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面面谈

2015-04-23 10:56孙晓霞
新材料产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先行科技成果纳米

孙晓霞

导语:目前,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新材料产业作为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摆在新材料产业企业、技术人员、服务机构等相关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才让: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才让表示,目前,我国对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在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较好的安排。但是,研发与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企业和社会转型升级急需技术极其缺乏的现象仍然存在。据国际权威机构测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5%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才让指出,从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一般有3个阶段,其一是理论与基础研究,其二是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其三是实际应用。只有贯通3个阶段,才能形成技术创新的链环型通道,大幅提高实验室技术的实用率。才让强调,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哑铃结构”的现状,必须对以下3个方面要有清楚的认识: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实现实用技术的物化无疑是正确的,但要格外注意的是“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公共需求,如前瞻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研究必须要由各级政府来主导和实施;其二,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是期望企业成为投入和应用的主体,但现实中如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跨行业的平台性技术,新兴领域、新业态技术与模式等,单一企业难以承担,特别是行业集中度低的产业更是如此;其三,我国过去采用“引进拿来,用市场和资源换技术”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众多事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瓶颈制约技术、产品和装备,必须靠自己。

为此,才让提出以下2点建议:第一,科学整合和盘活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重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构建网络化国家基础研究体系;以中立和社会公益性为原则,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由国家或专门组织来规划技术领域和研究方向,确定研究目标和过程监督考核;聚集精英人才,赋予宽松政策,持续财政支持,潜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实现重大科学发现和原创技术突破,使中国科技真正跻身世界前列。第二,通过新建或改造方式,培育一批专门机构,致力于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转化,跨越从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的“死亡谷”;应借鉴德国佛朗霍夫协会、日本硅谷、台湾工研院等的经验,通过政府规划设立,采用类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交叉学科、跨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推广平台,以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综合国力的增强作出重要贡献。

周恒輝: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解决5个“可行性”问题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周恒辉,同时作为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北大先行”)副总经理,谈到科技创新别有体会。周恒辉说,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投入巨大,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均处领先地位,但是整体看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和国民经济关联度小,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投入产出比不匹配、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在周恒辉看来,一项科技成果是否有转化价值,必须要解决5方面“可行性”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原理可行的问题,这大都是分散在大量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中的科研成果所关注的问题;第二,是否能打通工艺,即工艺的可行性问题;第三,工艺问题解决后,是否能解决工程的可行性问题;第四,产品是否被市场认可,即市场可行性问题;第五,产品是否可以带来效益,即产品的经济可行性问题。周恒辉指出,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都必须面向市场解决这5方面问题。因此,从论文、专利、项目鉴定等众多的科技成果中,筛选出能够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最首要的一步,而从技术走向产品也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恒辉结合在北大先行的创新体会,对科技创新做出了具体的解读。北大先行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基础研究优势和北大先行的产业化技术优势,形成优良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模式。首先,明确企业的生存价值。北大先行“服务于人类的可移动能源”这一准确的企业定位,决定了其技术战略和创新范围,为其系列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奠定了基础。其次,凝炼企业的创新方式。北大先行思路明确的技术管理路线,即在技术平台上研究开发,确保了北大先行“从创新构思至产品市场”高效运作通道的构建。最后,战略地联合上下游。北大先行通过与关键客户共同开发产品,带着新产品的需求参与供应商个性化产品的延伸,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拓展了北大先行的发展空间,成功地实现了新产品推广的多赢模式。

周恒辉说,多年来北大先行秉承一脉相通而又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理念,一直踏实、务实做事,如今已经逐步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3C电子用电池与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方面,成为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

肖澜:以联盟的形式有效服务科技创新

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简称“纳米产业联盟”)秘书长肖澜表示,产学研合作机制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他说,产业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机制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创新模式,对服务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肖澜以纳米产业联盟为例,在介绍其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纳米产业联盟定位于“4个面向”:面向政府部门,提供发展战略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方向和产业布局建议,成为政府工作的支撑体系和工作抓手;面向高校院所,通过整合政策、投融资和产业资源为其提供成果转化渠道与服务;面向科技企业,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为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上下游配套资源为其开拓应用市场;面向服务机构,可以为其提供专业信息、对接平台和发展机会。

肖澜指出,纳米产业联盟在推动北京纳米领域的科技创新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一,纳米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北京纳米科技协同创新。纳米产业联盟汇聚了北京纳米领域主要的科技、产业、政策和服务资源,可有效发挥其在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判断方面的专业性,制定符合北京资源禀赋的纳米技术路线图,从宏观层面对纳米科技创新进行协调指导;同时充分利用联盟推动协同创新的优势作用,有力支撑建设一流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第二,纳米产业联盟有助于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围绕企业和市场需求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是纳米产业联盟的重要职责,以市场和应用为牵引进行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快推动北京纳米科技成果的快速批量转化,将纳米科技最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和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的竞争力,体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三,纳米产业联盟有助于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纳米产业联盟筹建的纳米科技产业信息平台,将按照领域和阶段对现有纳米科技成果进行汇聚、对接、遴选和管理。纳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整合现有检测、研发和服务资源,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科技创新和创业门槛,提升北京纳米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李世元:科技成果转化的5点实操经验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理化所”)产业策划部部长李世元,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科技创新的工作实践,对中科院理化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实操经验总结为5个方面。

一是机制体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科院理化所就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来保障成果转化工作合法有序开展。这些制度明晰了国家、研究所、科研团体、个人利益关系,解决无形资产股权个人化的问题,股权参与分配,从制度上保证成果转化收益的一次分配和后续奖励与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与运营体系,打造相对专业化队伍。中科院理化所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了产业策划部,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策划、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职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经营团队,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上保障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

三是加强中试前期研究。中科院理化所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设立产业化基金、吸引地方政府或企业资源参与中试前期和中试开发,重点突破工程化关键技术和准工业化样机的研制。

四是集成优势资源,创新成果转化模式。中科院理化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成果产业化,探索符合不同区域、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产-研-学”模式,采取联合研发、委托研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研发,鼓励科技成果和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探索符合不同阶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和激励机制。

五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分类管理和评价。中科院理化所对评价体系不断探索,对技术、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内容、时间周期、工作结果体现形式等,进行了分类管理评价。

猜你喜欢
先行科技成果纳米
爱护地球我先行
神奇纳米纸
跟我说两句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蒋川先和柳大华
柳大华先和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