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承雯
系统追踪法是过程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和系统评估途径[1],它是美国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l)在医院质量评价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我国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中也要求将追踪方法学作为重要的评价工具。为规范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管理,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快捷、安全、有序进行,利用我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契机,2014年3月起我院院前急救科(对外称市急救医疗站)将系统追踪法应用于抢救物品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一般资料 我院院前急救科目前共配备救护车6辆,其中普通型救护车2辆,监护型救护车4辆;医生6人,护士7人,驾驶员5人,担架员5人,调度员5人。2014年4月—6月院前急救有效出车1 281车次,上年同期院前急救有效出车1 234车次。
1.2 系统追踪管理实施方法
1.2.1 成立系统追踪管理小组。由大科护士长任组长,院前急救科护士长、质控护士、同时邀请1名院前急救医生共同组成追踪管理小组,首先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追踪方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原则等相关知识,掌握追踪方法学的内容及步骤。
1.2.2 制定系统追踪方案。对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过程采用系统追踪,以剖析系统或流程内部潜藏的安全风险与质量裂痕[2]。评价过程包括:小组成员根据等级医院评审细则中急救物品管理要求,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层面,追踪分析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过程和现存问题。
1.2.3 发现现存问题。根据上述系统追踪过程,对我院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进行系统追踪检查后,发现抢救物品的管理在人、机、料、法、环、测6个层面的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人:指抢救物品的使用和管理者因现有排班模式造成医生、护士所跟的救护车辆不固定,院前急救抢救物品未实行专人管理。虽然每日接班时护士会对车内急救物品进行交接和检查,但由于流动性大,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有药品和器械过期不能及时发现和更换的现象。
机:包括急救仪器的使用保养。急救仪器未进行编号管理和定位放置,也没有建立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记录,存在仪器使用后充电不及时,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等现象,从而造成急救仪器的使用、保养、维护不到位。
料:包括急救药品、器械、一次性医用材料等。为防止贵重药品和一次性医用材料损耗,有一部分急救药品和器械我们采取的是“随身管理”法,就是将抢救药品和部分贵重材料用药箱打包后统一保存在办公室的药柜中,接到调度出车指令后,急救人员要先去办公室取出药箱后才能出车,这种管理模式延缓了急救出车时间。同时还存在急救器械没有定点放置,一次性医用品未定量配备,也没有建立物品清单,造成工作中使用不便和管理的无序。
法:指与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流程。2003年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急救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中没有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的专项制度和质量标准,也缺乏相关的具体规范和流程,因此管理中存在没有章法,各行其是的现象。
环:指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相关的环境和环节由于救护车环境和空间的限制,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配备有其特殊性[3]。药品要求品种全、起效快,可在常温下保存;仪器、器械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且性能稳定,能适应救护车医疗舱内夏天高温、冬天严寒和道路的颠簸;还要考虑到急救物品使用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救护车医疗舱的布局定点放置,且要固定稳妥,确保安全。目前的存在问题是仪器配备数量不足,不能做到定点放置,也未适当固定,存在安全隐患。急救药品和器械的放置方位不固定,会随着跟车急救人员的变换而改变,导致使用不便,从而影响抢救治疗的效率。
测:指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的质量控制和相关的培训考核。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针对综合医院的,没有院前急救相关标准,因此而放松了对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管理,存在标准不明确、要求不严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1.2.4 实施持续改进。针对系统追踪管理小组在人、机、料、法、环、测6个层面发现的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的存在问题,我们多次组织小组成员和全科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找出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整改计划,并付诸实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2.4.1 完善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流程。依据2012年版《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关抢救物品管理的相关条款要求,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特点,经系统追踪小组成员和全科工作人员多次讨论修改,完善院前急救抢救物品质量标准,根据质量标准制定了管理规范和流程。将制定的院前急救抢救物品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流程,上报医院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通过并下发实施。
