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马来邮报》网站4月26日文章,原题:上海车展上,中国品牌被甩在身后 今年的上海车展依然不断发展,观展人数从两年前的80万人增长到100万人。但在这一表面的狂潮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现状。
中国汽车产业与主要展会均建立在人们对于该市场不断增长的预期之上,然而产能过剩的风险依旧存在。如果说,国际汽车制造商对于中国市场的现状感到满意,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则没有这么乐观。在与外国品牌合资设厂数十年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在本国市场表现糟糕,它们被推向产能过剩风险的前沿。
中国汽车制造商与外国对手竞争失利的原因部分要归结于政府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虽然中国汽车制造商不断从沃尔夫斯堡和底特律获得最新汽车技术,但它们未能在本土构建起技术能力。另外,消费者对国际品牌汽车的偏爱也是中国实现汽车产业野心的一大障碍。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4月25日文章,原题: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的利润富矿不会持续 如果中国无法靠本土汽车制造商实现拥有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梦想,或许就应该将眼光转向别处,如创新、灵活的科技企业。汽车正在越发成为软件和车轮的结合,未来导航设备可无线连接汽车。如果苹果公司闯入汽车制造行业,小米或腾讯为何不能呢?▲
(王晓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