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徽
“张夏会”标注金门新坐标
文|李 徽
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5年6月5日公布了一份当地民调显示,此前半个月在金门举行的“张夏会”获得了超过半数民众的肯定,大多数人认为此次双方达成多项结果,有助两岸关系制度化发展。
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5年6月5日公布了一份当地民调显示,此前半个月在金门举行的“张夏会”获得了超过半数民众的肯定,大多数人认为此次双方达成多项结果,有助两岸关系制度化发展。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此次金门之行推迟了3个半月,终于在5月下旬成行。在这3个半月时间里,台湾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未果,夏立言接替请辞挂印的王郁琦执掌陆委会。这些事情的发生,也使此次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增加了更多的看点。
金门,对于了解中国近当代历史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再远的缘由不提,距离“炮击金门”的硝烟散尽也不到60年。这座位于福建东南海上的岛屿,与厦门隔海相望,如果站在厦门“英雄三岛”上,两“门”之间的最短距离仅1.8公里。
1949年后,金门长期成为两岸军事对峙最激烈的地方,炮战曾持续20多年。两岸关系转向缓和后,金门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两岸交流的“前沿”。
自1990年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达成了以遣返刑事犯、打击犯罪为主要内容的“金门协议”后,从厦金“小三通”航线,再到两岸的全面“三通”;从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的试点,到2015年元旦开始实行的金门对大陆游客实行落地签注,厦金两地20多年来,始终参与并见证着两岸从战争走向和平,从隔绝走向交流,从对抗走向合作的整个过程。
对于此次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工作会面为何选址金门,曾有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体现以史为鉴,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其二,突出为民谋利,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将更多地惠及台湾基层民众;其三,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向前迈进须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展现克难前行的决心。
克难前行不是一句空话。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自2014年以来的确处于波折频频、困难重重的发展阶段。原本定于2015年年初在金门举行的第三次“张王会”,在台湾陆委会前主委王郁琦突然请辞的错愕中“临门喊停”。换帅,对于刚刚平稳运行起常态沟通机制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来讲,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张夏会”在半年内高效促成,成为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新的例证。在此背景下,此次“金门会”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看来,金门的两岸交流民间基础较好,容易增进双方共识,营造好的氛围。此外,在此会面是非常便捷和经济的安排,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和经济成本。
2015年5月23日下午,当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通过“小三通”客轮,只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金门。
金门的两岸交流民间基础较好,容易增进双方共识,营造好的氛围。此外,在此会面是非常便捷和经济的安排,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和经济成本。
2015年5月2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参观金门酒厂,亲身体验酿酒工作
在金门,张志军面对的是一轮高密度行程,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他与夏立言举行俗称“张夏会”的第三次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工作会面,还与金门县长陈福海会面,与金门各界代表座谈,走访基层民众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
这是2015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二次在台湾举行工作会面,张志军也将见到自王郁琦之后的第二位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接任台湾陆委会主委之前,夏立言的职务是台湾防务部门副负责人。
“2014年2月在南京,我与你的前任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双方应下这么一个决心,决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相信这也是历经风雨沧桑的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张志军与第一次见面的夏立言除了叙“旧”,也用一句大白话,说出了现在两岸同胞共同的心愿。
张志军提到,自2008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现在厦金两地“已经从炮声隆隆的战场,变成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前沿。”
夏立言则表示,在金门举行的“张夏会”,特别能彰显近年来两岸制度化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以对话取代对立、以沟通增进了解、以合作缔造双赢”,共同促进及维系两岸和平稳定、正确路线的正面效益,这对两岸良性互动、务实面对彼此、增进双方互信与化解歧见,具有深刻意涵。
在此次会谈中,张志军与夏立言都提到了“九二共识”,在台湾正处于2016年1月“大选”前的关键时期,两岸事务主管官员在工作会面时不约而同地提及“九二共识”,也意在巩固加强“九二共识”对于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意义。
