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下语文教学各种理念和流派风起云涌,异彩纷呈。前沿的理论,时髦的口号,先进的技术,纷繁的变化……常常让一线的老师眼花缭乱,以至于看不清语文本来的面目。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句名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静观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有思想的引领和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有一种潜心从容、执着纯粹的智慧之光照亮。真正的智慧一定不是什么玄虚空洞之物,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的智慧首先源于对语文课程本质的把握,对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遵循,源于对儿童世界的敏感体察,对日常教学生活的用心感悟。
一、建构属于自己的语文
今天的语文教学,不能再拘泥于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语文老师应该有开阔的课程视野,应建构属于自己的语文课程。每个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文化底蕴、个人爱好、研究专长,开发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他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也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和特色老师。开发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的语文课程应该是未来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比如,一位老师基于课程统整的理念,建构“我可爱的身体”的主题单元课程,把语文教学和生命科学、生活教育、儿童性教育进行整合,在童话的情境、游戏的活动中,用语文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传递抽象的生命孕育和成长的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发展言语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再比如,同样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文,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文本,基于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挖掘课文的言语价值,开发带有自己风格的“小露珠”的课程内容。当然,语文课程不管如何变革,都必须坚守语文之道,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文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内涵。
二、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改革,最难的是什么?是建构适宜的课程内容。当前的许多语文课教的还是课文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语文教材没有提供合适明确的课程内容。语文内涵无限丰富,课程内容相对模糊,常常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片密密的丛林,让我们眼花缭乱,找不到路径和方向。一位高明的语文老师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有一双慧眼,能从一篇篇我们熟悉的课文的平平常常的文字中发现并挖掘最具价值的课程内容,语文的核心素养、言语品质、关键能力就是由这些有价值的内容,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地在语言文字的浸润、涵泳、品味、揣摩、想象、体验中沉淀下来的。
怎么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以文本为依托,坚守语文本体,发现最具价值的语文课程内容呢?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和智慧的一种考验。就拿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离不开朗读指导、词语理解、内容感知、言语表达等这些基本的语文训练项目,但是到了课堂里每位老师所选择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为什么教这个,不教那个?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其实都凝聚着老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提炼、聚焦和拓展、丰富和激活,表现出教师对语文核心内容的独特眼光、深刻理解和熟练驾驭。
从课文内容选择提炼适宜的课程内容时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把握基本内容,强化基本训练。比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到底教什么?许多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往往含糊不清或者选择不当。细加分析,中年级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选择的空间其实是有限的,内容是基本确定的,像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要读好课文: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结合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基调,激发读书的兴趣,渗透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第二要学习生字词:结合音形义指导重点字词的理解,并指导典型的生字书写。第三要感知内容:读懂自然段,学习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角色的形象。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不管你怎么教,这三个内容是无法绕过的。
二是要选择核心内容,追求一课一得。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的教学,课文主要讲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我”问妈妈爱像什么,妈妈说爱像茉莉,我不以为然,觉得爱应该轰轰烈烈,怎么会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呢?但当看到母亲生病住院后,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的细节,被深深感动,“我”由衷感叹——“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虽然平淡,但是真挚深厚。通过比较以下两种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语文教学核心内容选择的智慧:
设计一: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6—8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和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接着老师呈现了以下三个画面:一是“煮饺子的画面”,二是“执手而眠的画面”,三是“醒来之后的画面”,然后抓住每部分重点词句体会父母之间的深情。
以上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内容的分析和感悟的层面,学生只是感悟着老师感悟,没有深入到语言之中感受细节描写之妙,显得蜻蜓点水,文本所特有的语言没有得到理解和借鉴。
设计二: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只抓两个板块,一个是研读课文第9节的细节描写,另一个是根据习得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去阅读课文。
第一板块:先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执手而眠的画面”:“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文字有几处细腻的描写?
再出示去掉细节描写的文字:妈妈睡在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二板块:学生研读其他小节,圈画细节描写并写写批注体会。——请你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到“爱如茉莉”呢?请你圈画出来写上体会。
显然,这样处理简明高效,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基于语文的本体特征和文本的个性,从文本中选择了最具语文教学价值的核心内容——习得并在实践运用中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还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文章细节描写的方法,实现了有效迁移。
三、读懂儿童的言语密码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关键是怎么对话。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我们首先要坚守儿童立场,学会和儿童对话,儿童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世界,教师只有俯下身子,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才能读懂儿童的言语密码。如果文本语言、课堂对话、师生互动在孩子的眼里都笼罩了童话般的迷人色彩,如果教师俨然就是一名情境创设的魔术大师,那么,在师生共同营造的童话一般的情境里,每个孩子才会真正走进课堂的特定语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的欲望,获得真实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对话是建立在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发现、感悟和探索的基础上的对话,这样的对话,给学生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渐渐地学生一定会由此爱上语文学习。
四、用底蕴支撑语文课堂
在一堂语文课上,我们能够看到的还只是现象,看不见的是什么?是理念,它是课的灵魂。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需要用先进的理念去支撑,语文老师亟需建构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理念或主张,当然,这个理念、思想或主张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抽象的存在。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这种理念或主张从提出,到逐步成形,再到日渐成熟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实就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思想之旅和精神探险,必定带着教师生命的能量、精神的气质、人格的特征和对理想的语文教学的美好期许。每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都会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他们在语文课堂的精彩表现,都是由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的,是他们长期执着追求的结果。期待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在语文的园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开出绚烂的花。
(周雨明,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2133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