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与投资区位选择——基于中越全球竞争力的比较

2015-04-27 06:19张智勇
关键词:劳动力越南

张智勇

(1.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8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

一、引言

在劳动力市场上,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的消失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需缺口日趋扩大,各地普遍出现招工难现象。与此相伴的是,社会平均工资持续增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时,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加之汇率变动等综合因素,导致以低工资、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存日益艰难。不仅让处在“微笑曲线”低端的普通中小型代工企业出现亏损倒闭浪潮,甚至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亦深感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在此冲击下,存量资本开始外流以及新增资本纷纷进入东南亚、拉美以及非洲国家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这种情形引发了对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质疑和对“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忧虑。

这种对于工资成本上升引发的担忧建立在以下的逻辑基础之上:即仅仅用工资成本替代比较优势,用比较优势弱化替代全球竞争力下降,进而对工资水平的正常回归产生怀疑。本文认为这种理解不利于正确对待国际投资和产业选择正在发生的新趋势和新动向,会给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带来误导,并可能延缓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

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越南于2010年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该事件成为中国出口竞争力下滑、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外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垄断地位开始被取代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外资撤资,同时基于对“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带来的享受商品税率优惠的考虑,没有参加TPP的中国企业也加大了对越南的投资。

第二,对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出于地理位置的方便性、文化融合等因素的考虑,与中国接壤的东盟各国无疑会成为投资转移的首选目的地。事实上,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与互补的讨论早已有之。这种特征在越南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经过多年发展,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工资水平已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弱化;在东盟内部,与劳动力成本同样低廉的柬埔寨、老挝等国相比较,越南开放程度和市场成熟度亦更胜一筹;非洲虽具潜力,但与中国相距遥远,总体尚处在大规模投资初期。因此,相比较而言,东盟中的越南兼具成本、地域与市场等综合优势。

二、中国和越南全球竞争力的比较

(一)全球竞争力与投资吸引力比较

全球竞争力指数(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CI)是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发布的一种衡量各国在中长期取得经济增长能力的排名指标,其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改善各国经济增长条件和决定对外投资的依据。在此排名中,中国的竞争力相对越南一般领先40名左右(见表1)。

从发展阶段的质量和动因来看,各国经济可以分成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不同层面。中国和越南分处第二和第一阶段。这种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冲中国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根据表2的数据,在构成竞争力的12个指标中,中国均领先越南。排名差异倍数最大的为“市场规模”与“宏观经济环境”两项指标。

表1 中国和越南全球竞争力排名对比①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3-2014(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3-2014);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2-2013(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2-2013);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1-2012(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1-2012)。

具体而言,“市场规模”大小代表产品的最终需求能力。若以7分为满分考量,“市场规模”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国内市场规模指数”中国得分为6.8,排名世界第二。“国外市场规模指标”中国得分为7.0,排名世界第一,大幅领先于越南(WEF,2014)。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庞大的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各国投资者比如汽车企业大发展的巨大机遇。

表2 中国和越南全球竞争力指标(2013~2014)在14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对比①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3-2014(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3-2014);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2-2013(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2-2013);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1-2012(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1-2012)。

一种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可以比较粗略地反映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间接表明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被替代的可能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纺织品”和“成衣”为例(见表3):2012年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中,中国和越南分别占33.41%和1.44%,中国出口规模是越南的23.2倍;在同期世界成衣出口总额中,中国和越南分别占37.76%和3.32%,中国出口规模是越南的11倍有余。这表明当前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想象中下滑得那么严重[1]。同时也可以预见到:存在如此巨大规模差异的生产如果转移到越南,对越南的消化吸收能力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越南近年来通胀率高企,观察期内各年CPI增速均超过GDP增速,这是投资迅速增加、国内要素供给相对缺乏的一种必然结果。

理论上而言,如果比较优势弱化,会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FDI的减少。近年来,我国FDI呈现出流入震荡波动、流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被作为比较优势丧失和竞争力减弱的一个直接依据。但是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简称IDP)理论,观察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其实正处在该理论所描述的FDI流入增速减缓、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第三阶段,即中国正在经历从吸引投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的转变。这表明中国对外竞争能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在增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的报告指出:2012~2014年跨国公司最具投资前景的10个东道国经济体,中国排名第一[3]。

其次,是对生产工艺的改进过程中,可以采用对多个对象、多个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法,可以针对多种因素、多种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还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或者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对生产工艺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的判断与辨析,实现对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实现对最佳生产条件的创设,实现对新材料的应用探索等等。此外,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还可以对市场发展前景及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可以推动企业更加快速地发展。

