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与跳出:探研民族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一种转进

2015-04-29 12:17操慧
新闻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西北变迁民族

从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将传播视为一种人类社会与文化互构的过程以来,传播就带有鲜明的工具中介性,尤其在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下,它日益凸显其嵌入社会生活领域的结构化力量,也因此,传播不仅是与技术相伴而生的信息传递过程,还是与人类生活方式变迁息息相关的动力机制,它的背后无时不透射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时代内涵,即在此过程中,它衬托出文化融凝的丰富路径。对当下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来说,这种融凝意味着“跨学科”“跨领域”的必然,有时候进入是“偶然”的,而“跳出”则将是一种必然使命下的文化自觉,民族传播的相关研究自不例外。

西北民族大学朱杰的专著《徘徊与踌躇中的抉择——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体现出跨学科的研究特质和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不仅全面、详实而不失生动地呈现了西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活状貌,而且试图在打破常规的田野纪实中探求大众媒体在其族际交流、民族认同以及自身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方式。这样的研究既离不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新趋下对民族传播深入研究的理论驱动,也离不开作者长期在民族院校从事民族传播教学、科研的思考与积累。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看,“民族”的生成与发展本身就是传播的产物之一,以传播之过程和效果来考察“民族”,本身就体现了互动的辩证观,正如作者在绪论和结论部分所前后呼应与强调的,西北民族地区的族际交流和身份认同离不开国域认同下的文化互识及彼此尊重,这是我国民族传播与社会和谐建设的基石与目标,它们具有历史积淀的选择性和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从大众传媒的接触与使用调查来看,现代民族国家内的少数民族依然保存与传承着属于自身的文化,所依托的渠道及方式并未如大都市般受到大众媒体普遍性、规模性、共同性的深度冲击,其中,宗教信仰、传统的人际交流等文化习俗展现出民族与文化互动融凝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独特的生命力。

基于此,作者以点面结合、宏观概述与个案调研的构架来表达自己对我国民族传播的学理思考及研究取向。本著作的研究特色在于通过白描式的调研再现作者、受访对象在现场中的互动,其第一手资料的获取,重在其过程中的鲜活描述,它“跳出”了每一部分对媒体接触调查的常规统计分析,赋予学术研究的“地气”,提升了专著的可读性。此外,这种略带主观的见闻手记穿插于特定调研的现场记录,也为我们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探寻“大传播”视域下的传播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感性化角度,这体现了作者扎根“田野”的研究素养与热爱民族地区人民的学术关切。回望目前国内外对民族传播研究的拓展动向,我们不难发现,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民族、研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这是一个互嵌的研究视角,也是一个结构化的方法调适,过往相对单一性的研究取向在提供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解释方面日显局限。恰如朱杰在该著作中所比喻的“徘徊与踌躇”,它正是对当下族际交流与文化变迁在族域、国域、全球域中重构、重塑的一种前瞻性回应。其间,笔者以为,贯穿始终而值得我们深入探研的也许正是传播之于民族与文化的多重关联及其动因。换言之,无论是民族研究还是传播研究,其中的人的信息化生存都启示我们可以从传播社会学“进入”,但又必须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拓新实践中“跳出”。因此,就研究内容及方法而言,该著作无疑将起到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应该说,全球与当地互动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切也必然助推朱杰和这一领域的同行纵深探研,不断创获。

——《徘徊与踌躇中的抉择——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操慧,文艺学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教授、新闻学教研室主任,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书 讯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业务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朱杰撰写的《徘徊与踌躇中的抉择——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社会变迁起始于观念的变迁,而观念的变迁既与政治、经济变迁有关,也与外界新观念的介入和影响有关。本书的研究和阐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对西北民族地区所辖属的民族社区给予社会背景方面的认知,结合田野观察的成果,将研究对象回归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中。二是对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保安族、东乡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7个少数民族社区展开个案研究,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研究对象与大众传播的关系,并对客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定性研究。

猜你喜欢
西北变迁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座西北小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西北不惑
多元民族
黔西北行吟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