陶瓷艺术家的作品研究颇广,也对陶瓷艺术的新发展具其独到见解。而申窑的文化推广力就比艺术收藏的范围更广,譬如在中法文化交流年中,申窑就策划主办了面向青少年的中法陶艺交流活动。而鉴于罗敬频对中法文化交流年的贡献,2005年更由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向法国政府推荐,并得到法国议会批准,向罗敬频颁发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中法文化交流年特别奖”,并邀请他赴法国举办申窑作品展,进行当代陶艺学术交流活动。申窑至此开始打开“生产”通道,除了自有产品之外,策划陶艺展览、举办陶艺交流活动等也成为申窑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展现的一种方式。而在今年六月,罗敬频又受邀赴法国就任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第二副主席,为申窑今后扩展与欧洲等地的陶艺交流打下基础。
产业结构新序章
申窑对陶瓷品的分层以及对中法交流的贡献都只是其产业结构的一小部分。除了在朱家角的体验馆之外,申窑一直在筹备着更宏大的产业链,其位处嘉定江桥的申窑艺术中心从2001年的初步建设开始,现今将扩展为更大规模的陶瓷艺术中心,并试图构建出一幅完整的产业蓝图。即将于明年秋季正式运营的申窑文化中心,将由提供陶瓷艺术家创作的柴窑及申窑陶瓷博物馆两个主体为中心,并延伸出儿童陶瓷艺术教育和酒店休闲旅游两大块服务,为陶瓷艺术创作者、陶瓷爱好者以及消费者建立交流、互动的平台。
申窑所计划针对专业创作者设立的柴窑将使用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配备,也试图将柴烧回归到最传统的技术呈现。目前国内柴窑的数量较少,而多数柴窑也被限制于电气化的生产条件基础,未能真正实现传统柴窑的效果。这是申窑试图构建更具传统工艺的柴窑之出发点。而申窑陶瓷博物馆的建设也多基于自有产品。在罗敬频的眼中,古陶瓷的收藏虽然能够显示企业的实力,也能保护传统文化留下可贵的实物财产,但在申窑既有的发展体系中,申窑的作品以追求高于传统的目标而精细化创作,能够被推向消费者的产品自然更具有其向大众展示的现代意义,是对申窑创作的另一种推动。因而申窑陶瓷博物馆将以持续性展示最新作品为主要的展览内容。
从申窑艺术中心到即将完整开放的陶瓷艺术创意园,这中间走过近十五年的产品分层和品牌建设,虽然耗时较长,但也显示出申窑气定神闲的能量积聚。待陶瓷艺术创意园正式启动之时,申窑将以上海作为出发点辐射更广的地域范围,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