张志军与夏立言会面后,国台办即在当天下午举行了记者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介绍说,此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的背景下举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持续走下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两岸双方首次在金门进行沟通与对话,通过今昔对比,更加体现出和平发展局面得来不易,两岸同胞应该更加珍惜。
虽然是一次大陆和台湾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坐而论道”,但此次“张夏会”解决的一个最重要议题无疑是金门的“民生”。而在众多困扰金门的民生问题中,吃水用水显然是最迫切的一个。厦金引水,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为水所困的金门,却因为台湾方面的种种原因,无法从近在咫尺的厦门获得帮助。2015 年1月,台湾《中国时报》应景地做了8期金门专稿,其中第7章标题《金门好渴 厦门引水最佳选项》专门针对饮水问题采写了专稿。
过去的金门水是战略物资,是受管制,而且涓滴必较。如今的水,则是牵动民众生计的头等大事。目前金门用水主要来自各地水库储水,基本上还可以维持当地的民生用水,如果要因应未来的大型开发案的进行,以及工业用水,加上大陆游客可能发生大量用水需求,则有可能出现不足的现象。
据金门县长陈福海透露,金门近年来缺水问题日益严重,降雨量更创下20年来最低纪录,水库几近枯竭、地下水盐化,加上游客日益增长,金酒公司需水量也增加,都让金门面临限水危机。因此有台媒指出,从厦门接水、买水,则是可能的腹案之一。
2015年5月24日上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一行参观金门田埔水库,了解金门向大陆引水工程进度
此次“张夏会”中,双方共达成了10项共识,包括解决海漂垃圾问题、非法抽采海砂问题,以及两岸渔业交流合作问题、陆客中转问题、对台小额贸易问题等,件件攸关民生。而金门供水,则首当其冲。
显然,张志军个人最为关心的也是“水”的议题,他不仅冒雨赴田埔水库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更是频频发问,“金门年降水量多少”、“地下水打到多深”、“水质如何”、“水库的水从哪儿来”面对现场的记者,张志军表示,实现大陆向金门供水是金门乡亲们想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水价等已基本谈妥,下一步要加紧完成合同的签订并争取尽快完工,“走完最后一里路”,早日实现“同是一家人,同饮一江水”。
近年来,金门的“水困”之所以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岛内某些人“政治挂帅”极尽阻挠。张志军在金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但不要把民生问题政治化。有人说金门引的是“政治水”,但如果一条水管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怕?”远水解不了近渴,金门在地理环境上与福建较为接近,有天然的优势。“解决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才是我们为政者努力的方向。这番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民众的顾虑,让大家安安心心地饮用大陆提供的水。”
2015年5月2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参观台湾一来顺贡糖店
相比上一次张志军的台湾本岛之行,此次金门之旅,可谓“深度游”,不仅实地考察金门向大陆引水工程项目,还走访了金门酒厂,“一来顺贡糖”与“金合利钢刀”,更获赠了一把“金合利”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增栋赠送的“勇士之刀”。
2008年以来,生活在金门的百姓似乎更加融入了大陆的工作生活圈。在金门生活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就是典型的例子,他除了开出租之外,每个月都要跑几次厦门推销当地特产金门高粱酒,一人兼做三份工,除了开出租之外,其他两份工作全都与大陆有关,这也许就是金门百姓缩影。
依靠与大陆的频繁互动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金门的经济发展在台湾地区名列前茅,当地民众的幸福指数连续3年位列全台第一。根据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公布的调查数据,台湾的离岛—金门县与连江县民众的幸福感,比台湾本岛县市来得高,金门县、连江县蝉联冠亚军。
2014年12月25日就任的金门县长陈福海在他题为《立足金门 连接两岸》的施政报告中指出,金门将是两岸快速发展的自由经济和平发展的基地。透过金门既有的地理优势,扩大与大陆的互动,将金门的经济繁荣全面延伸,包括扩大与大陆在文创产业、绿能科技发展、医疗平台、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为金门新发展奠定基础,使金门成为两岸自由经济贸易示范区,共同缔造两岸更加美好的家园,都过更加美好生活,成为“两岸一家亲”的最佳写照。
张志军的金门之行,时间虽短却具有深度和广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萍指出,此次“张夏会”,既是台湾大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一次在金门正式会面,也是国台办主任第一次登上金门岛。两岸关系和缓后,尤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来,金门与厦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厦一家亲”已经走在“两岸一家亲”的前列。因此,此次“张夏会”展示了双方热爱和平“铸剑为犁”的善意和诚意,更蕴含着双方对两岸关系发展、实现“两岸一家亲”的期盼。
台湾陆委会委托第三方在2015年5月28日至30日就“民众对两岸事务首长互访与两岸关系之看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1%的受访民众肯定“张夏会”,认为有助提升处理两岸事务效率;53.4%的民众认为双方达成多项结果,有助两岸关系制度化发展。
2015年5月24日下午,张志军结束金门之行返回大陆,“和平稳定”、“和平发展”、“为民谋福”,成为他面对媒体谈话的三个关键词。
而谈到台海的和平稳定时,张志军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不要等到路灯熄灭的时候你才感受到它的存在,不要当和平失去的时候,才感受到它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