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二战后期,美日在投降问题上似乎达成了一种“不好说太细”的默契。对于这段历史,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原来,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间里,美日双方一直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当时,日美驻瑞士的代表经常在酒店角落或无人的树林间交谈媾和条件。德国投降次日,日本天皇就得到了驻瑞士秘密使团的报告,说美方应允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为日本提供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照顾”。
美国对日本突然“松口”的原因十分复杂。按照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约定,德、日两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同盟国不得私自与之商量投降条件。罗斯福总统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然而,罗斯福在1945年4月的去世,让这一原则发生了微妙的松动。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相当强大的亲日势力,他们认为,美国在战后需要日本保持适当的势力,以抵御苏联。亲日势力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这一想法在杜鲁门接任罗斯福后立刻得到了采用。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优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但这种“优待”也给日本造成了错觉。时至今日,日本国内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当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玉碎”,为日本挣来了其战后获得的“优待”。这种歪理其实就是安倍一再重复的“感恩”所想表达的意思。可以说,那场不彻底的无条件投降,为今天的日本右翼歪曲历史提供了温床和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