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西矿泉的开发与利用

2015-04-29 03:53:10潘春辉赵珍
开发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矿泉明清开发

潘春辉 赵珍

内容提要:山西矿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也很早。本文分自然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三个部分对山西矿泉进行介绍。山西地形多山地、丘陵,这样的地形特点使得山西矿泉多分布于山麓地带。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矿泉灌溉使得农作物品种优良且多产,利用矿泉培养优质牲畜及水生动植物,利用矿泉发展手工业如酿酒、制药、煮盐等,利用矿泉丰富的矿物质进行治病疗养,利用矿泉美化环境的作用来发展旅游观赏。另外,还利用矿泉自身的神秘色彩进行祈雨祭祀仪式。

关键词:明清;山西;矿泉;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3-0172-05

DOI:10.13483/j.enid.kfyj.2015.03.037

矿泉是天然出露且矿化度高的特殊地下水资源。根据水温高低可分为冷泉(<25℃)、温泉(25℃-37℃)、热泉(38℃-42℃)、高热泉(>42℃)中国是世界上泉水出露最多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泉”字出现。

学术界关于历史时期矿泉的研究很少,主要有龚胜生的《中国宋代以前矿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而对于温泉的研究有很多。较早的有章鸿钊的《中国温泉辑要》及《中国温泉之分布》,1991年,陈墨香《新编中国温泉图及其说明》。多数研究都是从全国范围内对矿泉问题进行论述。除此而外,关于温泉的研究有很多则是从地理角度进行探讨,对历史时期温泉开发利用的相关成果较少。山西矿泉发现及利用很早,历史上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储量丰富,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地域性特色。但是历年来对山西矿泉的研究多集中于温泉,且大都是从地质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那些温度低的且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普通矿泉关注不够。

龚胜生先生指出“中国古代没有统一的矿泉标准,往往只有那些通过实践应用认为具有特殊作用的泉水才被记载,因此,大致可以认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泉水皆系矿泉。”本文所指的矿泉同样指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所有山西泉水。

一、山西自然地理概况

矿泉是一种自然资源,它的出露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直接呈现。山西总体上是一个穹窿地块,由西向东逐渐昂起,中央局部陷落。自南向北海拔高低悬殊,最高点海拔为3058米,最低点海拔仅180米。全山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特点是“两山夹一川”,呈“凹”字形分布,东西两面为山地丘陵,中间为汾河谷地以及一系列的带状盆地、平原。地势南低北高,从南向北呈阶梯式分布。山西的山脉走向为北东向,这直接影响了山西的河流流向以及矿泉分布状况。

同时,山西也是我国北方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石灰岩出露面积加上覆盖岩溶区总面积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这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储水条件,因此矿泉分布也较多。

二、山西矿泉的分布状况

山西的矿泉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本文根据明清时期《山西通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并辅以各地区地方志对明清时期山西矿泉进行检索、统计可知明清时期各府州县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约有178处,为了便于对现在的山西水利有一点借鉴意义,现将明清时期各地矿泉数量分布情况按照现行山西政治区划做成简单的图例,如下图:

这张图较为清晰的展示了明清时期山西各地矿泉的分布情况:山西全省107个县、市、区,其中只有17个县没有矿泉,大约占1/5左右,可见明清时期山西地区开发利用矿泉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从图中可知,明清时期山西矿泉分布,从地域上来看,受地域客观环境条件限制,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带,太行山区、吕梁山南部、太岳山区、中条山、恒山山脉、五台山等都是矿泉出露较多的地方。矿泉分布密集区正好与山脉走向大致相同。这也反映了山西复杂的地形是矿泉出露的自然原因。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经常会看到某某泉出于某某山等介绍矿泉出露地的地理环境。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矿泉分布中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更为密集。究其主要原因,则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矿泉开发的影响作用。山西中南部自古以来便是人口密集区,经历元末农民起义战争后,许多外地人避难山西,使得中南部地区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非常尖锐,人们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以尽地利,维持生活。因此开发矿泉便显得至关重要。再者,明清时期山西中南部地区是晋商的发源地,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先进的技术,为矿泉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而北部地区处于农耕业与畜牧业交替地带,气候寒冷干燥,很多地区又被大山阻隔,农业生产发展历来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矿泉的开发利用。可见,区域经济发展多矿泉开发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山西矿泉的开发利用

