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毅
Four hundred years ago, a surge of dazzling Chinese fans swept the West and sparkled the Chinese taste (so-called “Chinoiserie” at that time), which also proved the great prosperity of ancient oriental country.
四百年前,一股因扇子而兴的炫目中国风曾席卷西洋,引领了当时被称为Chinoiserie的中国趣味,也见证了东方古国当年的盛世繁荣。本次展览由中国扇博物馆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共挑选双方馆藏扇艺精品93件,分为“象牙折扇的盛衰”、“时尚中国风”、“西洋情调”和“现代扇艺”四个陈列单元展出,呈现一道中西合璧的视觉盛宴。
一、文化交融 当东方遇见西方
17世纪末,一批精工细作、极具艺术价值的象牙折扇漂洋过海来到欧洲,惊艳了整个欧洲贵族社会,开启了中国外销扇东风西渐的辉煌时代。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共有几十万把外销扇销往欧美市场,它们色彩艳丽、纹饰华美,选材名贵而多样,既符合西方审美趣味,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情调,被贵族名媛们竞相购买,成为清代中西方贸易历史的一段缩影,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段见证。
有一类扇子多为西方名门望族或达官贵人定制生产,纹章多以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即扇子拥有者名字的缩写,有助于了解扇子拥有者的身份,并推断制作年代。
清康熙到道光年间,大量外销纸扇扇面上出现了许多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清装人物纹饰,西方人习惯称之为“满大人”(mandarin)图案。如八角形纨扇一面以浮凸手法绣“满大人”及其家人共六人,人脸为象牙片,衣服贴丝绢,庭园和边饰为彩绘;另一面绘庭园人物图案,共三十人活动其间,身着便服,多人手上执折扇或团扇。这类图案描绘了清代官宦家居生活或者野外郊游,如同一张张“生活照”、“全家福”,充满富足、温馨、和平、享乐,甚至奢侈的气氛,满足了西方对中国人生活的好奇与遐想,深受西方顾客的喜爱。
西洋螺钿骨彩绘折扇为纸本扇面,五彩螺钿扇骨,扇面彩绘西洋人物画,男子温文尔雅,女子高贵典雅,反映了西洋惬意的生活情景。此扇具有较强的西洋风格,为外销扇的典型代表。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纹,并逐步与大量其他的特征和元素相融合,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展出的93件扇子精品,除展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外,其制作工艺种类繁多,所使用的材质更是丰富多样。如玳瑁镂雕、檀香镂雕、木胎双面漆金、黑漆描金、红漆描金、彩漆描金、象牙彩绘、象牙雕刻、象牙贴金、象牙绫面绣花、银鎏金累丝烧珐琅、螺钿等等。
二、两地交流 当杭州遇见广州
本次展览的展品分别来自广州和杭州,因为广州曾经是外销扇的主产地,而杭州自宋代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扇业产地和贸易中心。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口通商”御旨颁布,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海路贸易的商行。自此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广州垄断中外贸易特权的商业组织独霸一方,成为清政府与外商之间的媒介,贸易的货品中就有扇子。杭州拥有悠久的制扇历史和深厚的扇文化,曾涌现出舒莲记、王星记等名扇品牌和大批能工巧匠。明清时期杭州曾设扇业会馆,其中扇业祖师殿里供奉着462位制扇艺人牌位,当时产业之盛可见一斑。
如今,扇业祖师殿的石牌匾正静卧于中国扇博物馆展厅里,而该馆作为当前全国唯一一家扇专题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于一体的扇文化传播窗口,在开设扇文化基本陈列的基础上,不定期推出“扇动风发”系列临时展览,从书画鉴赏、制扇工艺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扇文化。
三、虚实结合 当展览遇到活动
为重现展品特定的年代特征,展厅被布置成欧洲18、19世纪风格,充满了浓厚的西方风情。此外,本次展览还精心策划了丰富的临展活动:
1、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黄海妍的《风从广州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广州外销成扇》专题讲座。
2、展览期间周末,常设体验活动推出扇骨纹样DIY印章和仿扇面绘画,活动现场设有“贵族拍拍乐”,供观众留影。
3、专场导览体验,由策展人、文保员进行展览深度解读,玩转指尖上的扇子。
4、博物馆的小精灵志愿者友情出演萌萌哒小贵族,在展厅与观众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