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今天,标准化生产是所有企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它要求统一的零件、统一的配置,甚至工人要有统一的动作。这种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全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美国发明家埃利·惠特尼因为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贡献而被后人称为“标准化生产之父”。可是,这位发明家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这种划时代的理念却给美国带来了上百万的伤亡。
1765年12月8日,埃利·惠特尼出生于马萨诸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心灵手巧,特别喜欢摆弄各种机械装置。在他10岁的时候,莱克星顿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民在经过8年的艰苦斗争之后,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可是独立后,美国虽然在政治上挣脱了枷锁,在经济上却没有很快繁荣起来。
正是在这个大形势下,惠特尼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17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惠特尼来到了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庄园的主人经营着一个棉花种植园。美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棉花生长,可是,脱棉籽的工作当时是由黑人奴隶手工完成的,而一个奴隶一天下来也只能加工一磅棉花,这使庄园主无法大量种植棉花。
惠特尼知道后,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十几天后,他拿出了一个轧棉机的模型。这个机器主要由两个滚筒构成,一个滚筒布满铁牙,可以抓住棉花,将其与棉籽分开,另外一个筒上面则是很短的硬毛,可以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用这种机器,一个人一天就可以轧出50磅棉花,工效提高了整整50倍。这个发明让庄园主非常高兴,因为这就解除了种植棉花的后顾之忧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少种植园主闻讯而来,在观看惠特尼的轧棉机之后,纷纷提出订货的要求。这下惠特尼可有些犯难了,因为他根本忙不过来。怎么样提高生产效率呢?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轧棉机的所有零件都统一成一样的尺寸,那不就可以利用机器设备大量生产,统一安装了吗?
几经试验,惠特尼实现了自己的这种想法,生产出了大量的轧棉机,并销往南方各地。在他逝世的1825年,这种轧棉机已经在南方的种植园普及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种技术上的成就,却对当时美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在建国前,奴隶制曾经十分盛行,建国后,这种不人道的制度受到了广泛的抨击。当时,北方各州纷纷宣布废除奴隶制。在南方,废奴运动也日益兴起。美国国父华盛顿在遗嘱中明确要求他的后人必须给他的庄园中所有的奴隶以自由。此外,独立前南方的种植园之中主要用奴隶来生产烟草并销往英国,但是独立后,由于英美交恶,这项贸易陷于停滞。经济的困境加上道义的压力,很多种植园主正在考虑废止黑奴制。
正在这个节点上,惠特尼的轧棉机横空出世,使棉花成了最适宜奴隶劳动的农产品,种植园主们迅速扩大棉花种植,同时不断购入新奴隶。南方奴隶制经济迅速起死回生并进而成为经济的主角。在当时,采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的利润远远超过制造业。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展,南方成了“棉花王国”。在美国西进运动之中,为利益驱使的南方种植园主拼命要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领土之中。棉花种植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隔阂进一步加深。1861年,美国内战终于爆发。
当然,战争并没能挡住这种标准化生产理念向其他部门的扩展。内战后,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标准化生产理念的天下,企业家们用机器生产出大量各种各样的标准件,组成各种工艺复杂、高效的机械。步英国的后尘,美国的工业革命以一种后来居上的态势蓬勃地发展起来了。不久,这种理念就走向了全世界。
虽然不能说,造成上百万伤亡的内战就是由于标准化生产引发,但毕竟和这种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后世有学者叹道:如果这种标准化生产的理念能够晚几十年出现,或许美国就不会陷入内战的漩涡了。社会的发展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偶然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