矿泉作为一种特殊的地下水资源,其含有的丰富的矿物质不管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医疗保健方面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山西的矿泉温度普遍偏低,这也使得其应用有其特殊的地方性色彩。山西矿泉的利用主要涉及灌溉田园、沐浴疗疾、蓄养牲畜、酿酒制盐、辟为景观、祈雨祭祀等。

(一)引泉灌溉

山西引泉灌溉的历史非常悠久。春秋战国时就有“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源,后人踵其迹,蓄为池沼……分为二派,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以周圆溉”的记载。到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因此朝廷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许多以前不曾利用的矿泉都被开发起来,引泉灌溉工程迅速增加,已经遍及全省东西南北。如北部地区的大同县有大泉、立泉、口泉、于家园泉、庞家山泉、孙家港泉,广灵县“洒雨泉在县西南五十里直峪山源从石孔中突出可溉田数十顷。”忻州的鹊李河、海满泉、前山泉“溉田20顷”。五台县“东乡龙湾寺清泉泻于涧下滋灌杭稻”中部太原县,晋祠泉溉二十八村田。文水县“甘泉渠在北二十里开东都开栅村引沙河水溉地八顷三十亩有奇”。东部地区的榆社有东汇泉、兰玉泉溉县东田;黎城县北凿有田溪、玉泉二渠溉田。西部山区的汾西县有旅篱堰诸泉;乡宁县有五龙泉、温泉、龙王池诸泉均引以浇地。南部地区发展水利就更多了,仅洪洞一县水田就有9万多亩。虞乡县有王官峪、风伯峪、石佛寺、黄家窑、张家窑、芦子泉等溉十村田;夏县有龙王水、伯庙水、惠泉水、晃家水、莲花池诸泉溉田;霍州有马跑泉、罗头泉、鸭底渠、玉泉、章丘泉、古鱼池、刑家泉、龙池沟方池、园泉、普济泉等诸泉溉田兴利。这些记载都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地区利用矿泉灌溉的普遍性。在降雨稀少的地区,利用矿泉灌溉能够有效地改善旱情,保障一定的收成。矿泉灌溉除具有一般河水、雨水灌溉的功能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功效。矿泉本身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农作物的熟制、质量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地百姓对此亦有认知,如绛州鼓堆泉“其南绕为三渠,一载高地入州城,周吏民园沼之用二散布田间灌溉万余顷,所余皆归之于汾,田之所生,禾麻徐稻肥茂芗甘异他水所灌。”这条记载反映了利用矿泉浇灌田地,庄稼异常茂盛的情形。利用矿泉灌溉不仅能保证庄稼生长所必需的水分,还能进一步改善农作物质量,提高产量。这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来说,无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山西矿泉除被广泛用于农田灌溉外,还发展了种植业。明清时期山西商业较为发达,很多商人并不从事农业生产,日常所需皆靠购买,因此靠近商业市镇的地区,蔬菜、瓜果等种植业都较为发达。而种植业所需水大多都就近采用泉水。如光绪六年(1880)浮山县志水利条下记载“濡水在县南旧利,今归临汾县,今人随势汲引渐能灌溉田园,颇获厚利”。这体现了村民利用自然条件“随势汲引”的便利,来开发利用矿泉“灌溉田园”。杨村河“在县北,水流不涸,居民间有引以灌溉兼种莲者。”莲一种观赏性植物,又是农家必需的食材之一,种植颇为广泛。韩家河“在县西南颇得瓜田之利”。南河“在县南一里,水流多涸,居民凿井灌溉园圃,合邑蔬菜均资于此。”矿泉中含有的矿物质可以使得各种瓜果也从而获得更多的养分,异常美味。广灵县“水泉,城西南孙家园可溉圃”。这些作物主要是作为商品供给城镇居民需求,因此居民获利颇丰。

