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今,工业4.0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也有望将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搭乘这一快车以实现构建“制造强国”之梦。传统生产制造行业在进入微利时代的情况下,如何抓住工业4.0的发展契机,实现转型升级?在此形势下,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又会有哪些机遇?
钢铁材料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五矿集团董事长周中枢表示,当前,钢铁流通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推动钢铁流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良性市场竞争秩序任务紧迫。他认为,钢铁流通行业发展陷入困境,除了受到宏观经济放缓、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低迷等外部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行业自身长期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买方市场环境。他认为,当前,钢铁流通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在国家积极推动依法制国的大背景下,推动钢铁流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良性市场竞争秩序任务紧迫。周中枢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钢铁流通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推广,重树行业诚信。近几年,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配合商务部起草了多项金属材料流通诚信体系建设的行业标准,建议继续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加强现有标准规范的执行和推广。②建立行业数据统计体系和机制,加强基础数据整合。由政府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参与配合,建立钢铁流通行业数据统计体系和机制,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钢铁流通企业的基础数据,为制定、调整行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与指导。同时,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开展钢铁流通行业数据统计和研究工作,监测行业发展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数据服务。③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行业协会牵头在全国推广钢铁流通企业分级管理贯标工作,以此为切入,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④加强行业协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按照流通企业贯标获得的级别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为经营实力强、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促进流通企业提高商业诚信水平,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矿集团总经理何文波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制定“走出去”国家规划,明确矿业投资重点区域与品种,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清晰的战略指引;同时要组建大型国际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优化海外存量资源,降低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风险与成本。为保障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改善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困境,培育世界一流矿业公司,他建议:一是制定“走出去”国家规划,明确矿业投资重点区域与品种,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清晰的战略指引;二是出台“走出去”的国家法律,如“中国海外投资法”,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三是成立“走出去”专门协调机构或常态化机制,统筹负责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协调工作与政策落实;四是组建大型国际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优化海外存量资源,降低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的风险与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晓芳表示,要渡过这个钢铁业必须经历的、艰难的新常态,中国钢铁业要做的功课很多。张晓芳建议:第一,要整合資源。加快内外资源整合,将内部产业优势集中,使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优势资源的集中发力;外部资源整合是与上下游产业链联合,整合市场资源,构建战略合作供应链,使终端用户需求得到个性化满足。第二,要学会借力,造船过河不如借船过河。在国家大力推动国企改革之机,钢铁企业要借机而动,抢抓机遇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等。第三,要面对新形势,必须加快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内部管理的变革,通过企业改革创新形成倒逼机制,以改革激活、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第四,不仅要向比自己优秀的钢铁企业学,更要善于向钢铁以外的优秀企业学习,学习这些企业的创新力,进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力。张晓芳认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钢铁业必须抓住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机遇,加快走出寒冬。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特钢董事长钟崇武表示,我国铁矿资源的先天赋存状况决定了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难度大、空间小,想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挽救目前铁矿企业的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通过减轻铁矿企业的税负,挽救部分绿色铁矿企业,增强抵御进口矿冲击的能力,维护钢铁产业链安全是十分必要、合理、可行的。为了稳定就业,盘活铁矿企业大量存量资产,维护钢铁产业链安全,保护国民财富,钟崇武代表特别建议:合理减少铁矿企业税负种类、数量。参照煤炭、石油行业,对铁矿资源税计税方式改从量为从价计征,并制定适宜的税率,取消铁矿资源补偿费;适度扩大铁矿企业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范围,如允许企业将购置资源的费用视同加工企业购置原材料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从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扣;坚决清理各项不合理收费。
稀土材料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表示,当前我国北方轻稀土开采利用率仅为10%,而且还在将稀土矿作为铁矿来开采,导致大量浪费;同时,稀土开采方法不环保,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特别是黄河流域隐患严重,必须尽快治理。
为加强我国稀土资源保护和稀土高效平衡利用,沈保根委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对稀土重要性的战略认识。明确将稀土等元素列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元素,尽快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一步完善稀土矿开采权许可证的审批制度。
二是明确内蒙古白云鄂博主、东矿为稀土矿的定位,不再以铁矿为主加以开采。从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稀土的实际需求出发,尽量少开采甚至不开采高品位稀土原生地质矿产资源,提高稀土采选利用率。尽快抓紧评估、研究并落实以不含稀土的褐铁矿等矿石替代白云鄂博主、东矿的原生铁矿石的可行性方案,在实现对稀土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尽量做到不影响包头的钢铁生产。
