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柴静的《穹顶之下》刷爆朋友圈,这一话题使得环保问题受到空前的关注。在紧接着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产业作为解决环保难题的举措之一,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的话题。新能源产业会被代表委员寄予怎么的厚望?代表委员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厚望:新能源产业将对环保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小琳发言表示,能源关系民生发展,此次报告提出“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为能源企业发展给出了清晰指南,为节能减排指明了方向。此外,李小琳表示要保障能源行业长远发展,还需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规范能源企业发展运作;要保障能源高效供应的同时,使能源行业成为节能减排主力军。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雾霾调查中提出的解决方式都是对原有的化石能源进行量的转变,而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用清洁、安全的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他认为,加快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解决雾霾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他提出“渔光一体”的新思路,即在丰富的养殖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水产养殖和光伏产业上实现领域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新能源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上将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4年工业用电量需求有所下降,同时,我国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迫使发电企业不断提高排放标准,双重压力下电企未来发展也面临“新常态”。傅育宁建议,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武钢表示,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能够满足能源改革升级换代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达,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在降低。但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仅占到整个能源消耗的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这就说明在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未来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他强调,必须重构能源价格,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方能破解“十面霾伏”。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建议,把由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可以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生态路、环保路、宜居路、幸福路。通过输出中国生态文明,续写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华美篇章。
建议:强化政策扶持 安全发展核电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正在迅速前进,而其背后需要政府与企业多重努力。他表示,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力量,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着良好作用。不过他也指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西部大面积建设,消纳能力有限,往东部送线路建设跟不上,送不出来,很多‘弃光现象,给企业带来损失。”“传统电力能源结构需要有新能源结构比重提升,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结构。”他这样表示。南存辉表示,希望政府加强资金支持,更好地保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表示,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能源的需求会不断上升,扩大清洁能源特别是核能的使用,将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不平衡,核电站应放在最缺乏一次能源的地方。陆启洲表示,内陆核电从我国能源布局的角度来说是需要的。在内陆就近建设核电站能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节能环保做贡献。通过各方面的论证,只要内陆核电能确保它的安全性,民众能理解、接受,那么内陆核电是能够造福人民、并且为改善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做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表示,在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源刚性需求及节能减排的刚性要求硬约束条件下,核电替代效应最强,应该规模化发展。他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核电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中的支柱地位,实现规模化发展;按照“同一厂址,同一技术路线”的原则,以沿海扩建项目为重点,用具备第3代技术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术填平补齐,以推动核电产业整体上的健康、有序、不间断发展;将内陆核电建设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争取“十三五”初期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表示,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建设核电强国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当前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能源发展无可替代的战略选择。他表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速的放缓、发展模式的转型、厂址资源的枯竭,沿海核电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而我国通过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区域内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核电发展重心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是必然趋势,内陆核电是我国核电发展无法回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委员、保利协鑫能源控股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包括新能源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问题;能源发展主体多元化,能源安全的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发展制造业强国问题;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物联网)推动产业进步。
动向:移动能源产业未来3年直接市场规模超8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把握移动能源这一战略机遇,鼓励和扶持这一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绿色产业,将其打造成像高铁、水电一样的中国优势产业。移动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关系,就像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一样。它包括可移动、可穿戴的太阳能发电,也包括离网的分布式发电。移动能源的核心技术就是薄膜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就是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可携带。李河君表示,移动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移动能源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在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5大领域,直接带动电子、玻璃、钢铁等85个行业,改变了传统能源的运输和发、输、配、送方式,从而使人类工业化流程再造。这是一场不亚于互联网变革的人类能源利用的革命。他表示,移动能源的技术已经成熟。现在,薄膜发电的转化效率已经超过30%。據测算,未来3年,移动能源、薄膜发电的直接市场规模超过8万亿元,是汽车产业的3~5倍,将会形成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其他:治污“3大战役”齐头并进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当前中国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3大战役”,相比广受关注的空气污染,其实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高吉喜说,雾霾形成表面上看主要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但深层次来看,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产业,能源需求不一样。高吉喜指出,相比已经得到足够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高吉喜说,空气污染因为空气流通性问题,只要措施得当,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但水污染治理难度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难得多,特别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长,难度更大。此外,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更大,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