(二)手工业生产

山西以其矿泉之丰富,发展手工业也多采用矿泉水。如造纸,制药,酿酒,煮盐等。如《阳城县志》载“山下涌有温泉,人家造纸,霜雪时裸入手中,淘洗桑苧。”这是关于附近村民用矿泉造纸的记载。介休“于仙池在超山于仙楱此引泉制药,泉味如橘,病者饮之即愈。”这是记载利用矿泉制作药物的史实。太谷县:“龙泉在县南十里凤凰山下。味甘可点茗。石渠屈曲。并可流殇。”这记载了矿泉味道甘美,可以用来泡茶。山西地区盛产汾酒,而酒质的好坏多半取决于酿酒时所用之水。利用矿泉酿出的酒味道甘美,堪称上品。太谷县“酎泉在县南十里。源出凤凰山下潴为二池,味甘,宜酿酒。北流溉稻田。”以及代州“金波泉在城北隅即八角井也,水甚甘酿酒号金波”,这两条记载反映了山西人利用矿泉来酿酒的传统。河东安邑县涌金泉因含有的卤类物质丰富,造就了天然的盐泉,“涌金泉在县东南十里夏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墙下村西人县境黑龙潭,盐池得此水,始结盐花”,这条记载反映了河东盐池制盐所拥有的水源优势。吉州“旧志甘泉州西街,深八尺,其味甘甜作酒、酿醋最佳。”这条记载体现了山西人历来酿醋所必不可少的甘泉,这也是山西陈醋味道甘美的原因之一。

(三)沐浴疗疾

矿泉本身所含的丰富的矿物质是人体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居住在矿泉附近之人,由于常年饮用而获得长寿。《孙氏瑞应图》就记载:“醴泉者,水之精也,味甘如醴,出流所及,草木皆茂,饮之令人寿也。”我国古代关于矿泉利用最多且最早的记载便是治疗疾病的功能。对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仅靠一泓泉水就能治病,是古人感到最为神奇的地方。最早记载温泉疗疾作用的便是《辛氏三秦记》。东汉张衡的《温泉赋》则专门针对温泉的疗疾作用大加赞扬:“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汩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第一次把矿泉水的保健作用写进医学著作的是陈藏器,他在《本草拾遗》中把矿泉水称为“玉井水”,指出其独特之处“甘平无毒,久服神仙,令人体润,毛发不白。”并解释了其令人长寿的原因“山有玉而草木润,身有玉而毛发黑……玉既重宝,水又灵长,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寿,岂非玉石之津乎。”这里的玉石泛指矿泉中所溶解的丰富的矿物质。

而在山西众多矿泉中,沐浴疗疾的作用更为普遍。如屯留县“神惠井在县东北四里,郭庄村孔围四寸,深二丈有奇,泉源莫测,疾者饮之多愈。”这条记载反映了该泉的疗疾作用。《定襄县志》记:“万历三十八年,正月寒冽,有数童子偶到山下,见一老人水内澡浴。出水自日冷,入水自日热。浴罢,抵祠内翻转仙人足石,向下而去。闻于乡中,聚观者数十人,并力翻石乃转。”通过沐浴的方式来获得矿泉中的矿物质也是古人利用矿泉的一种方式。还有专门针对特殊疾病的矿泉治疗记载,如太原“九龙井在县北三里。金皇统八年碑,人有疾,饮之即愈。洗目即明。”介休界“于仙池在超山于仙楱此引泉制药,泉味如橘,病者饮之即愈。圣水池记:水医眼又名眼药池,池不复存,字亦剥落,依稀识金明昌元年麓台老人数字。”这两条记载便是矿泉的特殊矿物质对于治疗眼疾的功效。有的矿泉是作为医者制作药物之用的,如太原“丹井在今额外营东城门内,味冽。明晋邸有金枣丹治疾,甚验,惟用此水。”丹药在古代医术上使用相当广泛,由此可见矿泉之利用也甚为广泛。矿泉不仅对人有疗疾作用,动植物也一样,崞县神池“凭牛山在县东南三十里有神池,六畜饮水,病辄愈”。

矿泉的疗疾作用使古人感到非常神奇,对于医学知识未普及的古代社会,这种现象多被归结为神人所赐,因而矿泉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庙宇来祭祀神灵。如《清凉山志》载:“温泉寺,台东南五十余里。故传昔有王者婴疾,至是就浴疾差,因建寺。”这些例子足见山西矿泉在沐浴疗疾上利用之广泛。

(四)祈雨功能

1.水神传说

很多泉水突然出露,这对于缺乏科学知识的古代人民来说,便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因此便衍生出了许多关于泉水的神话故事。如:嘉靖三十年《太原县志》记载:“俗称晋祠圣母姓柳氏,金胜村人。姑性严,汲水甚艰,道遇白衣乘马者,欲水引马,柳不怯与之。乘马者授之以鞭,令置之瓮底。日抽鞭则水自生。柳归母家,其姑误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柳至,坐于瓮上,水乃安流。今圣母之座即瓮口也。”柳氏便成了晋祠的水母娘娘。这是以普通凡人为水神的例子。

