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阳
With unique art form and strong cultural charm, purple sand sculpture is praised, cherished and collected by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redouble the efforts to create more artworks in echo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epoch, and make purple sand sculpture art keep abreast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istic thought advancement to reach a higher level.
宜兴陶业的起源,传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的传奇生涯,就是那位功成身退与西施一起隐居於阳羡(宜兴古称谓)的“陶朱公”,被当地百姓尊为陶业祖师,在他居住的村落“蠡墅”立祀塑像,每逢农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之际更是香火旺盛。事实上宜兴紫砂有史记载仅700余年历史,在“陶”的一族中它是最为年轻的一员。所谓紫砂泥,它是段泥(又称本山绿泥,烧成后呈淡黄色)、红泥、黑泥、墨绿泥和紫泥,还有夹在石层中间的黄色泥土称石黄又称朱砂泥(烧成后呈红色)的总称,紫砂陶土的颜色确实是五彩纷呈,故被称为“五色土”,民间传说中又称“富贵土”,因为它确实能给世人带来致富谋生之路。
宜兴紫砂是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在紫砂艺术这片艺海中群星璀璨,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然而在紫砂艺术史料中有关紫砂雕塑的记载则屈指可数。清代吴骞编写《阳羡名陶录》中载有徐友泉的一段佳话:“强(时)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而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形状,携以示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智能,异日必出吾上…….”
这是紫砂雕塑成像的最早记载,只是“泥牛入海”无踪影,仅留佳话传至今,而真正以紫砂泥进行人物神像创作的当是稍后的陈仲美。
明代周高起所撰写的《阳羡茗壶录》中“神品”一节记载陈仲美如是说:“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漫,不可思议”。其实陈仲美是婺源人氏,早年从艺浮梁(景德镇),对于瓷塑有相当造诣,然紫砂可塑性不亚于瓷土,所以他能用紫砂泥雕塑观音大士像亦不足为奇,更非难事,可习惯于制作瓦、缸、砂锅、茶壶的宜兴当地人眼中,免不了大为惊讶,故将其列为“神品”!惊艳之余留下了记载。
陈仲美天资聪颖,其后数百年紫砂人物雕塑鲜有人为之,但宜兴人受太湖灵气所钟爱,锦心绣手,以造化为师潜心创作了许多以瓜果花木,鱼龙虫草为形的茗壶,将雕塑技艺巧妙地融于制壶工艺之中,争艳斗妍,形成洋洋洒洒的“花壶”的传统,成就了雕塑在茶壶中的应用,因此如果徐友泉是紫砂动物雕塑的鼻祖的话,那么陈仲美则是以紫砂为材质进行人物创作的前辈祖师。
如果将紫砂雕塑艺术比作一部历史长剧,则徐友泉是掀开了盖头,陈仲美更是拉开了亮丽的序幕,而独得天时地利且以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承前启后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将此推向高潮。然海派紫砂雕塑的开创当属出生艺术世家的刘朝晖、汪永泰二位先生。80年代末期,两位先生创办了以聋哑艺人为主体,以毛关福、唐世储、刘锡洋等雕塑艺术大师为艺术总指导的紫砂雕塑艺术新天地——“上海遗珠阁”。遗珠阁创立伊始就秉承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的精神,两位先生更以“三友”为宗旨,即艺术家之友、鉴赏家之友、收藏家之友。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深得两位先生及几位艺术大师的教诲与指导,在“遗珠阁”这片沃土里成长,深耕。
紫砂雕塑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随性而为,前辈艺人们不受任何束缚,随意创作不论结构题材以兴趣所致,在休闲中追求自我艺术形式。
2、自然为师,以茶壶为生,将瓜果花木、鱼草龙虫为造形的雕塑融入制壶工艺之中,使茗壶分为“光壶”和“花壶”之称。
3、开拓之道,紫砂雕塑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其它陶瓷的雕塑技艺和制作方式,得以从制壶工艺中的陪衬,到登堂入室的高雅藏品,从“花壶”到“三界众生像”,沉寂数百年之久的紫砂雕塑艺苑,已呈灿烂之势。
紫砂良材美质无与伦比,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厚爱,但真正体现价值的应该是以紫砂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因此,一件好的紫砂雕塑艺术品,应是作者根据该材质的特性来塑就的能与观赏者达到情感上共鸣的作品。制作一件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必须注重以下四大要素:
一、题材选择与设计
选择题材建立在作者的文化层次,艺术素养和个人喜好的基础上,选题时要了解历史、文化和想要表现的精神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植入当代创意,思索题材是否和紫砂的特质相吻合。因此,所选之题既要符合现代人思想情感需求,又要结合紫砂工艺独有理念,还要表达作者自身的人文情趣。
选妥题材如何去表现,则是所选之题的成败关键。“人惟求旧,物惟求新”,在形式上要能“破樊篱,脱窠臼”,标新而立异,继承传统理论但需创新思维,在设计构思时,要考虑所采取的工艺过程,手段、技法、其中包括作品在制作时的稳定性及尽可能避免触及紫砂雕塑中的一些禁忌,扬长避短。
二、雕塑造型
任何题材在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上都需要进行雕塑造型,无论是宗教神像,吉祥图腾、飞禽走兽、现代人物,不论摆件还是装饰、把玩都以“唯美”为第一要素。在雕塑形式(具象、抽象、夸张)和表现手法上,既要强调情感描写,又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在细节处理上,既要如玉雕、牙雕般精致细腻、白描国画的勾勒自如、木雕砖刻的纵深层次,以达博采众工艺之长补己之短,还要有概括、洗练及言不尽意,得意忘象之写意精神,使作品雅俗共赏,以达“大象无形、大言希声”的精神层面,就象顾恺之所主张的“以形守神,迁想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