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改革探究

2015-04-28 09:04李松勤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基础计算机

李松勤

(许昌技师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改革探究

李松勤

(许昌技师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实际,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培养目标。结合本人多年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现状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中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但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1)生源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由于计算机课程没有纳入中、高招考试范围,部分中学只是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加上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和学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城市学生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薄弱地区学生计算机知识欠缺。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2)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不足。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更新换代,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部分学校计算机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实验机房数量不足,导致《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这门专业课程的上机实践操作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边学边练的要求,“教”、“学”、“练”相互脱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由于受教学实验设备不足、师资业务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以实践学习为主、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

(4)评价考核手段比较单一。目前《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主要采取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一次考试成绩等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来判断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

2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以实践应用为目的,培养熟悉本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备工具,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之外,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学习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专业特点。同时选择先进、合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实践练习,老师负责指导答疑,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采用“精讲多练,实训指导”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学边练,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课时安排上,实现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基本达到1:1的比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便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巩固和实践技能的锻炼、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计算机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是适当加深知识深度,直接从应用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对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开始讲授,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运用先进手段,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发挥网络教学的辅助作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资源和搭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

(5)改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是整个学期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教师要把学生在学期中的活动、实验、制作、探究、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等。把考核成绩分为平时作业、上机考试、参加竞赛、期末考试等部分,按一定比例设置分值进行全面评价,使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改革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实践为先”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和技能。

[1]白雪林.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2]何思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