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毒品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

2015-04-25 06:34辉,揭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南昌市毒品犯罪

万 辉,揭 萍

(1.南昌市公安局,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近年来,在全球毒品持续泛滥,国内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仍然较多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作为毗邻广东、福建的内陆省份,整体禁毒形势也较严峻。南昌市地处赣中北,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人口密集,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吸毒人数众多;贩毒人员借助南昌市便利的公路、铁路、航空、邮政速递等运输渠道,从邻省市及境外缅甸等地,不断开辟新的贩毒市场和路线,给南昌市禁毒工作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挑战。

一、南昌市毒品犯罪现状

(一)破获毒品刑事案件数逐年上升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南昌市毒品刑事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2013年破获的毒品犯罪案件数比2009年增长3.15倍,缴毒数增长了23.3倍。2014年1~7月破获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就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案件数,缴毒数更是远超南昌市历年缴毒数总和,是2009年~2013年五年缴毒数之和的4倍。

(二)在册吸毒人员数逐年上升

从表1可以看出,南昌市在册吸毒人员数以每年30%~50%的比率增长,但这些仅为已掌握的登记吸毒人员,未被抓获的隐性吸毒人员数倍于登记在册数。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吸毒人数统计方法,在每一个海洛因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2~3名未查获的隐性吸毒者,每一个新型毒品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8~9名未查获的隐性吸毒者。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截至2014年7月,南昌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为15871人,实际吸毒人数应在14万左右,根据户籍统计南昌市常住人口为513.14万,吸毒人员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达到了2.73%,形势严峻。

(三)南昌市各区、县毒品犯罪分布情况

表2

表2为截至2014年7月南昌市各区县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情况。目前,南昌市毒情已有逐步向周边县区蔓延的趋势,一些曾经的“净土”如安义县、红谷滩新区等也开始出现了毒品问题。截至2014年7月全市共查处吸毒人员3230人,其中人口密集、娱乐场所较为集中的城区和县城分别占到了57.06%和30.43%。从毒品刑事案件打击情况看,全市公安分县局只有4个城区及南昌县设立了缉毒大队,城区和县城依然占了很大的比重,分别是62.50%和22.02%。从缴毒数看,县城缴获毒品数远超过全市其他区域总和,仅进贤县破获的制毒加工厂案件就缴获3600余公斤毒品,打击制毒犯罪活动刻不容缓。

(四)新型毒品成为滥用主流

当前,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南昌市传统毒品市场逐渐萎缩,新型毒品已经取代传统毒品成为滥用主流。

1.赌毒相伴。从南昌市目前查获的吸毒案件及赌博案件来看,赌毒相伴成为一种趋势,不论是玩赌博机、进“地下赌楼”,还是宾馆打牌、打麻将,赌博人员往往以吸食毒品来“提神”、“转运”。部分违法人员甚至把赌博和毒品当做其交朋结友的主要方式,讲究“以赌会友”、“以毒会友”。

2.黄毒相伴。目前,南昌市查处的卖淫嫖娼案件中部分伴有吸毒行为,有的是卖淫与吸毒同时发生,有的是卖淫女或嫖客在近期曾吸食毒品,究其原因,是新型毒品带有精神刺激作用,对性行为具有辅助功能。另经调查发现,男女一起吸食K粉、冰毒等新型毒品后,通常会发生性关系以宣泄药力,吸毒行为往往伴随聚众淫乱行为。

3.“毒驾”事件频发。吸毒驾驶是指未戒断毒瘾或滥用毒品后在药理作用时段内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简称“毒驾”。其危害主要为:一是吸食毒品后会降低驾驶人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易产生视觉偏差和车速错觉,且情绪激动下易导致冒险驾驶和超速驾驶。二是吸毒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幻觉,其危害甚于“酒驾”和“醉驾”,更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尤其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三是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往往伴生超速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贩运毒品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南昌市持有机动车驾驶证者共有130万,其中未被查处的隐性吸毒人员难以查询和统计,“毒驾”隐患依然严重。

二、南昌市毒品犯罪特点分析

(一)毒品消费市场庞大,呈“新老”交替局面

1.从吸毒品种看,南昌市传统毒品市场逐渐萎缩,新型毒品已经成为滥用主流,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尤其突出。不少青少年和娱乐圈认为其是“娱乐消遣品”,对成瘾性、依赖性和侵害肌体器官等危害认识不足。在2013年南昌市抓获的4852名吸毒人员中,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人数明显下降,约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66%;以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滥用问题迅速扩张,占总人数的96.34%,毒品新老交替局面已经形成。新型毒品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反映出制毒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合成毒品,这也给禁毒工作增加了难度。