在其他地方,像晋祠这样的神话还有许多,如:太原烈石泉祭祀的是窦犨,并建有英济候庙。金大定年间县令史纯的《英济侯祷雨感应碑记》说,“汾水之滨,有祠日英济,俗呼为烈石神。考之图籍,乃春秋时赵简子臣窦犨,……英灵能兴云雨,里人立祠祀焉,旧无碑记可考”。这所神庙之所以得到官方的重视,一方面在于传说中窦鸣犊的灵验,另一方面也在于这里有寒泉,以及窦犨的贤人身份,不同于那些于史无证的荒诞鬼神,使士大夫便于接受,甚至将其纳入祀典。元至正八年(1348)八月所立《冀宁监郡朝列公祷雨感应颂》:“窦大夫,古之贤人也,其死也,孔子惜之。”类似的传说还有洪山泉的鹜鹜鸟的传说,杏花村神井仙人吐酒的传说等等。

2.祈雨取水

山西常年干旱少雨,因此祈雨之事盛行。“三晋地瘠山多,风高天冷,十年中旱常八九……故水利一事在四海为首务,在三晋为急务。”因贫富差别,各地祈雨繁简不一,一般由祈祷、许牲、领牲、许戏、取水、献牲、献戏等步骤组成,如《大同县志》日:“其农人尤虔祀农神,春祈秋报,必醵钱献牲、演戏。”但献牲、献戏花费颇多,有的地方仅为祈祷、设供、取水之状。

取水,是各地区祈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祈雨取水主要有三种类型:泉井取水型、山洞取水型、龙潭取水型。取水时“民皆以为此处为栖神之所,前去取水,必能奏效,取水之人头戴柳条帽,设仪仗,抬龙王或水母像,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而去。”取水时赤足步行很远去取圣水。矿泉是地下自然出露的水源,且有很多益处,这对于古代人民来说便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因此,山西地区祈雨取水多采用泉水。如:永宁州“灵泉……高崇熙《灵泉寺记》:南山峰峦插天,下临黄河,有泉一道,飞瀑山椒,潆洄殿宇,导流斋厨,旱取水祷之辄应。”;大同县“雪公山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七里,盘踞百二十里,南连武周山,北至边墙上有雷公庙,下有龙亭泉,祷雨多应。”;怀仁县“圣水泉在县东南二十里海子村北。明志海子西北有泉,深不可测,祷雨辄应。”左云县“洞内泉水涌出,下注深潭。每逢抗旱,虔祷即雨。”这些都是利用泉水祈雨应验的记载,反映了利用矿泉祈雨在山西地区的普遍性,有的甚至在泉边建有各种寺庙,如上面所说的灵泉寺、雷公庙、龙亭等,反映了山西地区泉水所具有的祈雨功用的普遍性。

(五)旅游景观

山西地界山多水少,因此矿泉便显得弥足珍贵。矿泉的存在也使得山川更加富有灵性,使得山川“活了”,从而引来更多的人来此观赏游玩。在秦汉时期,矿泉旅游就成为一种时尚。最早开发为旅游地的是晋祠。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就已记载了唐叔虞祠和鱼沼飞梁等胜迹,北魏曾利用大同灵泉池建水上行宫;隋代开堆泉开发后,曾利用泉水兴建了我国最早的郡守花园一降守居园池;唐以后,山西的名泉如霍泉、洪山、龙祠、滦池、汾源灵沼等泉边,都曾大兴土木、建庙立寺,使泉边成为一方旅游胜地。

矿泉的神秘以及其美景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山西仅以温泉为主的旅游景观就有很多,如:徐沟“平泉流碧”、岢岚“温泉漱玉”、保德“温泉腾雾”、浑源“神州八井之一——汤头温泉”等等。

历代文人墨客也为这些自然美景所折服,留下了许多佳句。如襄垣县,甘罗水便有王思城过襄垣诗:“甘罗山下水汩汩几千秋”。刘龙诗注:“城西有甘泉村,甘泉涌出,琤琤然若玉佩之声,最甘美可爱”;永宁州灵泉有高崇熙《灵泉寺记》:“南山峰峦插天,下临黄河,有泉一道,飞瀑山椒,潆洄殿宇,导流斋厨,旱取水祷之辄应。”;再如浮山县,华池有孙景文《天圣宫碑》:“先是斯观营缮之初,困于无水,公输为之失色,众人于焉疚心,无何山椒之间瀑泉喷涌枉道,屈曲流于观中,号日:华池。”;霍州,陶唐谷玉泉《汉书》瓒注:“永安唐城尧所都也,东去彘十里,避暑,语殊近俚。祝志尧尝游此。群峰四合,孤泉独喷,丛壑茂林,绣错殊伏。”;右玉县大南山“洞中立孝文碑记:夏拂凉风,冬涌温泉,邑胜地也。”民国《永和县志》卷十六《艺文录下》,载永和第一景为“灵液清波”,并配有乡人从此泉取水的图片。邑人李廷兰《灵液清波》诗云“四面山光人望明,一泓潭影泛波清。泉香多共人家饮,灵液涓涓取岸平。”

