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2015-04-26 08:37陈思宇查天柱王业建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梅花针运动型夹脊

陈思宇,查天柱,王业建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陈思宇,查天柱,王业建*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疗法和头皮针灸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侧弯反射脊柱倾斜角度明显降低,无侧弯反射病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侧弯反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波动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弱肌张力波动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能有效促进侧弯反射消失,改善肌张力波动。

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梅花针疗法;督脉;夹脊穴

脑性瘫痪(CP)是从受孕初期到新生儿期间脑部受到创伤和成长障碍所引发的一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运动和姿势障碍[1],是造成患儿残疾的主要病症。每年全球患儿脑性瘫痪发病率约为2%,CP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个月至6岁;②家属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③治疗前12个月内未进行过手术,未口服美多巴、安坦等药物。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2.4±11.3)个月;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1.7±13.2)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运动疗法 主要选择Bobath 疗法[2],患儿取仰卧位,调整其仰卧时体姿对称,以双下肢对患儿下侧肢体进行固定,一手调整患儿双上侧肢体于前胸对称,另一只手使其后头部托扶,将患儿头向前屈伸。患儿取俯卧位,以双下侧肢体对患儿下肢进行固定,双手帮助其锻炼手部进行支撑,诱使其抬头。每次时间持续0.5h,2次/天,每周进行6天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2.2 头皮针灸法 主要通过焦氏头针穴名体系进行定位,穴取双侧运动区、感觉区、平衡区、足运感区。按照患者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穴区,例如伴随智力障碍可配合选取四神针,额5针(保证5针间相同距离,并且排列成扇形)。操作:患儿取正坐位,选取0. 35mm×25mm不锈钢毫针,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15°~ 30°角与头皮水平线迅速进针,快速捻转,200次/min<持续0.5~ 1min,留针1h。每天进行1次,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总共治疗60天。

1.2.3 梅花针叩刺 患儿取俯卧位,调整其不正常姿势,对施针位置进行消毒后,选取华佗牌小号梅花针,沿项背腰骶部督脉和夹脊穴依次从上到下重手法叩刺,叩刺时保证依靠腕部的弹力进行弹刺,调整频率在70~100次/min,夹脊穴及督脉穴叩刺2~3下/穴,持续进行3~5次,以隐约出血为界限,消毒过的棉签进行清洁。每天1次,每个疗程持续20天,疗程期间休息10天,总共治疗60天。

1.3 疗效评价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3]总百分率:显效:GMFM总百分率增长大于12%;有效:增长程度在6%~12%之间;无效:增长未超过6%。肌张力波动[4]安静与刺激状态下Ashworth评级差别大于或等于2个级别记录为强,相差1个级别记录为弱。侧弯反射[5]按照出现侧弯反射时脊柱倾角角度:强:角度大于10°;弱:角度大于0°但小于10°;无:侧弯反射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率及GMFM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总百分率比较 (%)

表2 两组患儿GMFM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侧弯反射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侧弯反射脊柱倾斜角度明显降低,无侧弯反射病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侧弯反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侧弯反射变化比较 (n)

2.3 两组患儿肌张力波动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波动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弱肌张力波动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不随意运动型CP大约占各种类型CP总数的10%~ 30%。夹脊穴穴位区域内有脊神经后支通行,是其针刺疗效产生的生理基础。夹脊穴是两大神经汇聚在一起的重要穴位,又主导人体内气和血能否顺畅运行。因此针刺夹脊穴部位能够直接到达病理位置所在,在调整气血的同时,改善作用部位血液供应,可为该部位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又可以对感觉和运动神经进行调整,起到全面调节的作用。

表4 两组患儿肌张力波动情况比较 (n)

梅花针主要对经络皮部产生作用,内部与肺腑脏器气血相互呼应,同时兴奋神经末梢,能够兴奋机体,对创伤后失去协调的神经和血管协调能力重新调整,改善和控制由于创伤而出现的病理变化。采用这种叩刺方法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督脉阳气,并调理体内血气,促进作用部位血液流畅,刺激神经,以此提高脊柱作用力,调整其稳定能力,使侧弯反射能够不再出现,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侧弯反射脊柱倾斜角度明显降低,无侧弯反射病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侧弯反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波动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弱肌张力波动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能有效促进侧弯反射消失,改善肌张力波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韩雪,尚清,马丙祥. 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10(5):359-363.

[2] 陈玉华,卢松. 以督脉或夹脊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4(7):41-43.

[3] 马丙祥,任燕,张建奎,等. 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4):359-362.

[4] 朱慧军,郑丽娅,贾滋欣. 皮肤针叩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1-2,5.

[5] 孟凡征,刘涛,李平. 夹脊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2011(2):48-50.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7-10

陈思宇(1983-),女,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康复。

王业建(1959-),男,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康复。

R272

A

1673-2197(2015)23-0111-02

10.11954/ytctyy.201523055

猜你喜欢
梅花针运动型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浅谈解决几何类运动型问题的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梅花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近展
小型货车及运动型多功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