2.从吸毒人员看,吸毒人群日趋复杂,年龄结构低龄化趋势明显。2013年南昌市共抓获吸毒人员4852人,居江西省首位,远多于其他地区市;吸毒人员从社会闲散人员扩大到白领、公务员、大学生、私营业主等诸多人群;17岁以下136人,占2.81%;18岁~25岁1342人,占27.65%;26岁~35岁1683人,占34.68%;36岁~45岁 1323人,占27.26%;46岁以上369人,占7.60%。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占了全部吸毒人数的65.14%

3.从吸毒场所看,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的场所更加隐蔽。南昌市2013年抓获的吸毒人员,在娱乐场所吸毒的人员为1031人,占总数的21.26%;而在宾馆饭店、个人住所吸毒的人数分别达到1826人、1405人,占总数的37.64%、28.97%。可见吸毒人员选择的场所已逐步从传统的歌舞娱乐场所转移到宾馆酒店、出租房屋、居民住宅楼、汽车等空间隐蔽性较高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地下嗨场”。

(二)毒品犯罪手段呈现隐蔽化趋势

1.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为了逃避打击,贩毒分子对警方的扫毒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反侦查意识有所增强,贩毒活动更加诡秘、狡猾。比如为了摆脱警方的追踪,贩毒分子一般都有十几个本地和异地的手机卡,且一部手机一张卡,不断变换使用;为了迷惑警方,多次变换交易地点,且人货钱分离,住处、藏毒处、交易地分离;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在民警抓捕时利用“马桶冲、窗外扔”等方式隐匿、销毁毒品等罪证。2014年7月4日,南昌市红谷滩公安分局破获了万某某特大贩毒案中,犯罪嫌疑人万某某采取了先电话联系广东卖家,然后雇用另一犯罪嫌疑人何某去广东验货,再电话通知转账交易,最后由何某独自携带毒品运回南昌的幕后指挥贩毒方式。

2.犯罪分子反跟踪能力增强。在进行贩毒活动时,往往先安排“马仔”驾车前往目的地进行试探,确认车辆没有被检查后,再将毒品装车启运。为了防止被跟踪,犯罪分子通常先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号码、单线联络、暗语交谈”的方式联系确认,之后在运输过程中关闭手机,驾驶运毒车辆反复兜圈,突然停车,突然拐弯,甚至故意闯红灯,直到确认安全后才开至目的地。

3.贩运方式不断翻新,堵源截流难度增大。随着微信、QQ、电邮等互联网通讯,以及电子商务、物流托运、邮政快递的迅猛发展,贩毒手法不断翻新,物流寄递渠道毒品犯罪高发。“面对面接头、验货、点钱”的交割方式不再是主流,“网上勾联、电银转帐、邮政送达”已成为新的贩毒渠道。自2013年起,南昌市已破获多起通过物流快递运输毒品的案件。2014年1月4日,秦某前往南昌“天天快递”取快件时,被缉毒支队民警抓获,当场缴获毒品麻古210克。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有效遏制物流寄递方式毒品渗透,将是打击毒品犯罪“堵源截流”工作面临的挑战。除此以外,还出现租赁车辆、委托客货车司机带货等贩运形式。

4.出现网络吸毒现象。不法分子一方面为牟取暴利,一方面为逃避公安机关对容留吸毒犯罪行为的打击,以网络聊天室的形式聚众吸食毒品。2014年3月12日,南昌市红谷滩分局在办理一宗运输毒品案时查获一名吸毒人员陈某,其交代某QQ聊天群是个吸毒群,经网安部门协助调查,民警发现群内有200余名涉嫌吸毒人员在线直播吸毒、交流吸毒感受。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三)本地制毒“死灰复燃”趋势明显

