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启
近日微信版本又有更新,并为所有用户计算出朋友圈收到和送出的点赞总数,不少用户“晒”点赞也引发新一轮点赞潮。点赞是一种缘起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网络语言,国人的点赞习惯则只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
发展到今天,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大多数新闻页面都附有点赞功能。“点赞”俨然已成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态度表达的不二利器。赞美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是点赞真能达到促进感情的效果吗?
今有点赞之交,古人则有妙语连珠。中国古人只能面对面或是用书信向朋友点赞,但用语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如“陆海潘江”之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称赞如同现金,催人进步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2015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对镜头向全国人民道新年贺词,这句包含“蛮拼的”、“为人民点赞”等流行用语的大白话被迅速热传。
2009年脸书在页面中加入“Like”按钮。2010年QQ空间“赞”的功能上线;百度贴吧曾经有“赞”的功能,之后主动取消;微博、微信上线后均“重用”点赞,至今不减。“点赞”从最早单纯的赞,引申为对一切网络内容表示认同、喜爱。直到今天。绝大部分社交软件、网络页面下,都有一个大拇指或心形的“赞”。
点赞的数量也逐渐从称赞质量过渡到与“人气”挂上钩,自然就有了点赞数越多越好的意义。点赞成了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重要元素,其功能的许多特性和三次元中的人际交往原则是相吻合的。尤其体现在这个“赞”字上。
大量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赞美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有多么无可替代。但是称赞有多重要?重要到大脑里面专门有一块地方掌管你在被称赞后的行为。科学家们说,这块区域叫做纹状体,只要你被点赞,它就会被激活。
日本科学家发现,不断地刺激这部分大脑纹状体,确实能够刺激人类更好的执行任务,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称赞和现金一样,可以促使人们努力地表现。所以,就会产生一种现象:有时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赞美。
点赞功能拯救了尴尬的人类
纵观社交软件的更新换代,每一款社交软件与用户的蜜月期都没有太长,长的十余年、短的甚至以月计算。蜜月期时用户的行为大同小异。无外乎晒美食、逗宠物、秀恩爱、讲段子,乃至主动说出自己的糗事以博得朋友们点评、点赞,总之是将分享精神发挥到极致。一旦过了蜜月期,随着好友数量过多、商业元素入侵。老用户便自然陷入倦怠。
于是,你在社交平台发的一条条状态,好似一张张求点赞的邀请函,心地善良的朋友们不忍心让你冷场,便手动点赞,虽然心里说的可能是“呵呵”。点赞者虽然什么也没说。他/她的一个赞包含的内容却可以有很多,如:“嗨,好久不见!”“你说得对!没错!”“我没屏蔽你朋友圈哦。一直很关注你。你也不要忘了我哦!”
但你心里知道,有些朋友从来只给你点赞不添加评论。这可能是他/她的个人习惯,却也可能是在说:“没啥想评论的,免得徒增几条无趣的来回……”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因为人在很多时候有互动需求,但并没有表达需求。此外。从你点的赞就能分析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并非危言耸听。至少能看出你的阅读习惯、兴趣喜好、价值观等等。
总的来说,点赞功能拯救了尴尬时刻的人类。虽然不言不语。小小的点赞对于维持人际关系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这符合心理学的“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爱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某个人或物经常出现,就能增加我们对他/它们的喜欢程度。不停地评论来增加曝光度显然劳动力有些大,点赞既不费功夫又达到目的,自然受到我们钟爱。
点赞成睡前例行工作
前不久在浙江缙云县发生一件让人揪心的事,19岁情侣为求朋友圈点赞,站在铁轨边近距离拍火车头,最终将列车逼停,当然两人也很快被民警带走。从这一案例可见,的确有部分社交软件用户渴望着朋友们为自己点赞,只是不似这对情侣这般极端。
如前所述,有些情况下,朋友对你点赞或许是出于无奈。甚至点多少赞,也不是你发的状态能决定的。因为有一种体验告诉我们,一条状态如果开始没人点赞,后来也不会有太多人点赞了。一旦有一个人起头给你点赞了,赞就陆陆续续地来了。
没错,在点赞界也存在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羊群效应”。而泛滥于同事领导圈的“不能显得我不合群”的朋友圈焦虑症也由此而来。2014年微博用户报告显示,晚上22点到23点之间是点赞发生得最多的时间段。由此看来,点赞已成为不少网友睡前的“例行工作”。
点赞几乎就是简化版的三次元交友技巧,但每天花大把时间精力点的赞,真的那么重要么?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者SherryThurkle发现,点赞行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了解并不起多大作用,点赞式社交里亲密感并不完整,它不一定能转为现实中的人际联结。朋友面对面的鼓励给你的感受,显然比线上给你“点赞”真诚、重要得多。
面对面赞美,还得学一学古人
既然面对面的交流和称赞仍是必不可少且效果更佳的,那么怎样称赞朋友最有文采、最得体?中国古人称赞人的一些客套话今人或许已经用不上,但传承至今的许多“溢美之词”仍有其发挥功效的余地。
称赞某人有才最著名的典故,当属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不忘对曹子建作出的高度评价。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唐代有“夺锦才”。《隋唐嘉话》载,武则天曾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又以“陆海潘江”之才,即“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赞扬学识渊博。
称赞女子有才则有“扫眉才”。扫眉,即妇女画眉毛。唐代才女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以及与当时文人骚客的诗书唱和、情意缠绵,成为当时卓有成就的女诗人,被称为扫眉才子。清代女词人吴藻也在词中写道:“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称赞男女的词汇一搜一箩筐,如称赞男子有“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玉树临风、翩翩少年、面如冠玉眉清目秀、鼻如胆悬、目若朗星、眉似春山、浑如点漆……”。称赞女子。则有“亭亭玉立、仪态大方、雍容华贵、一笑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面若桃花、呵气如兰、柳眉杏眼、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摘自《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