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传统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2015-04-26 11:00:4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正骨蒙医夹板

红 兵

(海西州蒙藏医医院,青海 海西 817000)



蒙医传统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红 兵

(海西州蒙藏医医院,青海 海西 817000)

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蒙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蒙药内服和外敷并行药酒洒喷治疗,治疗组患者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8~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传统正骨喷药酒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蒙医传统正骨;桡骨远端骨折;蒙药

蒙古民族自古以肉酪为食,以狩猎、游牧为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故频发坠马等外伤造成关节脱位或骨折,也很早便形成了独特的正骨疗法,如前臂骨向外开放性骨折时向内牵拉复位,而内开放性骨折时则向外牵拉进行复位;骨折的畸形愈合,则用酸马奶、奶酒、羊皮及色布苏等,使骨折部位变软,再行整复[1]。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3cm 以内的骨折,是临床骨科最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上肢骨折的14%、前臂骨折的75%[2]。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和老年人,前者主要是由于运动损伤所致,后者则由于骨质疏松,低能量的损伤即可导致骨折。在治疗方面,除手术指征以外,对于简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提倡首选保守治疗方法,即闭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为探讨蒙医传统正骨术对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我院对传统蒙医正骨术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筛选,选出获得随访的患者各30例,进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1~75岁,平均(62.3±1.8)岁,伤后至治疗时间1~23天,平均7天,均为闭合骨折。将应用传统蒙医正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并符合《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体格检查见腕关节局部肿胀、活动受限,伴有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感;③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 ③年龄5~75岁; ④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⑤获得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复位或小夹板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处稳定者;②局部肿胀严重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③骨折处严重皮肤病患者; ④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者; ⑤精神障碍患者; ⑥严重心血管病患者。

1.5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端坐位,老年人则以平卧位为佳。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由助手把稳上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患者腕部紧扣大小鱼际肌,顺势持续拔伸2~3min,纠正重叠、缩短移位,再以拽掌牵拉、扭压摇摆等手法复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则桡侧及背侧夹板超腕关节,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则桡侧及掌侧夹板超腕关节,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尺偏位,肩腕关节吊带悬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特点,辨证内服蒙药骨宝散、石榴日轮散、如意珍宝丸、35味沉香散等,并外敷外伤灵。每日调节夹板松紧度,并日三次蒙药药酒洒喷骨折部位。另外,注重患者饮食起居的调摄,嘱患者忌辛辣刺激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引发血热。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对照组:手法复位和采用石膏将腕关节屈曲45°~60°外固定过肘关节。于第1天、第2周、第4周拍片观察病情,并于2周后改石膏腕关节为伸直立,4周后为功能位,6至8周后拆石膏行腕关节功能活动。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6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复位固定后进行随访。5~25岁患者随访8周,25~45岁患者随访8~10周,45岁以上患者随访10~12周。

1.6.1 临床疗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以内;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治愈和好转均计入总有效。

1.6.2 腕关节功能 依据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骨折对位满意,活动不受限,掌屈或背伸减少<15°;良:剧烈活动受限感,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掌屈或背伸减少<15°~30°;可:腕关节经常疼痛,掌屈或背伸减少<30°~50°;差:骨折未愈合或畸形愈合,腕关节持续疼痛,掌屈或背伸减少大于5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周,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线消失,无明显畸形。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是否符合骨折的功能复位标准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虽具有重要意义, 但却存在争议,受医师治疗经验、患者年龄、期望值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3]。

蒙医正骨以蒙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手法整复为主,辅以蒙药治疗,既不同于中医骨伤学科,也有别于现代医学[4],是自然、绿色、无创伤的治疗理念为基础的具有奇特疗效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骨伤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可概括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白酒按摩、对症下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传统蒙医正骨术在复位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复合折端。在固定方法方面符合力学原理[5],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小夹板固定:选用宽、窄、长、短适度既干又轻的柳木等材料制作不同型号的夹板,并选厚薄适度的皮革、毡子等作压垫,形成一种三点挤压伤部的杠杆固定,固定性能较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弹性,适应肢体肌肉舒缩变化的生理要求;另一种方法为沙袋挟挤法:将沙子装入布袋,置于伤肢两侧向内挟挤,可按需调整,起到稳定患处的作用,加速骨折愈合。

治疗组患者采用蒙医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具有对骨折端的横向约束力及纸压垫的三点挤压杠杆原理,较石膏外固定在固定性能方面具有优势[6]。而且夹板外固定后关节功能活动不受限制,能够进行早期功能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而石膏固定存在只具有侧面挤压作用、没有纵向牵拉作用,也不能随时调节松紧度等弊端,对肌肉组织产生一定的卡压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受伤桡骨的短缩及腕关节僵硬。

蒙医认为,骨折的治疗不仅仅是骨关节的复位,还应注重调理气血。“气”即“赫依”,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三种基本元素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引导者[7]。而“血”是人体重要的体素。所以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施治为基础,调理三根七素的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为蒙医治疗骨折的主要治则。治疗组所用骨宝散、石榴日轮散、如意珍宝丸、35味沉香散等蒙药则具有调理三根、促进气血运行之功效。在口服用药的同时,外敷以朱砂、冰片、麝香、红花等为主要成分的外伤灵,增强了疗效,且在消肿止痛、加速骨痂形成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调节饮食、四施(药、疗、饮食、起居)并重是蒙医治疗特色。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饮食方面,嘱患者增加炒米、豆类、牛羊软骨、肝肾和骨髓汤等的摄入,以补肝肾、养气血、营接骨。

蒙医喷酒整骨术是蒙医治疗骨折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巧妙的手法将矫形失掉平衡的骨折断端按移位的路程回归原位。而药酒具有散热、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在患处喷洒药酒并按摩,既能舒展肌肉,又能增强肌肉张力,以维持屈、伸肌组之间的平衡[8]。 另外,在功能锻炼方面,主张早期锻炼和动静结合的锻炼原则,贯穿治疗始终。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历史悠久,以其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复位率高、骨痂形成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蒙医传统整骨喷药酒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该技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以便推广使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巴·吉格木德.蒙医简史[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5: 210-285.

[2] 崔秀仁,赵勇,张兴平,等.持续牵引在纠正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桡骨短缩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骨伤,2009,22(5):376-377.

[3] 张兴平.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思考[J].中国骨伤,2011,24 (11):887-888.

[4] 韩巴根那.蒙医骨伤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探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6(6):30-32.

[5] 刘献祥.骨伤科生物力学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45.

[6] 卢忠庆,谢浩,远航.手法复位外固定架附加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中国医药科学,2012,11(2):188-189.

[7]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

[8] 包金山,科尔沁夫.蒙医喷酒整骨术[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6(6):3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6-20

红兵(1969-),男,青海省海西州蒙藏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伤蒙医诊治。

R291.2

A

1673-2197(2015)21-0018-02

10.11954/ytctyy.201521007

猜你喜欢
正骨蒙医夹板
专利名称:一种钼丝夹持电磁退火炉
中国钼业(2024年1期)2024-03-13 02:45:26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