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兴
三月底到四月初,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共识传媒共同组织了一次美国智库之旅,八位中国学者走访了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三座城市,在哈佛大学和美中关系委员会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公开演讲,和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东西方研究所、国际战略中心、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传统基金会以及奥尔布赖特石桥公司举行了内部研讨会,见到了许多位顶级的研究中美关系的美国学者。
无拘无束的交流,使中美双方学者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回到北京后,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共识传媒又组织了一次民间外交年度报告起草的小型座谈会,包括资深外交家和知名学者在内的十几位专家一起讨论了民间外交年度报告的写作问题。
一滴水看太阳。民间外交像是北京的天气,春天很短,一下子就热起来了。
看起来是快热,其实,经过的酝酿时间很长。
去年5月15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互信任、平等相待是开展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先决条件。
如果再往前推,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着敌视和封锁时,就创造性地开展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的民间外交实践,通过民间交往打破封锁,加强与各国人民的联系,为官方外交开辟了道路。1971年,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为开启中美关系大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今天的民间外交,其实是和历史一脉相承。
民间外交的主旨是和平。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和平,还是世界和平,人民都是最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简单,政府和领导人无论用什么方式产生,都应当是代表人民和服务于人民的,应当是人民意愿的体现者。而退一万步说,假使真的风云突变,战火燃烧时,人民既是参与者,也一定是熄灭者。
民间外交具有灵活多样、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通过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在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广交深交朋友,推动国家间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将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助力。事实上,每当国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我国对外关系遇到重大难题时,民间外交往往能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多样的工作方式,发挥稳定器和解压阀的重要作用,为政府间关系的改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正式的外交渠道,主要是政府和政府之间打交道,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家的政权是会变化的,领导人也是会变化的,因此,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常常会随着政权的更迭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這样的例子非常多,昨天还是如胶似漆的邻邦,因为政变,一夜之间发生巨变,甚至可能兵戎相见。而人民之间的交往,是深深蕴藏在最深处的。就像大海,大风刮来时,不管海面如何的波涛汹涌,大海深处总是平静的,而大海越深,深处就越平静。
我们的民间外交,就是做深这个大海。
做深这个大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讨论民间外交年度报告的写作时,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是什么关系?
习主席在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的讲话里,提到了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三个概念。在我看来,现在不用一定要精确地厘清这三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到底是什么,这里有点模糊没什么,明白在政府外交以外,有这样许许多多辅助的和配合的渠道,同时,也明白这些看似辅助的配合的因素,其实有的时候起到的作用不会比正规的外交渠道小,这就够了。
至于具体的概念的东西,学者们慢慢去研究,不会影响民间外交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