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意识对比与环境教育途径选择

2015-04-26 11:04君,刘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廉租房棚户区居民

邹 君,刘 倩

(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8)

2003年,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1],日本随后提出“低碳社会”,自此,“低碳”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居民低碳意识直接决定低碳社会的效率及执行情况[2]。而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无疑是研究居民低碳意识的极佳场所。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提出[3]。国外早期的社会学家,如滕尼斯、伯吉斯、迪尔凯姆、韦伯、齐美尔等将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并对两种社区的形成原因、生活方式、经济状况、设施条件等进行了比较概括[4];怀特则从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居住与通勤关系等角度将西欧的郊区社区分为工业郊区社区、中产阶级郊区社区、通勤村庄和新工人阶级社区四类[5];国内学者苗艳梅将社区划分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中介社区、虚拟社区四类[3];王颖将上海城市社区归纳为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公房社区、高收入商品房社区和社会边缘化社区五种类型[6]。

总的来说,“低碳意识”和“社区分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21世纪“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全世界纷纷响应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号召,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问题,探寻合理高效的环境教育途径,是一个新颖而又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因此,本文从社区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为社区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衡阳市概况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为湖南第二大城市。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115km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20万。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30元,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7元。全市辖珠晖、雁峰、石鼓、蒸湘、南岳5区,共104个镇、75个乡、l个民族自治区、23个街道办事处、564个居民委员会。城市化发展迅速,各项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区分类特征明显。

借鉴国内外社区分类经验,结合衡阳城市发展现状,根据地域特色、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居住环境等,将衡阳社区类型分为高档社区、普通社区、安置房社区、廉租房社区和棚户区五种类型(表1):

表1 不同社区类型及其特征Tab.1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社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研究所需数据。为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低碳意识相关信息,本着紧扣主题、命题准确、提问清晰、调查结果便于整理和分析等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5个社区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7份,问卷回收率98%。有效问卷138份,问卷有效率92%(表2)。

表2 调查样本的统计学特征分析Tab.2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survey

续表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以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低碳认知、低碳态度、低碳行为为主要评价指标,分别将低碳认知、低碳态度、低碳行为分成I、II、III三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表3)。构建低碳指数(H)用以测度居民低碳意识的强弱(表4)。

表3 居民低碳意识评估因子与分级Tab.3Residents of low carbon consciousness evaluation factor and scale

续表

表4 居民低碳意识评价分级Tab.4 Residents of low carbon consciousness assessment scale

其中,X1、X2、X3分别表示低碳认知、低碳态度和低碳行为的得分。

2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意识对比

2.1 衡阳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认知对比

从低碳认知角度进行比较(表5),分析得分情况可知,高档社区 >普通社区>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其中高档社区与棚户区得分差距较大。低碳图标认知方面,高档社区(54%)和普通社区(37%)占明显优势。低碳名词认知方面,高档社区居民识别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社区,名词识别数量集中在4—6个,占总体的47%。而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居民的识别能力较弱。低碳行为认知方面,除棚户区外得分较为均衡,都集中在3—5个,得2分。在高碳排放量可能带来的后果认知方面,高档社区居民能够较好地认出由于碳排放过量所带来的各项不利影响,得分最高。而棚户区居民大多只选择了温室效应一项,得分较低。普通社区、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正确数量集中在2—3个,分别占总体的47%、49%、43%。在对低碳含义的了解方面,高档社区居民也占明显优势。

表5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认知评价Tab.5Resid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of low carbon cognitive evaluation table

2.2 衡阳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态度对比

从低碳态度角度进行比较(表6),分析得分情况可知,高档社区 >普通社区>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棚户区,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差距较小,居民对于低碳的态度都较积极。从居民是否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高档社区和普通社区居民绝大部分给出了否定回答,而其他社区居民仅有小部分人认为提倡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从居民看待高碳对生活的影响方面分析,大多数居民都认为过高的碳排放会对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对于是否应该践行低碳生活,绝大居民给出肯定答案。而对于谁是实现低碳的主体方面,除高档社区大多数人认为靠居民注意低碳生活外,其他社区大多数居民都认为减少碳排放主要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在阻止低碳环保行为的主动性方面,大多数人表明非特殊情况不会干预他人的行为,造成不必要影响。

表6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态度评价Tab.6Resid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of low carbon attitude evaluation table