合成毒品是由化工合成,生产工艺简单,利润惊人,直接刺激了不少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继2005年5月阀门厂厂房制毒案、2005年11月南昌大学实验室制毒案之后,南昌市制毒犯罪又有抬头趋势,主要涉及制造冰毒以及化学合成麻黄碱、非法制造羟亚胺等制毒前体。同时,随着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打击力度的加大,制毒犯罪也有向江西省转移的迹象。近两年来,江西省共查破15个制毒窝点,其中14个是由福建长汀籍人员提供技术或资金。从2014年南昌市破获的制毒工厂及制毒窝点案件来看,该类犯罪往往以开油漆厂、化工厂、化妆品厂的名义选择厂址并获取附近村民的信任,背后却秘密地生产制造毒品,并通过自挖井排出生产废水,污染地下水源及周边环境,造成双重危害。

(四)新型毒品“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随着缉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打击毒品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南昌市开始出现各种花样的新型毒品。自2012年全市第一次查获毒品“神仙水”案件以来,毒咖啡、毒绿茶等等新品种陆续在南昌市登场,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些新型毒品在毒品外观上具有极大的迷惑性,易逃避处罚,因此一出现即拥有了良好的市场。根据相关情报,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植物外观的新型毒品“阿拉伯茶”,这种植物在新鲜的时候很像苋菜,可直接嚼食;晒干后很像茶叶,可磨粉冲服,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

(五)毒品犯罪呈暴力化侵向

主要表现为毒品犯罪案件中暴力对抗、暴力拒捕现象增多,缉毒破案危险性增大,缉毒警察已经成为危险性最高的警种之一。

一方面,出现“枪毒合流”、“枪毒同源”、“以枪护毒”现象。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毒品犯罪风险加大,有的犯罪分子为保犯罪得逞,给自己配备枪支弹药,甚至在销售毒品时一并销售枪支。近年来,南昌市破获了多起涉枪毒品案件。2013年11月28日,西湖分局刑侦大队破获一起重大持枪贩毒案,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仿六四手枪2把,冰毒100余克,麻古3000余粒。12月31日,再次破获一起重大持枪贩毒案,现场收缴枪支2把,抓获贩毒人员3名,缴获毒品冰毒及麻古500余克。2014年5月7日,南昌市缉毒支队破获了一起武装贩卖新型毒品案件,成功抓获2名贩毒嫌疑人,缴获毒品麻古2000粒、冰毒20克,并查获已上膛的仿六四手枪一支,六四手枪子弹10发,空包弹12发,小口径子弹8发。

另一方面,出现毒品犯罪分子“舍命冲卡”的现象。我国对毒品犯罪刑罚严厉,因此毒品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丧心病狂,运毒车辆冲卡的现象屡见不鲜。2014年3月,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民警在抓捕涉嫌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吁某某、喻某某时,犯罪嫌疑人曾驾驶车辆冲撞警车、强行冲破高速公路收费卡口试图逃脱;2014年5月,支队民警在侦破洪某某贩毒案时,犯罪嫌疑人也曾驾驶车辆冲撞警车逃窜。

三、南昌市毒品犯罪打击思路与对策

南昌市破获的毒品案件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打击毒品犯罪、开展毒案侦查成为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因毒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较快,对侦查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毒品制造、运输、交易极具隐蔽性,毒品违法犯罪分子对抗侦查的能力增强,办案保障与协作存在现实困难,这些因素亦加大了毒品侦缉工作的难度。

(一)突出重点,加大对毒品刑事案件打击整治的力度

1.加强专案侦查,提高破案攻坚的能力。充分运用各种侦查谋略和手段,根据侦查态势合法开展“控制下交付”侦查,灵活使用特情贴靠、化妆侦查、内线侦查等多种侦查手段,提高对毒品犯罪线索的发现和掌控能力,突破大宗贩毒案件。

2.严厉打击零星贩毒犯罪。零星贩毒是与大宗贩毒相对而言的一种毒品犯罪活动,是指贩毒分子将毒品化整为零,以少量分散的形式直接向吸毒人员进行贩卖、销售的行为,具有“随意、隐蔽、灵活、流动性强”、“与毒品消费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货分离、犯罪手段狡诈”等特点。缉毒部门一方面协调刑侦、治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协同打击,通过群众举报、特情提供线索、场所和外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情报交流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零星贩毒活动线索,加大打击力度,摧毁毒品零售网络;另一方面加大对吸毒人员和以贩养吸人员的审查力度,注意从吸毒线索入手,坚持以吸追零星、以吸查容留,做到“四不放过”,即毒品来源不查清不放过、毒资来源不查清不放过、吸毒同伙不查清不放过、吸贩毒窝点不查清不放过。