表3 出口商品价值及占该商品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百万美元)①参见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2:Table II.70 Clothing exports of selected economies,1990-2012;Table II.65 Textile exports of selected economies,1990-2012(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its2013_e/its13_merch_trade_product_e.htm)。说明:表中百分比系作者计算得出。

(二)负面因素比较与投资吸引力影响

与影响竞争力的积极因素相对应,中越两国经商环境中各自存在不同的负面因素。按负面因素影响的严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中国排名前五的负面因素是:金融进入、政府官僚的无效率、腐败、税率、创新能力缺乏;越南排名前五的负面因素是:金融进入、政策的不稳定性、受过教育劳动力的缺乏、通货膨胀、基础设施供给缺乏。综合而言,两国负面问题所属层面和难度系数并不在一个集合中。中国的负面因素更偏向于市场经济深化阶段遇到的问题(比如创新),而越南则处于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下的初级问题(比如教育水平的低下)。鉴于两者的基础不同,如果两国有相同幅度的改观,在改善的绝对值上中国的优势会更为明显。

如何看待和处理中国竞争力的负面因素?本文认为需要客观分析。

第一,中国在金融进入方面的“壁垒”,一直为包括WTO等在内的国际组织所“诟病”。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在上个世纪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相当程度上是以带有“封闭”性质的金融系统作为保证的。在资本全球化的进程里和新自由主义盛行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不依据自身国情而依据发达国家意志构建的完全开放的金融体系,在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如日本)中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全球竞争力是否必须以金融进入完全放开为前提,则要针对不同国情考虑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再作决定。

第二,在政府效率改善方面,中国致力于简化监管程序,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以图在各种要素红利消减的背景下,通过改革来创造制度红利。自2005年以来,相继颁布新的公司法、建立信用登记体系,实施首部破产法、新的物权法、民事诉讼法、企业所得税法等。特别是2014年初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创造的便利条件,刺激了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促进了新设企业数的增长。因此,通过对世界185个经济体进行考察,发现在自2005年以来(数据截至2013年6月1日)前沿距离缩小最多的前50个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12位,而越南则没有进入这一排行名单中[4]。相反,在亚太区域内,越南是纳税耗时最长的国家,达到年均872小时,为区域内国家平均水平的4倍[5]。

第三,税率方面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中国近年来正在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统一,从而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借助税收手段对污染企业加强治理、实现降能降耗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一个通行做法。一般而言,发达国家会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至不发达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外资企业,也会因中国政府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而承担较高的环境治理成本。

反观越南,政策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国资本的投资预期。越南2014年5月发生的“排华”事件,除去中越政治层面的特殊历史因素,仅从经济层面看,反映出FDI对越南本土资本的挤出效应正在引起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这种情绪在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地缘政治的框架下,最终以“反华”的特殊方式释放出来。动荡的社会格局不仅会使中国意图谋求转移至越南的资本望而却步,而且其示范效应也会令他国赴越南投资者重新考虑投资的政治风险。这表明,特殊体制下的越南虽然具有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但作为一个良好的投资地,其政治社会格局中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负能量。同时也反映出越南当局在处理长远利益方面的短视和经验的缺乏,这会对其今后树立良好投资环境的形象带来不小的麻烦,由此导致的政府信用缺失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补。

二、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价格直接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决策,而劳动力价格是由投资需求和劳动力数量决定的。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动态地考察劳动力供求对比状况和劳动力成本变动情况,同时结合劳动生产率考察单位工资成本的产出,会对基于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

(一)劳动力数量结构与比较优势潜力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便宜,一般是刚刚实施开放之初经济比较落后、劳动力过剩所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进入刘易斯拐点之前的较长期间内,尽管经济经历高速增长,但劳动力价格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从而使劳动力价格保持较低的水平。比如2004年前的12年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农民工月工资在2004年前的近10年间一直维持在600~1000元的水平[6]。但是越南的状况却与中国不尽相同,劳动力绝对储量并不丰富,对于当前大力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缺少持续的供给。如果按照越南2009年76.53%的劳动参与率水平来计算各年劳动力供给数量,在假定GDP的就业弹性为0.3的情况下,根据给定的不同水平的GDP增长率来计算劳动力的需求数量,最后把劳动力供需状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为6%的水平下,2018年开始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缺口为0.254百万人;当经济增长速度为7%的时候,2 0 1 4年开始出现缺口,为0.027百万人;当经济增长速度为8%的时候,2013年出现缺口,为0.339百万人。若以最高经济增长速度8%计算,到2020年,劳动力供求不足率最高将达到8.37%[7]。显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劳动力需求越多,则实际劳动力的供给缺口出现得越早、缺口越大。这表明作为小型经济体的越南,仅仅依赖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力人口短缺现象终将出现,“人口红利”消失,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从而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最大优势。

