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闻彦 周昂
记者: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南台岛的老照片,仿佛可让人想起旧时万商来榕、人声鼎沸的繁华。具有“世界茶港”地位的老福州,对茶文化艺术的内外交流有何历史意义?
李:鸦片战争后,福州茶港空前繁荣,外因是五口通商,洋人来榕开设洋行,经营茶叶、丝绸、漆器、家具等。内因是本地人也做起自己的生意,茶行遍地开花。当然,岩茶和花茶的风靡,茶具等工艺品的对外输出,也促进了茶文化的远播。当年不少洋画作品都以福州茶港盛兴的景象为题材,描绘了运茶船络绎不绝的景象。
福州茶港的繁荣,对国内外茶文化的互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大量茶叶出口的还有福州本土的精美茶器:宋代建盏烧制工艺发达,由闽北窑工南下做技术支持,在福清东张水库周边山上开设窑口烧制建盏,成本低生产量大,供应源源不断:福州的脱胎漆器在古时也多作为喝茶器具使用,广受欢迎,出口量大,如储存茶叶的脱胎漆罐。同时,锡器也从国外流入国内的茶叶市场,福州中亭街也曾有打造锡器的商铺,泉州漳州还有以此命名的打锡巷。目前为止,锡罐仍是保存茶叶的上选容器。
记者:您是非遗保护协会的常务副主任,能从非遗角度谈谈对福州重塑世界茶港地位的建議吗?
李:首先,我对福州“世界茶港”的重塑非常看好和有信心,因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现实条件。福州茶港兴于宋元,复兴于清代,21世纪更应对古老茶都的复兴起到领头作用。再次振兴福州茶文化和茶行业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和关注,综合各方努力才能实现,从非遗角度来看,还有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在福州,关于茶的非遗项目太少,对茶文化还不够重视。每一年的非遗评审中,寿山石和脱胎漆器居多,虽然福州的茉莉花企业很多,但也不太重视申报。对此政府的主导和宣传作用十分重要,专家学者也应主动参与,为政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参照,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再从历史、文化、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上吸取精髓。对已经评上非遗的项目和人物要跟进,传承和普及推广都需要可持续发展。同时,给申报人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帮助他们完成申报流程,赞助资金用于传承项目所需的电视片拍摄。
记者:福州办过海丝画展,您作为艺术家和教育者,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看,对深入发掘世界茶港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方面有何见解?
李:古代福州文人、艺术家就没有离开过茶。古代著述、诗书画印,都少不了茶作为人和人沟通的重要媒介。今天从事美术艺术的人,对茶也要继承原来的传统,让其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在艺术主题表现上也能更多以福州茶文化作为题材。艺术家应通过有关茶的审美与创作,把人的情怀引向真善美。
大美术行业里包含的艺术设计行业,应该主动关注福州茶品牌包装的设计和推广,多尽心尽力创作好作品。福州很多文创人才还没利用起来,茶叶生产经营包装宣传推广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茶在福州的在地文化中被边缘化,有必要由政府主导做些茶文化节、茶文化创意大赛之类的活动。现在是博览会时代,在世界级展会上也应提高福建茶的曝光度。
记者:复兴世界茶港对于福州人民文化生活的意义何在?
李:在高度商品化的新时期,茶行业如何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推广值得深思。振兴茶港要通过经济上的复兴,更要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完成茶文化的复兴。我们要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生活状态,让大家都能把既定的生活节奏放慢,坐下来品茶交流,让社会更加和谐。
各界人士的交流,都可以尝试以茶为媒,进入正式话题之前,用品茗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增进信任和包容,万事都不需着急,从一杯好茶开始。这是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也是知识传播影响的和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