2.3 衡阳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行为对比

从低碳行为角度进行比较(表7)可知,普通社区>高档社区>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和棚户区。高档社区与棚户区仅相差4分,这样的结果显然出乎意料,但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确实合情合理。在居民出行方式方面,收入较高的高档社区居民通常采用碳排放量最多的私家车出行,得分最低。相反,收入较低的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居民为了节省日常生活开支,出行频率较少,通常采用步行或自行车等方式出行,得分最高,而其他社区居民大多数选择公交出行。在购物方面,接触低碳知识较多的高档社区居民往往更加注重产品的节能环保,但是受社会地位影响可能性较大,大多数人选择不自备购物袋。相比较而言,以高中等收入居民为主的普通社区得分较高,在选择自备购物袋的同时,也会主动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居民往往自备购物袋以减少经济损失,但是受知识水平和经济条件限制,不太注重产品节能功效而选择价格较低的高能耗产品。

表7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行为评价Tab.7Resid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of Low carbon behavior evaluation table

2.4 衡阳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低碳意识对比

综合考虑低碳认知、低碳态度和低碳行为三个方面,计算出各社区低碳意识指数(表8)。高档社区低碳意识强度指数为1.39,低碳意识较强。普通社区、安置社区、廉租房社区低碳意识强度指数分别为1.23、1.04、0.95,居民低碳意识中等,而棚户区低碳意识强度指数为0.85,居民低碳意识较弱。

表8 不同类型居民低碳意识对比Tab.8Resid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y of Low carbon behavior evaluation table

3 社区居民低碳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居民整体低碳意识偏弱

碳排放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90%以上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8],如果人类低碳意识不高,将给地球带来更大的危害。据调查,除高档社区居民低碳意识较强外,其他社区都偏弱。究其原因,安置社区居民大多以农村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人群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居民经济收入有限,居住条件简陋,环境较差,居民接触到的低碳知识较少,从而影响其低碳态度和低碳行为。

3.2 棚户区居民低碳知识匮乏

低碳认知方面(图1),棚户区得分仅为5分,只有少数学生识别出1-2个,绝大部分成年人、老年人不能认出一个图标。7个常见低碳名词,大多数人只能认出媒体、报纸、政府大肆宣传的“可持续发展”、“温室效应”等名词,绝大部分居民表示从未听过“哥本哈根会议”、“京都议定书”等专业名词。在低碳行为认知方面(图2),居民大多认为节水、节电、植树是低碳行为,但是46%的人认为少吃肉类食品,少穿化纤材质衣服跟低碳无关。对于低碳知识的不了解势必导致低碳行为的实践困难,最终影响低碳社会的效果。

图1 棚户区居民低碳名词认知分析Fig.1low-carbon noun of squatters cognitive analysis chart

图2 棚户区居民低碳行为认知分析Fig.2Low carbon behavior of squatters cognitive analysis chart

3.3 廉租房社区居民低碳态度存在偏差

廉租房社区调查结果显示,49%的居民认为低碳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质量;66%的居民认为实现低碳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并不认为低碳与自己的生活相关;74%的居民表示从不会主动阻止他人不低碳环保的行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标准,注意节能环保并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反,人人践行低碳生活,不仅能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条件恶化,而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障身心健康。低碳社会目标的实现,不能缺少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的自觉节能减排。但是居民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才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个人才是低碳的主体。

3.4 安置房社区居民购物习惯、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改善

安置房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图3),43%的居民表示在购物时不太注重产品是否节能环保,只会考虑价格因素。由于周围商业设施往往免费提供廉价塑料袋,只有去市内大型商场的时候才会偶尔选择自备购物袋。在垃圾处理方面,52%的居民选择从不注意垃圾回收利用,通常垃圾都是集中处置,道路上经常可以看见零乱分布的塑料袋、玻璃瓶等。显然,安置小区居民的低碳行为尚存在明显的问题。

图3 安置房社区居民低碳行为分析Fig.3low carbon behavior of real community analysis chart

3.5 普通社区居民节水、节电意识有待提高

普通社区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3%的居民不太注重一水多用;39%的居民有电视、电脑待机的习惯;53%的居民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80%以上居民采用洗衣机洗衣服,一般情况下衣服都采用甩干机脱水,洗衣频率较高。这些生活习惯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普通社区居民主要为白领阶层及其家属,经济条件较好,早出晚归的生活模式往往使他们不太注重生活中的节能细节。