(二)工资水平变动趋势

1.越南低工资比较优势有限

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发展程度不同,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存在产业国内梯度转移的可能。以各地最低工资下限为例,2013年毗邻越南的贵州为850元、广西为830元;中部地区也有最低工资下限为870元的陕西和860元的安徽等省份。以绝对水平看,越南最低工资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且上涨速度呈加速态势。2013年1月1日起,越南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四个区域折合人民币分别约为720元、640元、550元、500元;2014年1月1日起再次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四个区域折合人民币分别约为785元、698元、610元、552元,同比上涨幅度在9%~11%。根据越南商会统计,越南地区最低工资平均涨幅在2010、2012、2014年间分别达到9.9%、30.1%和15.2%(2014年为预计数字)。虽然在通货膨胀严重的2010~2011年间,最低工资水平与CPI保持一致,但从2012年以来,最低工资的增幅已经超过CPI的三倍。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最低工资每上升10%,企业工资成本上升将超过17%[8]。

2.中国劳动力报酬占比逐年下降的现状间接表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中国的工资成本增长虽然是个不争的事实,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劳动收入占比来看,目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若从收入法的计算角度分解GDP的构成,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等要素收入的上升,即利润的上涨。这说明,劳动成本上涨并未追上资本收益的上涨幅度,也未对利润造成侵蚀。尤其是中国工资水平虽然逐年上涨,但也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2013年占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较大比例的制造业年工资比社会平均工资低5043元。制造业等行业工资水平较低,表明该领域仍具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第二,当前社会平均工资上涨的指标具有缺陷。由于分配机制的缺陷和垄断因素的存在,体现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工资在社会平均工资的掩盖下,有“被增长”的嫌疑。也就是说,用全社会整体工资水平增长来论证工资并非过度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有偷换概念之嫌。第三,反观企业,较高的利润水平为工资增长提供了条件。2013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4.8%[9]。这一工资、利润对比状况间接证明了中国劳动力成本对资本的吸引力,说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同时也表明,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于工资增长的速度,企业就有利可图,实现工资的同时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3.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主体的农民工工资上涨存在必然性

当前,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力军——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本质上是对多年在剩余劳动力格局下,压低劳动力价格、通过过度劳动获取竞争优势做法的一种纠正,是劳动力价格趋于价值的正常回归。即使如此,自2011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增速也有所放缓。2013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幅虽达13.9%,但却低于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7.8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月居住增长27%,不提供住宿也没有补贴的人数占比达44.9%。这表明,农民工收入增加背景下,有生活压力所迫。在此压力下,农民工超时工作比例也较2012年有所增加,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人数占比达到84.7%[10]。在此背景下,出于保护企业生存目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期望值攀升过快过高的解读是不正确的。

4.在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工资快速增长是一个共同现象

类似当前越南依靠低劳动力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工资提高是必然的。否则很容易成为发达国家进行“剥夺性积累”的对象,从而把自己锁定在价值链条的低端。但如果工资增速超过GDP增长,就有恶化通货膨胀预期的可能,从而过早地丧失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越南FDI流入速度相对于其资源的吸收消化能力而言显得过快,遭遇资源供给瓶颈,导致CPI的高企(见表4)。

表4 中越GDP增速与CPI增速(%)①参见越南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http://www.gso.gov.vn/)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jsessionid=1107C74ABF8CBCAE67450C20D3B09B2A?keyword=cpi)。

三、劳动力质量与劳动生产率

(一)人力资本状况

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劳动力素质具有较为典型的低教育水平、低培训规模的特征(见表5)。从2007~2013年,在劳动力人口中,无技术培训或资质人群占比一直维持在80%以上。

表5 劳动力人口中的相关指标占比(%)②参见越南国家统计局:Report on labour force survey 2013,第5页和Report on labour force survey 2011,第5页(http://www.gso.gov.vn/default_en.aspx?tabid=491)。说明:2008年数据缺省。