3.封锁制毒源头。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制毒物品大量流入非法渠道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查获的情况看,2013年,南昌市共缴获1.99吨流入非法渠道的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因此,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管,封锁制毒源头,势在必行。一是加大排查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各分、县局对辖区内的易制毒化学品、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对涉及到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的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准”,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严打犯罪行为。加强与安监、质检、工商、交通运输、经贸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情况通报、会商研判、线索转递、联合执法等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对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依法严厉打击涉及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提升防范意识。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保持严管严控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手机短信、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相关企业宣传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4.依靠互助协作,发挥禁毒集群作战优势。加强禁毒协作是提升禁毒核心战斗力的必然选择。南昌市从禁毒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牢固树立“合作就是资源、合作就是战斗力”的理念,不断加大禁毒工作互助协作力度,打一场互补互助、通力合作的禁毒集群战争。一是加强警种协作。进一步健全“四侦合一”,继续推进刑侦、治安、禁毒、技侦、网安、情报等警种合成作战。不断完善组织运行、沟通协调、信息交流、工作报告、督促指导等运行规章,推进协作规范化发展。二是强化区域协作。1999年以来,南昌市作为华东6省1市禁毒协作区的一员,按照“统筹资源、分工全作、高效协作、互援互助”的思路,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深化协作领域,扩大协作范围,提高协作质量,努力打造“常态、共享、联动、共嬴”的协作局面。

(二)夯实基础,强化毒品犯罪阵地控制能力

根据毒品犯罪的场所特点,强化阵地控制意识,对酒吧、网吧、公寓会所、KTV、洗浴中心等易涉毒场所加强监管和巡查是禁毒工作有效的工作途径。

1.摸清底数,重点整治。各基层禁毒部门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力量对辖区涉毒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掌握辖区内涉毒场所的底数,并逐一登记造册,实行重点整治。2013年12月23日,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治安支队联合作战,对涉毒的福州路某酒吧进行了突击清查,现场带离106名涉嫌吸毒人员,查获“K粉”7包,并依法查封关停该场所。2014年1月8日,南昌市公安局缉毒支队、特警支队、南昌县公安局对涉毒的南昌县某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当场查获涉嫌吸毒人员40人,并对吸毒人员和经营业主依法进行了处理。

2.秘密暗访,滚动排查。针对涉毒场所不断变换方式逃避打击整治的情况,南昌市缉毒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成立专门的暗访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滚动排查。2014年1月23日晚,暗访民警发现新建县某村一厂房有多辆小轿车停放和大量人员出入,房间传出强劲音乐声。民警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市局报告,市局连夜调集特警支队和新建县公安局100余名警力对该地进行清查,现场查获54名涉嫌吸毒人员,收缴“K粉”3包,吸毒工具若干。经进一步工作查实,该场所为一地下“嗨吧”,公安机关正在对毒品来源和幕后组织者进行深挖。

3.落实责任,挂牌整治。2014年以来,南昌市针对前期摸排掌握的17处重点涉毒区域和场所进行了挂牌整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落实层级责任。2014年7月,市公安局出台了《南昌市公安局关于查禁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不力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整治不到位、毒品问题反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实行全面倒查,严肃追究责任;对涉毒场所有关责任人贩卖毒品或者组织、介绍、容留、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坚决取消其营业资格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情报导侦,打好毒品犯罪信息仗

毒品案件一般没有特定的报案人,因为毒品犯罪从预谋、实施到完成,整个过程非常隐秘,知情人都是参与人,都是犯罪非法所得的受益人,也都是法律制裁的对象,且一般不存在具体受害人,所以毒品案件如果仅仅依靠知情人或受害人举报线索,就可能陷入“无案可侦、无毒可查”的困境。因此,南昌市缉毒部门加强和改进禁毒情报信息工作,充分发挥DIAS(禁毒情报研判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积极开展“网上作战”、“网上研判”,努力发掘缉毒破案新的增长点。

1.强化情报意识。要树立信息引领警务、情报主导破案的理念,构建一张公开与秘密、人力与技术、网上与网下、特情与信息员相结合的情报信息网,广开情报信息来源。要畅通市、县公安禁毒部门的情报信息输送渠道,整合各层级资源。要将“大数据”的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善于对零星的情报信息进行归类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和方向性分析,不断提高信息加工和情报生成能力。

