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军令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此话不错。近期,“挖角”一词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频率极高。谷歌广告主管被曝离职,据说谷歌为防止这位高管被挖角,曾砸下一亿美金股票,但防得了Twitter没防住Dropbox,谷歌最终还是没能留下这员猛将。国内最近一向敢言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又再次表露对同行挖人行为的不满,“现在格力被挖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培养人的速度”。并言辞犀利地指出:“国家要求创新不是要你偷人。”董明珠的“霸道”甚至还包括在四月份她曾自曝“曾把到格力挖人的团队成员给打了”。此消息一出,格力及董明珠惹来不少非议,“挖角”导致的恩怨情仇已经升级到这种地步,不得不让人惊叹。“我们每年投入几十亿培养人才,培养一个人才需要5到10年,我培养的人要挖走可以,你要给我钱。”董明珠还建议学习足球协会的模式,挖人也需要交转会费。
一时间,引起了大家对挖角的热议。其实,挖角一词古已有之,全世界范围内的挖角大战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科技公司尤甚,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大科技巨头苹果与特斯拉关于“挖角”的恩怨情仇也甚是激烈,“打得”也是不可开交。
特斯拉从“苹果树”上摘“果”
2003年,特斯拉诞生了,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它横空出世后,不同于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思路,而是致力于以IT理念来造汽车。从此开启了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这个“硅谷小子”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求得后来者居上,深刻懂得在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赢得主动的道理。“特斯拉的未来取决于能够创造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最先进的汽车工程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经这样指出。为了获得高科技的优秀人才,特斯拉也是蛮拼的,想了各种招数,包括“挖角”。
随着汽车越来越像计算机,致力于IT理念出发,为挖到优秀人才,特斯拉将挖角的首要矛头直指IT领域的科技巨头——苹果。因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直言不讳地说过:“从设计理念出发,苹果同我们的理念相对接近一些。”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特斯拉员工表示,马斯克自己对苹果也很着迷,甚至喜欢外界把自己比作乔布斯。于是轰轰烈烈的挖角行动在所难免,近些年,特斯拉先后从苹果公司挖走了Mac硬件副总裁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制造技术负责人里奇·海利(Rich Heley)和乔治·布兰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等高管,此外特斯拉还从苹果公司挖来了超过150名设计师和工程师,这一挖角数字甚至超过了特斯拉挖角其他任何一家汽车企业的员工数量。这些被特斯拉所挖角的苹果员工目前差不多已经工作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其中甚至包括工程和法务部门。
被挖角的人中,其中道格·菲尔德曾是苹果的一名实力干将,他在苹果曾供职了近5年半的时间,自2008年起就开始为苹果工作,并在此期间领导了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iMac等产品的开发工作,官至苹果Mac 硬件工程副总裁。可以说在苹果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薪酬都让他感到满意。不过在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打来电话时,菲尔德还是毅然决然答应跳槽到特斯拉。2013年,特斯拉正式将其招致麾下,在特斯拉负责汽车工程,出任汽车程序副总裁。
在2013年10月发布的离职声明中,菲尔德表示:“我自己从未考虑过离开苹果,直到遇到特斯拉。我职业生涯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汽车,而特斯拉作为现代历史中第一家高技术汽车公司有机会打造出全球最好的汽车,我很希望能帮助特斯拉成为硅谷中最有创新力的企业。”
其实菲尔德并不是第一位被特斯拉挖角的高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前的2010年7月,特斯拉就挖来了苹果的零售店副总裁乔治·布兰肯西普来负责它的零售战略,而布兰肯西普也不负众望地曾帮助特斯拉建立起了自己的零售网络。最近,特斯拉挖走苹果员工的战火再次升级,已经达到一个新级别,他们甚至挖来了苹果企业负责招聘的高级主管Cindy Nicola。Nicola加入特斯拉后,开始担任全球招聘副总裁。
特斯拉挖角苹果的效果也可谓立竿见影,使得它在设计未来的汽车方面获得了重大优势。特斯拉的操作系统便是由前苹果设计师布伦南-博雷特(Brennan Boblett)以及2005年底加盟苹果的网络商店用户界面工程经理乔伊-努克索尔(Joe Nuxoll)牵头负责的,他们表示:“设计这一系统的宗旨是简单、易用,因此它看起来会更像一款iPhone,而不是福特的产品。具体说来,比如2012年推出的Model S配置有一块17英寸触控屏,控制着从开启顶窗到启动空调在内的大多数功能,并且能访问互联网。与iPhone或iPad相似,这款操作系统也经常可以更新升级。除设计外,苹果的影响还体现在特斯拉专卖店和其他业务运营方面。
摩根士丹利汽车产业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这几乎是一种不公平的优势。随着未来10年软件在汽车价值中的占比由10%上升至60%,传统汽车厂商的劣势将会进一步加大。”
这些跳槽到特斯拉的苹果前员工表示,他们跳槽特斯拉的原因在于汽车本身和马斯克本人。很多科技工程师心中都有一份制造未来炫酷汽车的梦想,而且制造汽车貌似比制造手机更具挑战性。不仅如此,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相似,马斯克也以喜怒无常和对细节的偏执而闻名,而他自己也常常喜欢外界把他比作乔布斯。在面试过程中,马斯克甚至自已亲自参与软件开发员工的面试,也愿意花时间与这些潜在的软件开发人员畅谈技术。马斯克自己本人也曾跟人说过,他可以轻易地从苹果挖角员工,因为当他面试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的时候,他可以同面试者滔滔不绝地讨论一系列有关代码的话题,而他们通常都喜欢这样的对话。