1.2.4.2 培训与考核。组织科内全体工作人员,对新制定的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质量标准、规范和流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做到人人知晓管理规定和方法。对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采用强化培训,逐人考核过关的办法,确保每个医生、护士都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1.2.4.3 根据我院院前急救科特点和相关规范,做好急救物品的“五定”管理。即: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定品种、定数量。根据2003年发布的《江苏省急救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中监护型救护车的物品配备要求,统一配备每辆救护车的急救仪器、器械及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实际需要做了少量增减。如由于条件所限呼吸机和除颤仪各只有两台;急救仪器增加了微量输液泵;急救器械增加了浅静脉留置针(因为静脉通道的在位通畅是院前急救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而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和满足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多路输液及抢救用药[4])、清创缝合包、普通剪刀、小电筒、印泥等;急救药品增加酚妥拉明、缩宫素;静脉用液体增加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急救器械、药品和液体,根据测算适当增加基数,防止连续出诊时来不及补充;使用较少的则适当减少基数。吸引器、监护仪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配备1~2台,充电后备用,用于器械出现故障送出维修时替换。
定点放置。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广泛征求医生护士的建议,并在规范过程中进行多次整改,制定急救物品定点放置方案。首先购买实用牢固的急救箱,每辆车配备2只,分别为医生急救箱和护士急救箱,将每辆车的所有急救器械(除颈托、夹板等体积较大的器械外)和药品分别放置于医生急救箱和护士急救箱内。其次将6辆救护车分别编号1~6号,每辆救护车的急救仪器(快速血糖仪放于医生急救箱,气温高于35℃或低于0℃时医生随身携带)、医生急救箱和护士急救箱与救护车编号一致。仪器和急救箱尽量固定放置在救护车的相同位置,原则是既要便于取放和使用,又要保持整洁。每辆救护车和每个急救箱内都配有物品清单一份,便于清点和检查。静脉用液体全部使用软包装,固定放置在救护车的储物柜内,在放置急救物品的相应部位贴上标签,注明名称和数量。将抢救物品从“随身管理”改进为“随车管理”。
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护。(1)改变原有排班模式,将每个出诊小组人员组成和跟随车辆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一般是2个月轮换1次),24小时值班制。(2)将所有急救物品分类,责任包干到人:医生负责医生急救箱内物品的检查补充维护,护士负责所有急救仪器和护士急救箱物品的补充检查维护。医生、护士在当班日早晨7:45早会后接班,检查各自跟随救护车内的急救器械、药品,8点正式上岗;次日早会后补足当班所用器械、药品,整理好救护车方可下班,下班前与驾驶员共同锁好救护车,救护车钥匙交调度室统一保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贵重药品和器械的损耗。建立急救物品交接和性能检查登记簿,医生、护士每日检查后及时记录。每次换车前,医生、护士按急救物品清单整理好各自负责的急救物品,得到接班者认可后方可完成交接。(3)发现急救仪器故障,随时报告护士长及时维修,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急救仪器使用记录由护士负责及时登记。(4)建立抢救药品和一次性医用品有效期登记簿,从药库领回物品时及时登记有效期,每月底将本月过期药品、器械名称公布在办公室白板上,督促医生护士检查更换。
1.2.4.4 加强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质量的监管。完善科室质控小组,认真督查相关制度、规范、流程的落实执行情况。督查以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穿插进行,院级检查、科内检查和小组间互查相结合,将检查评分结果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分配和年终考核挂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系统追踪管理小组在人、机、料、法、环、测6个层面查找出的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流程的完善,使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相关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流程的全员培训和重点人员强化培训,使科内所有人员都能掌握抢救物品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做到全员参与管理,变被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精心设计和制定实施的抢救物品“五定”管理计划,重新规范救护车内抢救物品的品种和数量,满足了院前急救实际工作需要;将各类急救物品统一编号、定点放置、变“随身管理”为“随车管理”,有效地缩短了急救出车时间,使急救物品放置有序、方便检查清点、便于使用,有效地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工作效率。表1显示应用系统追踪法进行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管理实施后院前急救呼叫发车时间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变原有排班模式,使每辆救护车的跟车人员相对固定,避免了频繁交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院前急救抢救药品管理质量进行多种形式和维度的及时督查,营造了全员参与管理的氛围,强化了工作责任心,制度和规范真正落实到位。表2是急救物品完好率和急救物品过期情况检查得分,显示对院前急救抢救物品的系统追踪管理后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了100%。
表1 急救物品系统追踪法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呼叫发车平均时间
表2 急救物品系统追踪法管理前后急救物品完好率和急救物品过期率
采用系统追踪法对院前急救抢救物品进行过程质量的追踪管理,从多个环节和层面追踪剖析出系统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员工从被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针对用系统追踪法找出的存在问题,经全科人员反复讨论、修定并实施的整改计划实用可行,成效明显,有效地提升了院前急救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急救物品完好率,对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安全、有序进行有重要作用。
1 韩丽琴.追踪法在护理质控中的应川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4,123(5):366 -367.
2 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 -3.
3 易艳.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 -20.
4 刘文晖,干永丽,赵翠梅.静脉留置针在40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