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要从本园实际出发,尊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反思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理念和游戏精神,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宜性选择、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开发、课程评价立场的转变和方式的变革,让课程游戏化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快乐、自主发展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整合“一日活动”
为了真正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我们的课程游戏化从调研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开始。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以为环环相扣的一日作息,是那样地窒息着幼儿真正的游戏。幼儿从入园、晨间活动、晨操、两节集体教学、区域游戏、喝水环节、户外活动、午餐等等,环节转换多,集体行动多,老师组织多,幼儿的一日活动被切割成了一个个碎块,真正的自主自发的游戏很难在这种被框定的活动进程中出现。由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是改两节集体教学为一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进行自主自发的游戏。二是打通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弹性安排游戏时间,以确保幼儿在单位游戏时间里充分地探究、游戏。三是在公共场地使用上,可以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自主协商调配,以保证活动按需、适时、充分地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打通了,频繁转换的环节减少了,幼儿的游戏尽兴了,自主自发的游戏多了,教师观察游戏的兴致也高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教师和幼儿都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
二、丰富物质空间
我园地处市中心,有限的空间如何满足孩子们活动的需要,是我们思考和研究得最多的问题。本着“室内不忽视孩子的每个需要,户外不错过每个角落”的原则,我们积极挖掘空间的潜在价值和优势,努力为幼儿营造嬉戏、运动、交往、操作、探究、实践的多元体验环境。
在户外,长廊变成了攀沿墙、秋千架;塑胶地变成了幼儿挑战自我的体验场;开阔地变成了快乐建构场;小巷道也成了孩子们的种植地。由于场地小,没有沙水池,我们便发动保安、后勤人员动手做,虽然很简陋,但孩子们很喜欢,玩沉浮,打水仗,堆小山,建城堡,乐此不疲。小小的蒙古包,自制的小推车、小拉车更为他们的活动增添了几份欢乐和野趣。户外是孩子们的运动场,更是孩子们的快乐园。
在室内,我们提炼了从幼儿的视角来评价环境的十条指标,鼓励教师围绕指标,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评判班级的环境,并将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与同伴分享。内心体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老师们的环境观变了,秧田式的课桌椅化整为零,在各个区角变成了孩子们的工作台、游戏台,整个活动室变成了孩子们的工作场、游戏场,材料的自主取放、自主整理成为了幼儿游戏的重要部分,区域标志的设立、游戏规则的建立都来自于孩子的双手和智慧,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观已越来越得到彰显。
三、创新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快乐体验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小小的区域里演绎大精彩,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在区域的设置上,为满足孩子们同时游戏、自主游戏的需求,教师注重巧用空间,巧设区域,每个班都有6个以上的活动区域,建构、探究、表演、表现、私密活动等等,根据不同主题的需求,区域设置会不断调整与变化。二是在材料投放上,注重低成本、低结构、半成品,同时处理好材料的多与少、空间的丰满与留白的关系。三是在游戏组织上,我们坚持让孩子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循着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区域,跨区域活动,鼓励他们创新创造,不拘泥于老师的要求、同伴的玩法,真正实现“我的区域我做主”,每天都有新玩伴、新体验、新发现,从而使区域活动不断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四、拓展节日活动
节日项目活动是我园快乐体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幼儿的兴趣生成,如亲亲分享节、朋友节、种植节、阅读节等等。节日项目活动在主题中的嵌入,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回归生活,更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表达、表现、创造的愿望。如在大班《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我们嵌入了《创意科技节》活动。前期,孩子们在班级发布了节日计划倡仪,进行家园亲子环保科技小制作,深入探究各类环保科学游戏,园内掀起了一股科学探索热。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全园性环保创意科技活动,当日幼儿园的操场变成了科技游戏场,光影、磁力、平衡、净化等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游戏等着孩子们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如何让孩子玩得尽兴?老师做出了大胆的选择——改变以往以班为单位统一集体组织的模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玩,老师要做的就是材料的适时提供和服务,当然还有观察。在近两小时的时间里,整个大班的孩子自主选择游戏,自主选择玩伴,自己计划分配在不同游戏区的时间,操场上穿梭的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回荡的是孩子们快乐的笑声。老师们深深感到,孩子是天生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自主时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自主时的游戏才是真正的游戏。
五、活用各类资源
资源对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起着支持的作用,决定着幼儿生活、学习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我们围绕资源意识、资源规划、资源开发、资源保管、资源利用等五大核心要素,加强了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
人力资源方面,我园从幼儿到教工、从家长到社会志愿人士和专家,人人都是资源,同时也是资源的建设者。尤其是家长,非常出色地进入了“教学协同人员”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班级环境创设收集废旧材料,为主题活动收集教辅资料,指导孩子进行观察记录等等。社会专业人士中的医生、建筑师、消防员、警察等等,其特有的专业经验也给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环境资源方面,我们的课程资源圈日益密切和扩大,触角由教材延伸到生活,由室内延伸到户外,由园内延伸到社会。孩子们到大统华超市体验购物,到小学体验小学生生活,到集贸市场学习吆喝买卖,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新农村印达感受田园生活,金秋时节到古银杏生态公园和农民伯伯一起打银杏……自然与社会成为孩子们最生动的课堂。
信息资源方面,我们变幼儿园资料室为资源室,增设了资源收集箱,设立了资源工作台,扩大了资源存放容量,各类书籍、电子教具、消耗品、半成品等分门别类标签存放,大容量间接存放以云空间、群空间为主,班级的主题资源包定期整理入室。资源的拓宽与整合,开阔了教师的资源视野,提高了共享度和利用率,增加了课程设计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六、记载“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它区别于“教育故事”中的“教”,更加关注幼儿自发的学,关注生活和游戏中的学,记录幼儿能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能力,而不仅是他们的学习结果。这种基于儿童立场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高度一致,已成为当前我园教师观察评价和支持儿童发展的重要方式。
“学习故事”要记录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魔法时刻”,也称“哇”时刻,即让大家都会发出惊叹或眼前一亮的事情。为此,我们的教师十分认真地观察着幼儿在游戏中专注、投入的游戏状态,积极记录各种发生在区域游戏环节中的“魔法时刻”,并享受着欣喜和感动。如鲁群老师从幼儿平常的钓鱼时刻,捕捉到他们对数的感知,发现了他们迁移运用“合体”现象的“哇”时刻,对孩子独特学习方式及已有经验的感悟,让她更乐于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王琳老师撰写的《浔宝儿,动起来》则讲述了她与一个内向、胆怯的孩子心灵间的碰撞,浔宝儿的“魔法时刻”让她对“每个儿童都是一本需要用心去研读的书”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为分享这些宝贵的体验,让大家共研共进,我们定期进行学习故事“魔法时刻”交流研讨,让老师们在分享中感悟儿童的自然智慧,感悟同伴的专业智慧,共享教育的精彩。
课程游戏化,我们在路上。虽然是且行且思,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着力研究怎样的课程更能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怎样的一日生活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怎样的支持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们相信,当课程游戏化成为常态,当教师能不断发现并支持、激励幼儿的学习与创造时,幼儿园才能真正为幼儿提供人性化的教育情境,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
(刘建枫,泰兴市育红幼儿园,2253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