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我国是内燃机产销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却仍然称不上内燃机强国,其中最大的差距是可靠性。”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佟德辉,在近日第四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内燃机发展的软肋。
“可靠性是内燃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国外技术水平并不太高的产品却能够长期占据国内相关配套领域的高端市场,凭的正是可靠性这一指标。
那么,我国内燃机产品,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告诉本刊记者,我国核心技术还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十五到二十年。其中,国际先进发动机的升功率大于100kW/L,而我国正在开发的新技术为80kW/L;欧洲汽车发动机排放标准已升级到欧Ⅵ,我国刚进行到国四。
佟德辉以车用柴油机的B10寿命为例介绍,美国柴油机基本在150万公里,欧洲柴油机为120万公里,我国柴油机平均仅有80万公里。
是什么原因导致可靠性技术的落后呢?一汽技术中心发动机部机械开发室主任蒋文虎向本刊记者分析:其一,目前虽然各企业较以前更重视可靠性,但可靠性流程体系仍不健全,软硬件投入仍不足;其二,可靠性工程技术和工具应用不足,在整车开发中可靠性开发仍停留在解决故障的阶段,比如DFMEA等工具在诸多企业仍流于形式;其三,可靠性人才缺乏,这一人才不同与设计和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特点,比如有较强的统计学基础和数学基础,然而很多企业没有可靠性岗位,由质保工程师或试验人员兼职做了一些可靠性工作。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指出,近几年,我国汽车产品高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均GDP快速增长,导致人们购买能力提升;二是我国经济已经结束要素驱动进入效率驱动阶段,即将开始创新驱动,汽车的价格竞争时代已经过去了;三是环保和能源压力越来越大,标准加严,推动汽车产品必须不断升级。
由此可见,可靠性不只是影响生产企业的形象和市场地位,更是汽车行业最为倚重的关键所在。尤其在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自主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直接是国际跨国汽车巨头。随着中国用户素质和要求的提升,可靠性问题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命门,甚至是企业能否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根本。
在节能减排发展的今天,内燃机的可靠性技术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对内燃机总体技术趋势要求是‘三高,即高喷射压力,高爆发压力,高平均有效压力,这就给内燃机可靠性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要求具有承受高机械负荷、高热负荷的材料,并且性量化的结构设计,整机及应用的可靠性,同时还要求能够进行寿命预测的智能控制技术,这都是内燃机可靠性面临的新挑战。”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创新联盟秘书长、潍柴动力产品规划部部长李云强介绍说。
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是建设汽车强国之所需,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之必须。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汽协会车用发动机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葛红告诉记者,近年来行业和企业在可靠性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行业搭建平台,推动可靠性技术发展。2011年7月至今,中汽协会车用发动机分会联合相关行业单位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凝聚了国内外在内燃机及零部件可靠性研究领域卓有成效的专家、组织和单位,共同探讨交流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为我国内燃机行业可靠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可靠性技术研究和应用。由潍柴动力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辛大学、清华大学等19家国内外知名高校、机构及企业组成的“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在可靠性基础研究、发动机整机性能提升、尾气排放净化、材料失效分析等可靠性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开展中的合作项目就有31项。
她表示,希望通过研讨会形成更多行业共识,实现更富有成效的合作,以着力提高内燃机可靠性和节能减排水平,协力配合、共同徐进汽车工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可靠、环保的动力,实现汽车工业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