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珊
王福信,今年88岁,河南洛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阳宫灯唯一省级传承人,目前,他是唯一一位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洛阳宫灯的老人。王家宫灯是洛阳唯一一个流传至今不息不灭的宫灯世家,有260多年历史。他是王家宫灯的第三代代表性人物,对洛阳宫灯制作工艺进行过四次创新,是洛阳宫灯的历史、现状的见证人。
去年寒假里,我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慕名去洛阳市老城区鼎新街4号,拜访王福信老人三次,其二女儿王遂花(今年67岁)都说老人年岁大,身体不好,去外地治病、住女儿家,悻悻而归。第四次,我恳求说:我正在写关于保护洛阳宫灯的毕业论文,想请老人指导,并且报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很想得到老人的帮助!既然无法拜见王老,请王遂花讲讲也很感谢!王遂花才把我们让进了门。边走边说:今天已经拒绝了五批来访者,一来老人年纪大,心脏不好,二来好多人并不是真心喜欢手艺,老人讨厌这种人。
老人住在二楼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西南角是老人睡的单人床,床边放一张旧书桌、几把旧椅子。不仅屋顶上挂满了尘土覆盖的各种宫灯,地上到处摆放的都是制作宫灯的材料和制作了一半的宫灯。墙上张贴着宫灯大大小小的照片。
问:听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挂着您做的洛阳宫灯,是真的吗?
传承人:是。(老人显得兴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灯笼(洛阳宫灯)是全国好几个作灯好手做的,我是其中之一。开国大典结束后,服务员(工作人员)叫我们穿戴整齐,说要开会,谁知道是刘(少奇)主席接见我们,那是我一辈子最最荣耀的事,可惜当时只知道高兴了,没留下照片。后来,那灯笼挂到故宫(一说是中南海怀仁堂)了,我才和灯笼照了相,就是墙上那张。前两年,省里人(文化厅干部)再三跟我说,我家里有两件宝贝,谁要也别给,我思来想去,可能这是其中一件。人民大会堂河南厅里也挂着咱洛阳宫灯。洛阳宫灯传承人王福信老人挂在故宫的宫灯。
问:以前,宫灯都卖到哪里?
传承人:卖的地方多了。刚解放,大灯卖得好,各种各样小宫灯,也卖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一年能卖10万(盏)。1957年,有12个品种卖到新加坡、法国、欧洲、美国(等地)。1959年,我创新制作的“六角子母灯”参加全国国庆灯笼会,谁见了都喜欢。文化大革命(时期),(洛阳)宫灯成了“四旧”, 说“长命富贵灯”是宣扬迷信,不叫干了。(1981年,又红火了,打到外国(市场),(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问:我见的洛阳宫灯都是红色圆灯,您家里还有白灯?
传承人:现在大多是红灯,以前有好多白灯,透光好,照得亮(最初宫灯的重要功能是照明)。方灯历史最长,唐朝白马寺建立以后就给它改制(作)了,那叫纱灯。咱们新中国才变成圆灯,叫宫灯。 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以红纱灯最有名。
问:洛阳宫灯有什么特点?
传承人:最大的 “与众不同”,就是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运输方便,收藏方便,当官的,老百姓都喜欢。(据传,1894年)慈禧带着光绪皇帝路过洛阳,见洛阳灯会撑会合,可喜欢了。(随行)官员回到北京,都夸洛阳灯,又专门派人来洛阳买灯,洛阳宫灯又兴(旺)了多年。
问: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件?
传承人:我做的灯大到(直径)两米多,小到(直径)拳头大(直径12厘米),有老样灯、圆灯、纱灯、方灯。(2000年,龙门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举行庆典时)“武则天”出行打的“凤伞”,是我这些年做的(佳品)。他们(庆典组委会)到南方找了好几家,都做不成,才找到我。我说:武则天是在咱洛阳当皇上,咱洛阳庆祝石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再难我也做!用了俩多月呀,可难了,才做成(“武则天”出行用的)整套行头。宝珠双层华盖,金色纺绸(材质),顶上是印度(风格)的七彩圆球状塔尖,四周(均匀排列着)鸡冠状装饰;两层(华盖上)都有手工绘制的图案,上面一层画的是凤凰,下面一层能折叠,(悬挂)有铜钱、佛珠、龙凤珠等伞坠,(并配)有风铃,“华盖移动时,风铃会响(发出动听的声音,增加气势)。”就是那个(指着墙上的照片)。
问:您现在还做灯不做?
传承人:老了,干不动了,有人要,才做。去年,有人要一对儿灯,(我们家)五个人干了3天,晚上也干,才卖了800元,除去买料,不挣钱!
问:春节前,关林市场卖的灯,跟您做的很像。
传承人:(生气)那都是“机器灯”,不能(和我做的灯)比。看着都生气!铁丝一握、红布一糊就成了,粗制滥造,那也叫灯?我做灯有七十多道工序,用洛宁上好的青竹、杭州上等绸子,都是手工作,有一点差错,就废了,得重做。年轻人不想学,难,不赚钱。
问:听说“机器灯”有模子,您有没有计划使用机械做,速度会快些?
传承人:那不中。机器能做好!?
问:听说朱家(朱学愈老人)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洛阳宫灯史》?
传承人:他是写过,很薄(的小册子),还没有写完,也没有保存下来。朱家不做宫灯都30多年了。我有俩心愿:一是打算写本书,写选料,制作、心酸故事、红火故事,就怕我写不成,老了!二是想做子母灯。(起身去柜子里拿出珍藏的一张黑白老照片,指着照片中他身后的两盏灯),这就是传说中的子母灯,大灯、小灯相串,(制作工艺)可复杂了,能卖到20万(元)。我打算把它做出来,让老大(长子王建水)和孙子(长孙王志强)学着做,让这门手艺传下去。他们也拍了我做灯的电视(录像),不能叫宫灯(技艺)断在我手里,不能对不起国家(的信任)。
问:听说洛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给您配过助听器?
传承人:是。(洛阳市)非遗(保护)中心、(洛阳)宫灯(研究)会听说我耳背,给我配了助听器,你说话,能听见了。也发过(传承)补贴,政府也不想叫宫灯绝种。
问:您觉着怎样才能让作宫灯多赚钱?
传承人:我五岁就跟着大人做灯,最苦的时候,两天吃一顿饭(流眼泪)。这门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可因为难学,想学的人越来越少啦,我儿子、闺女、孙子、孙女都能搭把手,(但)都干着别的事。让这门手艺传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
问:老城区旧城改造,您家也在搬迁之内,邻居大多已经搬走了,您打算往哪里搬?
传承人:不知道。这么多灯笼,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要是找不到好地方,这些灯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存下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