由上可知,山西矿泉旅游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为历代的文学发展增添了许多生气。可见,明清时期山西矿泉旅游成为矿泉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其他利用方式

山西矿泉除了有上述几种利用方式外,还有一些较为独特的利用方式。如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等等。

1.畜牧业

山西北部发展畜牧业年代久远,如汉初便有“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游大致北以云中山、吕梁山,南以陕北高原南缘的山脉为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区域:此线以东以南基本上是农业区,以西以北基本上是牧区。这一局面维持了很长时间,极少变动”。蓄养牲畜必须有充足的干净水源来保证其生存用水,因此牧场大都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矿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许多有益的微量元素,牲畜可直接饮用,又可以食用附近被矿泉滋润过的植物,以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因此在矿泉附近发展畜牧业便有独特的优势,可事半功倍。山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有足够的良马来供应。因此,在山西临近矿泉的地方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岚县“饮马池在县北六十里黑嶮山中。相传尉迟敬德尝得良马于渥洼池,骑而去。”石楼县“屈产泉在县东南四里石罅喷泻,春秋时马饮之产龙驹。《水经注》吐军县有龙泉出城东南道左山下牧马川上多产名驹,骏同滇池天马”。石楼县养马年代久远,并且其马的质量也可与滇池天马相媲美,历来为先贤所赞美之地,并建有寺庙,如“刘昭注北屈左传日二屈,杜预日二,当为北,传日屈产之乘有骏马。通考有百井谷屈产泉建三寨、泉崖有晋公子夷吾庙,石上有马蹄迹,南山有水源,隰州瀑布奔流焉。”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在山西北部地区利用矿泉发展畜牧业的普遍性。

2.水生动植物养殖

在古代山西利用矿泉发展水生动植物养殖业也很盛行。矿泉以其独特的矿物优势,能够满足水生动植物生存所需的营养,因此水生动植物养殖在山西也有一定优势。如:岳阳县“圣泉在县东山上,水出石中,激之繇石,鲸喷吐注,延庆观中石渠曲折,伏流三清殿下流出,汇二池,可畜鱼。”;长子县“灵湫泉在县西五十里发鸠山下,濁漳之源也。上建灵湫庙,祷雨多应,池有鱼,日鳅,色青黑,祭讫投义撰群出就食,邑少鱼,惟池有之,人莫敢取,传为神鲋。”山西矿泉所产之水生动植物不仅限于鱼类,还有很多珍稀品种,如晋泽中有鲤、鲫、鳅、鲢、鳝、虾、鲧、蚌等水产,还栖息着天鹅、野鸭、淘河、鹭鸶、青鹧、红鹤、鸳鸯、鸬鹚、鱼虎、鹡钨、鹳等众多的珍禽异鸟。不管是作为观赏之用,还是用来食用,都有很大优势,尤其是作为食材,其味道之鲜美,江南地区难以比拟。这些水生动植物对于居民日常生活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文湖多“菱芡蒲鱼之利”,“穷民纲罟,以资鲜食”。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能够有效缓解贫苦农民的日常生活负担。

山西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拥有丰富的矿泉资源,主要沿山麓地带出露,多集中于太行山区、吕梁山南部、中条山、恒山山脉、五台山等地区。明清时期山西地区人口众多,地域狭小,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很大。原有的水资源很难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对矿泉的开发利用程度也逐渐加深。其利用方式极为广泛,有灌溉田地、沐浴疗汤、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生产、作旅游景观、祈雨祭祀等很多功能。在这许多功能中,以灌溉为利用之最。历史上利用矿泉灌溉极为普遍,山西许多大的泉水更是利用广泛,如晋祠泉、洪山泉、平泉等,为山西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矿泉明清开发
矿泉
艺术品鉴(2022年28期)2022-11-28 03:15:28
My Trip to Xiamen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26:31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55:58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3:00:14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