2.推进相互融合。要树立全市缉毒一盘棋思路,继续深化“大情报”概念,加大与技术侦查部门、网安部门的协作力度。按照侦查带着情报走、情报推着侦查走的思路,加快推进侦查与情报的有机融合,做到“双轮驱动”。缉毒部门邀请情报部门参与案件侦办,提出情报技术需求,使情报工作融入缉毒侦查工作。情报部门认真研究服务侦查的方式方法、措施手段,为缉毒侦查办案提供打击方向。

3.要加强资源整合。2014年,南昌市缉毒支队创建了全市缉毒情报分析管理软件,通过有效的情报资源整合,实现与市局大情报平台、各公安分县局情报平台的完美对接,从而加强在物流寄递贩毒、本土制毒、外流贩毒、零包贩毒、制毒物品流失等领域的专项研判,从各项活动轨迹中发现可疑线索,并及时落地、生成案件;另一方面,支队建设了新网站,将公安内部有关的数据系统全部链接整合到新网站上,方便全市缉毒民警对旅馆住宿、酒吧网吧、通话记录、车辆信息等基础数据的查询调取,极大地提高情报共享、分析、研判效率。

(四)借力使力,提升队所联动合成作战能力

零星贩毒、吸毒窝点、容留吸毒不同于大宗贩毒案件,一般都具有随意、隐蔽、灵活、流动性强的特点,不需要预先周密策划,往往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即聚即散、灵活机动地实施犯罪,这给公安打击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缉毒部门必须向基层派出所借力,合成作战,才能攻克“打零包,打容留,打窝点”的整治难题。

1.行政案件“上打一层”。缉毒部门与基层派出所在查处一般涉毒行政案件的时候,应注意加大对涉毒人员的审查力度,通过少量持有、吸食等毒品行政案件,发现容留吸毒、提供毒品、贩卖毒品、引诱吸毒等上线行为,在彻底查清涉毒违法事实的同时,坚决深挖,力争“上打一层”。

2.日常管理“下摸一遍”。派出所应通过加强治安巡逻和对人口、娱乐场所、旅店业、出租房屋、网吧的管理等日常工作,摸排涉毒线索,摸清本地零星贩毒人员及网络;通过对吸毒前科人员、社区戒毒人员、强戒出所人员的管控,及时发现零星贩毒活动线索,同缉毒部门作好涉毒情报线索的交流工作。

3.毒品宣教“普及一片”。缉毒部门应和派出所加强联系合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场所、进家庭,全面组织开展禁毒宣教活动,普及毒品危害、防毒拒毒、戒毒、制毒窝点特征辨别等毒品知识。借助群众的力量排查制毒窝点、发现涉毒线索,鼓励全民参与禁毒,打一场全民禁毒战争。

(五)加强学习,重视缉毒队伍建设

1.及时更新禁毒知识体系。缉毒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警种,缉毒民警应该更加注重平时的业务学习,积累相关化学知识。同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毒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近年来甲卡西酮等部分易制毒化学品、“阿拉伯茶”等部分国外农作物已经被我国列入毒品的范围。因此,缉毒民警必须及时更新禁毒知识体系,成为能够分辨新型毒品、各类毒品原材料作用和性质的行家里手,才能够主动适应新时代缉毒工作的挑战。

2.努力提高证据意识。牢固树立证据意识,一方面加强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和研究,将定罪量刑的所有重要情节对应到现实的每一个具体案件中去,从而准确把握办案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情节所需要固定的证据,力争“毒品来源、毒资来源、藏毒窝点、同伙情况”四个基本清楚,对证据的收集做到不遗漏。另一方面,在缉毒抓捕过程全程使用现场执法记录仪,审讯时做到全程录音录像,严格遵守市局《缴获毒品管理规定》、控制下交付相关规定,对证据的收集做到不违法。力争毒品案件证据的充分、有效,提高批捕率、起诉率、判处率。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缉毒部门与110指挥中心积极联动,对报警信息中涉及到毒品的内容认真梳理和研判,整理出已有闹事、暴力等违法犯罪倾向的吸毒人员名册,对其定期尿检、重点管控,避免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事件。

猜你喜欢
南昌市毒品犯罪
销毁毒品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考了个大的
火烧毒品
Televisions
吃两个
什么是犯罪?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