苹果的“反击战”
别看苹果里的好多高管与科技人才被特斯拉挖走,貌似苹果“软弱可欺”。其实绝非如此,苹果也是行业里著名的挖角高手。在挖角这件事情上,苹果也是豪不手软,堪称业界内的行家。且看一下有人统计的苹果的挖角花名册就可知一二。
只要是人才,苹果也是绝不含糊。有时候苹果甚至冒着不惜被索赔的风险来挖角人才。近日就有海外媒体报道,苹果因挖角锂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 LLC的科学家而被后者告上了法庭。事情是这样的,锂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 LLC于今年二月起诉苹果,指控五名前员工,包括其部门主管和三位负责不同项目的科学家进入苹果的汽车电池事业部。这违反了该公司与其员工所签订的离职一年内不得为竞争对手工作的协议。不过据悉,事件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和解,A123 Systems LLC公司同意其科学家继续为苹果电动汽车部门工作。锂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 LLC的律师表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签订了意向书,并在起草最终和解协议的过程中。”
所以,如此挖角高手,自己却频遭特斯拉挖角,是可忍,孰不可忍!2012年时,为了防止其他公司抢走人才,不仅仅针对特斯拉,苹果便推出了一项名为“蓝天”的计划,某些苹果员工可以最多花费两周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以期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并留住员工。
其实做电动汽车也一直是苹果的一个梦想,眼看着自己的“果实”一个个嫁接在别人的枝桠上,心也有所不甘。关于这个造汽车的梦想,早在乔布斯时代,就对汽车业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乔布斯的一个心愿就是设计一款iCar。2008年的时候,乔布斯就挖来电动车Scoote的设计者DougField担任工业设计部门的副总裁,主要负责代步工具设计。维基解密发布资料显示,当时乔布斯曾设想以Scooter为起点,将苹果公司逐步变成一家电动车设计生产公司。尽管后来乔布斯去世,但这种兴趣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衰减,苹果如今已有了自己的车载系统——CarPlay,不过苹果的“算盘”岂止于此。前段时间苹果正在秘密打造近千人的研发团队以及研发中心,正在致力于研发一款电动汽车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在业界也是炒得沸沸扬扬。伴随目前苹果正在发力电动汽车,人才显得更加重要,正在积极聘请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汽车行业的专家,对自己的人才外流特斯拉也是高度重视。针对特斯拉的频繁挖角,苹果公司开始展开反击战,也对特斯拉员工展开了疯狂的挖角攻势,并开出了25万美金和6倍于特斯拉工资的优渥条件,以期夺回高级人才。不过目前,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看来,苹果的如此做法目前收效貌似不大。但未来怎样?这场拉锯战想必不会这样就此结束。
也谈“挖角”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的一句台词到现在依然实用。由于人才资源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成败都起着关键作用,竞争对手之间对人才的争夺,早已从暗抢变成了明争,为了挖到优秀的高级人才,常开出高薪高位的优厚条件。被挖企业面对自己培养起来的优秀核心员工,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防止他们被挖走。这是一场激烈而旷日持久的人才拉锯战。
面对这场人才争夺战,屡次受挖角伤害,有些大型企业之间甚至通过达成互不挖角协议以期来达到减少因人才流失带来的高风险。苹果的乔布斯之前就曾试图与其他科技公司——谷歌、英特尔、Adobe等硅谷科技巨头串通互不挖对方公司员工,并且在2010年与美国司法部就互不挖角协议达成和解。然而随后便遭遇民事诉讼,这些企业的很多员工声称企业间通过达成互不挖角协议导致他们无法正常跳槽而压低了自己的工资,四家全球最大科技巨头公司——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最终被迫同意达成一项4.15亿美元的新和解协议,以了结这起多达6.5万名员工发起的集体诉讼。在这场硅谷科技公司互不挖角协议一案中,乔布斯还因为他和其他公司高管就此事来往的一些电子邮件而成为众矢之的。
古代有鲧禹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抛弃了其父亲“堵”的策略,以疏为主导,治理了洪水泛滥。人才流动,也如同水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核心要义是一样的,堵不如疏。业内专家也认为,人才流动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企业间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刻意干预人才流动。因为虽然,可能对于被挖角企业而言,人才被挖走对于自己的企业有着不利影响,不过就如同某猎头公司董事长讲得那样:“从行业来讲,人才流动,增加了人才市场的活跃度,企业要保留人才、吸引人才,就需要更多的吸人留才的措施,比如给人才提供更多的薪酬待遇,竞争性的薪酬,提供更大的舞台,提供更高的发展空间,人才的创造性就发挥出来了,那么整个行业就发展了。”
至于员工为什么要辞职?关于这点,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有精辟的阐述,他说,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有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样做到物质层面到位,精神层面让员工心不委屈,从而更好地留住人才,绝对是一门学问。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就像有人指出的那样,现在资金已不是问题,技术一般花钱也可买到,主要是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自主研发人才,那么怎么样吸引住此类人才并留住他们也是中国汽车企业的重要思考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