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秦皇岛因秦始皇而得名,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祭祀天地众神和入海求仙,也是秦始皇为巩固全国统一的一项措施。
秦始皇入海求仙的史事
秦得天下,与以往的改朝换代一样,也面临着在法理层面“合法性”的考验。商汤灭桀,武王伐纣,都是替天行道,讨伐有罪,“顺乎天而应乎民”。《诗经》说:“周虽旧邦,天命维新。”又说,“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夺取天下,治理天下,都要靠文治武功,文韬武略,秦始皇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史记·封禅书》说:“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日‘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这些史料说明,秦朝建立的初年,有人把战国时期邹衍创立的关于政权更替的“五德终始”学说献给秦始皇。秦始皇采用了这些学说,因此才认为自己的王朝是得到上天的保佑,得“水德”,颜色尚黑,把平民百姓称为“黔首、黎民”。这种貌似封建迷信的说教,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有积极意义,所以得到秦始皇的重视。
为了巩固秦对天下的统治,秦始皇巡游天下,到各地进行视察,并且祭拜神灵,刻石纪功。他到泰山去封禅的时候,受到鲁国遗民儒生们的拥戴和建议,但是,其中的说法不一致,不仅有繁文缛节的嫌疑,并且秦始皇有被摆弄的不快,“由此绌儒生”。儒生听说秦始皇在祭祀泰山的时候,“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这种思想也为日后的焚书坑儒做了某些铺垫。
秦始皇还听说,渤海里面有三神山,不仅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其建筑、动植物也和大陆不一样,这对于害怕死亡的秦始皇很有吸引力。《史记·封禅书》说:“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三神山在“勃海中”,这是秦始皇来渤海湾的理由,也是秦皇岛有行宫遗址、盐山县有“千童城”的依据。
值得指出的是,“勃海”的“勃”字,是一个错讹字,它的本字是“郭”。“郭”只是一个专用地名的字,很容易在传抄之中错讹成“勃”字,再进一步古人命名一个地名,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南海、北海、东海、西海都是因为方位的关系而命名,但是,“勃海”,或者“郭海”,不是因为方为不同而形成的名称,是因为先有“郭”这个地名,才出现了“郭海”这个名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郭,海地,从邑,孛声。一云,地之起者曰郭。”所谓海地,是海旁有高地,航海、出海的人回大陆,比较早看到的标志,被称为“海地”,是高高的凸起。吴忱《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经过钻探,表明在渤海湾存在着“沧州隆起”,周围有凹陷区,并说:“一般凹陷区为500~600米以上,隆起区为350~450米以上,厚度相差100~150米以上。”这也是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沧州设立郭海郡的根据。
《山海经》:“东五百里,日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郭(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风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日仁,腹文日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晋代郭璞说:“郭海,海岸曲崎头也。”
郭,郭海,郭海郡,都是因为先有“郭”这个地名,然后才有了“郭海”的名称,再后来才有了“郭海郡”的行政区划。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日‘黔首。大醣。收天下兵,聚之成阳,销以为钟,铸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成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古人认为,最成功的事业境界是“治国,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边界到达了渤海边,设辽东郡、辽西郡,并且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朝鲜。《山海经》说:“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日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又说:“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列阳”就是辽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泰山之后,齐国的徐福(《史记》写为“徐市”)上书,忽悠他:“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有这样的好事,不用说秦始皇会动心,我们普通的大众也会心向往之。派人到海里去请求这些仙人,请他们赏赐一些仙药,以便能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派遣童男童女去“求仙人”。童男童女代表着纯洁与真诚,也代表着讨好神仙的意思。《西门豹治邺》之中讲述的“河伯娶妻”,虽然是一个污浊的巫蛊故事,但是,“报信”也需要童男童女。
四年之后,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二(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
燕国地理位置在神州的北部,在五行配属上属于“水德”、“黑色”、“北方”,这对于迷信的秦始皇来说,更有益惑的力量。卢生是一个能言善辩的燕人,秦始皇让他求的“羡门”、“高誓”都是传说之中的神仙,也是他们忽悠秦始皇的说辞。
秦始皇派遣的不止卢生一个人,还有其他的人:“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日‘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endprint
韩终、侯公、石生都是当时得到秦始皇重用的人才,他们出海之后,秦始皇没有在这里等待最后的消息,国家很多大事情需要他去处理。秦始皇从秦皇岛出发,到北部边防去巡行,后来一路向西从上郡,到了成阳。这个时候,一路入海求仙的卢生回到了秦皇岛,并且快马加鞭追到了成阳,他煞有介事地向秦始皇报告说,虽然没有得到不死之药,但是得到了神仙的指点,有一个图书奏上去:“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也顾不得问他如何长生不老了,就急忙派遣著名的将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出雁门,向匈奴一带的胡人进击,把内蒙河套以南的广大地区全部占领了。并且委派赵国境内的东垣城的赵佗等人,带领50万大军开辟南粤三郡。
事情很快就过去了3年,卢生一直陪着秦始皇住在首都成阳城,在秦始皇三十五(前212)年,卢生游说秦始皇说:“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燕,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这是一篇为自己不能获得长生不老药的开脱之词。卢生说,我们几次到海里为您寻求长生不老药,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关键是您身边有小人,有恶魔,妨碍您,让您得不到长生不老药。我有一个破解的办法,就是您必须神出鬼没,让一般人、甚至是危害您的恶鬼都找不到您的行踪,这样天上的神仙才能到来。假如您住的地方,谁都知道,乱哄哄的,神仙不喜欢,所以就来不了了。我们说的神仙,神通广大,他们跳到水里,衣服湿不了;钻进火里,身上热不了。能够腾云驾雾,独往独来,与天地一样万年不老。而如今您老人家,治理天下,非常忙碌,不能悠闲自得。因此,我们希望您住的地方,不要人宫里的人知道,这样才能获得神仙的青睐,得到长生不老的药。
秦始皇听了燕国卢生这番说辞,仔细一想,这不难办,自己的宫殿很多,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是很容易的,远比到渤海之滨去容易多了。
《史记》说: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成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锤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侯生、卢生一帮人欺骗秦始皇,事情败露是早晚的事情,谁也没有不死之药,更没有见过神仙。他们密谋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他们密谋的结果是日后不会有好果子吃。秦始皇的为人,他们逐渐有了深刻的了解,不是“以德治天下”,而是“依法治天下”,“不验,辄死”,秦国的法律不留情面,秦始皇本人每日批阅的文件使用扁担挑进来,批阅完了再挑出去;他批阅不完,谁也不能下班,夜以继日,一年365天,非常辛劳。这样的人,养生也谈不上,更别说求仙药、长生不老了。
两个人有了这样的“共识”,就达成了另一个行动计划:“於是乃亡去”,脚底下抹油——溜了。
【编辑:木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