三是尽快开展包钢稀土尾矿坝中稀土二次资源再利用价值和技术途径的研究,逐步实现利用尾矿稀土资源代替原生稀土资源生产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大幅减少稀土原矿的开采量。
四是加强重稀土资源的节约利用研究,高度重视对我国独有的离子型重稀土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五是利用原生轻稀土矿中镧、铈、镨、钕等元素配分基本一致的自然属性和共伴生的特有性质,加速推进资源节约型共伴生稀土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扩大高丰度镧、铈、钇等元素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在实现稀土资源高效平衡利用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稀土元素分离,避免或者减少稀土元素分离过程所产生的大量酸碱废液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
六是放射性元素钍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元素。钍元素是清洁的可裂变燃料并只能作为反应堆的核转换原料使用,对于我国清洁能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家能源安全出发,对钍资源进行战略性的原矿储备,减少或停止白云鄂博主、东矿的开采,防止钍放射性污染的扩散。加快开展对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布局基于钍基核电站的前期研究工作,尽早发挥钍在我国清洁能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3D打印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认为,3D打印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它显示出来的很多特点用传统工艺很难完成。“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骨骼大小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有些骨骼的形状是非常怪异的,是非常不规则的形状。减材制作可以制造出来规则的形状,但是制作不规则的形状,传统工艺就变得非常困难。而3D打印在这个方面是优势。只要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图形,一次就可以打印出来,整个流程非常简单。另外一个优势,也是在医疗创新研究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就是它可以做成不是实体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带有孔隙的海绵形状,如果把这种内置物放到骨骼之间,相邻的骨头可以长到这个孔隙里,可以和它融成一体,这个优势恐怕是传统工业的任何产品都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对它特别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表示,工业互联网这个话题,可以视为中国制造未来的一个机遇。黄建平认为,当今制造业出现了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机遇,这种机遇出现以后,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与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一次与西方先进水平最接近。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3D打印技术目前在全球的运用,中国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以智能化为标志的升级转型,我们是可以抓住这次工业升级转型机遇的。
绿色建材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彭寿表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现有建筑材料,在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彭寿针对如何推进新型建材和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健全节能建筑标准和分布式发电体系。尽快完善节能建筑標准体系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电规划,完善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程。加快制订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第二,将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等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鼓励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光伏技术产业化,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提升我国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完成我国能源、建材、玻璃和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第三,建议政府制订相关法规政策,淘汰落后传统建材,比如低标号水泥、高耗能砖瓦、低质普通浮法玻璃,改变挤占有限土地资源,使用晶硅电池建设大规模地面电站的现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先进制造业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震宇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张震宇认为,“我们必须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
张震宇认为,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对高端制造业环节的吸引力不够。产业发展理念相对落后,适宜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尚未形成。培育先进制造业需要采取新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但我国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尚需深入,发展先进制造业并未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创新创业体系尚不完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高端人才支撑相对薄弱,人力资源优势亟待开发。
他认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要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重点、支撑体系、政策措施等方面突破思维定式:
一是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建议成立高规格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协调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法律法规,整合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资源,梳理确定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等可以实现优先突破的领域,明确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和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二是健全环境优化机制。先进制造业对发展软环境要求更高,政府部门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环境。强化规划导向,建立区域优先发展产业产品目录,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完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关键环节瓶颈制约,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三是完善企业融资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多层次资本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强化财税政策体系。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产业支持资金,实现重点支持和重点突破。五是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围绕重点领域搭建一批先进制造业支撑平台。六是构建人才体系。引进培育一批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以及创意、创新人才,为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