3.6 高档社区居民出行方式有待调整

要实现社会低碳最重要的是调整交通战略以督促人们养成依赖步行、自行及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的习惯[9]。而从高档社区的问卷数据中可以发现(图4),超过半数的居民选择碳排放量最大的私家车出行,出行方式有很大调整空间。高档社区往往远离嘈杂、住房密集的市中心,位于规划较好的城市新开发区,居民出行距离较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偏向于选择方便舒适的私家车出门,无疑增加了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量。

图4 高档社区居民出行方式分析Fig.4Analysis of high-grade community residents travel mode

4 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的环境教育途径

4.1 棚户区:政府加强低碳知识宣传,提升居民理论素养

棚户区是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最不完善的居住区,调查发现,棚户区居民低碳知识极度缺乏,要提升居民低碳意识,必须做好低碳知识的储备,因此政府官员应高度重视棚户区环保宣传工作,积极主动向居民传递低碳知识。因棚户区居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宜采取分发低碳环保手册、书籍,宣传单,张贴海报,媒体宣传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居民传递低碳环保思想,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棚户区改造投资,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营造低碳环保的环境氛围,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4.2 廉租房社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鼓励先进个人,发挥榜样效应,增加居民低碳主人翁意识

低碳认知决定低碳态度,只有真正懂得低碳的标准才能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研究发现,廉租房社区居民低碳态度存在偏差,要纠正居民错误的环境观念,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是个很好的选择,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其中,让人们了解“低碳环保”真正的含义,增加居民主体意识,能高效转变居民对于低碳的态度,意识到“低碳环保”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名词,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让人们知道要营造舒适健康、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不是靠政府,而是靠自己,只有每个人都注意低碳环保,才能真正得到一个低碳环保的社会。同时通过奖励先进个人,完善奖惩制度,能有效提高人们低碳环保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居民监督作用,规范居民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4.3 安置房社区:张贴海报,召开座谈会,开展培训班,提高居民低碳环保意识

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可知,安置房社区居民购物习惯,垃圾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其居民主要为被征地的农民,传统的农村购物、垃圾处理习惯要彻底改善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在此期间,要加强其低碳环保意识,宜在其生活周围设立各种环保标志以提醒人们规范行为,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海报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宣传途径。另外,相比城市其他社区的居民,安置小区居民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培训班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生活质量。

4.4 普通社区:丰富企业文化,宣传低碳环保知识

普通社区居民节能意识较弱,要提高居民低碳意识可以利用普通社区居民以都市上班族为主的特点。住处—公司—住处三点一线,早出晚归的生活模式,使这类社区居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所属公司,企业就成为进行环境教育的极佳平台,要丰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自身责任意识,定期向员工宣扬低碳环保知识,增强员工环保意识,对于低碳社会目标的实现将起很大推动作用。

4.5 高档社区:利用媒体、报刊、杂志等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升居民节能减排自觉性

高档社区居民出行方式的高碳排放性是拉低其低碳意识评价得分最主要的的因素,只有居民脑海中形成节能意识,才能督促其在出行时减少高碳排放的私家车的使用,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调查发现63%的高档社区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报刊、杂志,利用这一点,通过媒体报道,报刊宣传,杂志刊登,可以向居民宣传大量的环保知识,使人们意识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以及高碳排放的危害性。

[1]秦耀辰,张丽君.国外低碳城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459-1469.

[2]黄当玲.西安市居民低碳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4):91-95.

[3]苗艳梅.关于社区及社区类型的研究述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6):37-39.

[4]程玉申,周敏.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8(4):55-61.

[5]White,P,1984,The European city:A Cocial Geography,London:Longman:79-87.

[6]王颖.上海城市社区实证研究:社区类型、区位结构及变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2(6):33-40.

[7]赵宏宇,郭湘闽,褚筠.“碳足迹”视角下的低碳城市规划[J].规划师论坛,2010(5):9-15.

[8]付允,汪允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

[9]申秀英,刘沛林,徐美.“两型”视角下农村环境教育优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45-47.

[10]刘志林,戴亦欣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5.

[11]刘沛林,申秀英.一目标,四途径”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09(4):152-158.

[12]邹海明,段立珍.环境教育现状及未来环境教育途径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5(7):149-150.

[13]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8):1023-1032.

猜你喜欢
廉租房棚户区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关于廉租房建设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浅析廉租房及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
高台居民
以惩罚穷人的方式防止富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