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绿满郧西”行动中的造林模式

2015-04-29 00:44谢先斌丁礼平王守富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谢先斌 丁礼平 王守富

摘要:笔者分析了郧西绿满荆楚中6种类型的造林地特点和形成原则,提出了各种类型成因和造林原则,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造林地的造林模式,为我省鄂西地区“绿满荆楚”行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郧西;绿满荆楚;造林模式

中图分类号:S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3-0063-0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2014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要求全省林业部门大力推进以重大项目、政策投资为重点的工程绿化,力争每年完成国家和省重点营造林工程任务8万hm2以上,其中将以鄂西生态旅游圈和秦巴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幕阜山脉为重点,有计划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每年封山育林8万hm2,森林抚育12万hm2,改造低效林3.33万hm2。郧西是我省“绿满荆楚”的重要地区之一,县委县政府计划3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9万hm2。根据《湖北省“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标准(试行)》,结合郧西本地气候、地理位置,根据不同地块的立地条件,积极探索出了适合郧西的6大类型20种造林模式,为“绿满郧西”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1郧西主要的造林地类型及造林模式探讨

根据郧西的气候、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全县的主要造林地类型有

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类型、村庄绿化类型、通道绿化类型、“水旁”类型、公共绿地类型、废弃矿区类型。这几个造林类型的特点及造林模式分述如下:

1.1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造林模式

该类型造林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前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林后抚育补植管理不善,最终成为了无林木的易林地;(2)人畜损毁,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坏了原有的林木,形成了无立木地;(3)由于人工采伐和山火形成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成为无立木地。对该种类型的造林地主要的造林思路应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统筹规划,使用多种营造林方式、方法,以绿化树种与经济林木为主,营造混交林,增强林地的稳定性与实用性[1]。主要的造林模式有苗林一体化模式、林药(草)复合模式、生态防护林模式、人迹罕至地直播模式等。

1.2村庄绿化类型造林模式

村庄绿化地指村域范围内的村旁、宅旁可供造林绿化的土地。荒地具有空间大、光照充足、土壤水肥条件优越、管理方便的特点。具备极大的生存利用潜力,可以用于用材林、经济林、景观林等的栽植,对优化环境条件和改善群众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型造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新修村组道路、新建农户住宅与农村新社区未及时得以绿化;(2)一部分地段以前进行过造林,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林后抚育补植管理不善,最终成为了空闲地;(3)采伐后未及时更新。本类型区域应以按照“改造为主,景观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灵活布置,由于能够保障肥水管理,因此造林后若能加强技术指导,可成为“绿满荆楚”最有效的区域之一。该区域主要的造林模式有景观主导模式、商品苗木模式、果树主导模式、改建结合模式、林菜(藕)结合模式、见缝插绿模式、果树点缀模式、线性村庄模式等8种造林模式。

1.3通道绿化类型造林模式

通道绿化地主要是指郧西县域范围内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两侧规划绿化范围内可供造林绿化的用地,该类型地块成因主要有:(1)新修主干线道路两侧未及时得以绿化;(2)由于道路建设,抚育管护不善形成的路边空闲地;(3)林木严重老化或为病腐木、枯死木和不良木等拯救采伐后未及时得以更新;(4)部分工程建设土石方破坏。在该区域造林宜按照“绿化与造景结合,生态与经济兼顾”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苗栽植,适度水肥”等技术措施,分为宽路肩模式、窄路肩模式、交通主干线绿化带模式等3种造林模式进行造林。

1.4“水旁”类型造林模式

“水旁”主要是指尚未充分利用的部分湖库及洲滩、湖库周围空闲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了原生植被,形成的空闲地;(2)部分地段以前进行过造林,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林后抚育管理不善形成的沙滩地。可按照“以人工治理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辅”的原则,选择喜湿性和耐淹性的速生树种,大苗栽植,使水生植物、水、水生动物构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主要的造林模式有林鱼复合模式、洲滩模式、环湖景观林模式等3种模式。

1.5公共绿地造林模式

公共绿地是在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后,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为了兼顾居民的生活、休憩而建的绿地类型[2,3],其主要特点有:(1)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管理方便;(2)因施工等措施后可能存在土壤轻度污染。(3)由于居民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对绿地产生干扰、损坏。结合此特点,应按照“景观塑造为主,体现地方特色”的思路进行造林,其造林模式宜采用公共绿地景观造林模式。

1.6废弃矿区造林模式

废弃矿区过去因长期采石、采矿造成大面积裸岩、孤石、危岩及反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和视觉污染,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4]。据统计,郧西县矿山数量最高峰曾达100多座,目前废弃矿山存量较大,亟待治理。该类型造林地特点是:(1)岩石裸露,绿化难度大;(2)第二,土层瘠薄,土壤肥力低,土质紧实,通透性差;(3)第三,植被稀疏低矮,且稳定性差;(4)气温和土温高,小气候不利于植被恢复。结合此特点,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藤则藤”的原则,利用“绿满荆楚”契机,实施责任挂钩,推行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模式。

2结论

根据6种类型的造林地特点及成因,建议在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类型造林地推行苗林一体化模式、林药(草)复合模式、生态防护林模式、人迹罕至地直播模式等造林模式;在村庄绿化类型造林地推行景观主导模式、商品苗木模式、果树主导模式、改建结合模式、林菜(藕)结合模式、见缝插绿模式、果树点缀模式、线性村庄模式等造林模式;在通道绿化类型造林地推行宽路肩模式、窄路肩模式、交通主干线绿化带模式等造林模式;在“水旁”类型造林地推行林鱼复合模式、洲滩模式、环湖景观林模式等造林模式;在公共绿地类型造林地推行公共绿地景观造林模式;在废弃矿区类型造林地推行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文静,唐明榜.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模式初探[J].湖北林业科,2011,(1):5456.

[2]方向.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的适应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3.

[3]武婵燕.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

[4]汤河深.人工促进林地天然更新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4,(7):9293.

(责任编辑: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