在“当地专业研究和训练服务的可得性”(Local availability of specializ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services)与“职员培训范围”(Extent of staff training)两项指标上,越南均为3.7(满分7分),低于148个调查国家与地区均值4.2和4.0的水平,排名125和98位,分别落后中国63个与50个名次[11]。

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初级性和劳动力素质低下特征紧密联系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反映在工作搜寻途径上,就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在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缺失。社会资本成为劳动者求职的较为常见的途径,低技能求职者往往通过强社会关系寻求工作。从越南劳动力工作模式来看,利用朋友和亲戚关系找工作的方式为51.2%。通过朋友和亲戚途径进行工作搜寻的无技术和资质的人群占比高达64.2%,大学及其以上人群为17.5%。与之对比,通过工作简历的方式寻求工作的比例占37.7%,其中无技术和资质、大学及其以上两类人群占比分别为24.8%和68.9%[12]。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对正规教育的投入,整体受教育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改善。2013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7%,而且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较2012年比例均有提高。1 9 8 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为12 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其文化程度分布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在老一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24.7%、初中占61.2%、高中占1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有较大优化[10]。中越两国之间这种人力资本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工资成本在比较优势中的比重,并影响FDI的投资质量和劳动密集型可持续竞争力。

(二)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存量的不足,直接导致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越南1986~2010年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资金占61.6%、劳动占26.0%、TFP占12.4%,呈现出明显的投资推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13]。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China Innovation Index)测算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48.2(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2%。反映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创新人力资源情况的指数——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上升44%,反映创新成效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上升125.8%(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991~2010年的20年间,中越两国的劳动效能倍数由1.18倍扩大到1.89倍[13]。

四、中国的对策与展望

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中国必须进行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尽快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换个角度,市场的倒逼机制给出的只是对传统产业的危机,同时也意味着对新兴产业带来机遇。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将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国应该在产业结构上致力于与东盟国家的互补,把对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依赖转化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的贸易,加强南南贸易,将中国与东盟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长动力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增长型转变。改变二战以后“北北型”的欧盟和“南北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15]。谋求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途径,改变过去因为资金缺乏经济落后而被动选择的要素密集型产业。

其次,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体而言,全要素生产率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两部分构成。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区域间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完成转移[16]。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制度性障碍,积极推动城镇化与市民化,促进中西部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当前东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这种政策推动的效果在理论上是非常直观和明显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GDP将提高0.50~0.8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总额将提高0.19~0.34个百分点[17]。

[1]丁平.“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真的丧失了吗?[J].经济学家,2013(5):17.

[2]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4:Investing in the SDGs:An action plan[EB/OL].[2014-09-26]http://unctad.org/en/pages/PublicationWebflyer.aspx?publicationid=9372014-09-20.

[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建立新一代投资政策框架(概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

[4]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2013年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小企业实行更为明智的管制[EB/OL].[2014-09-09]http://chinese.doingbusiness.org/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13.

[5]梁泽.世行称越南纳税耗时达年均872小时[EB/OL].[2014-09-09]http://vn.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407/20140700673717.shtml.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EB/OL].[2014-09-09]http://wenku.baidu.com/view/5e669223aaea998fcc220ebe.html.

[7]Manolo Abella,Geoffrey Ducanes.The economic prospect of Vietnam and what it means for migration policy[EB/OL].[2014-09-26]http://www.ilo.org/hanoi/Whatwedo/Publications/WCMS_171 757/lang-en/index.htm.

[8]ILO Country Office for Vietnam.Better co-ordination and good data needed for minimum wage discussion[EB/OL].[2014-09-09].http://202.114.240.112/files/3083000000471660/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asia/-ro-bangkok/-ilohanoi/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247964.pdf.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 9-0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4-09-0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11]World Economic Forum.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EB/OL].[2014-09-09]http://www.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3-2014.

[12]越南国家统计局.Report on labour force survey[EB/OL].[2014-09-09]http://www.gso.gov.vn/default_en.aspx?tabid=49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越南1986-2010年经济增长模式分析[EB/OL].[2014-09-09]http://vn.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209/20120908 358082.shtml.

[14]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计局:2012年中国创新指数(CII)为148.2[EB/OL].[2014-09-09]http://www.gov.cn/shuju/2014-02/18/content_2625859.htm.

[15]查道中.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16]蔡昉.如何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EB/OL].[2014-09-09]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998.html.

[17]杨韵新.最大的资源浪费: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及其经济损失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9).

猜你喜欢
劳动力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越南YAM餐厅
越南Chicland酒店
越南百里“银滩”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