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梅
【摘 要】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想象、类比、求同、求异等思维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注重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创新素质;第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关键词】构建氛围 注重实践 鼓励质疑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想象、类比、求同、求异等思维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多年来的一些做法。
一、要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与老师平等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让学生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就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有一种轻松感,能够自主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快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拥有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愉悦中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三是要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和分享学生成功的欢乐都传递给学生,用爱的情感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学生,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思想和体验、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以期共同发展。
第二,注重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创新素质
新课程理念倡导 “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师要注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在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创新。
教师有选择地采用探究性数学方式,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创设好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由现实生活导入学习内容,进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质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影响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需求。二是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加强指导。要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避免学生学习的无效性和盲目性。学生在自学质疑过程中,带着疑问、带着教师的指导,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理解教材,获取知识。同时,再经过积极思考、去伪存真,提出新问题。三是采取小组合作探索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新素质。在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展开小组讨论,①通过讨论自学中未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进而全面理解知识;②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规律或结论;③讨论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深化对问题的思考;④讨论并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其次开展合作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后,根据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信息、探索规律、发展思维。最后,交流小组合作探索体验,提出各自观点和结论,展示探索成果,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我们都知道,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人的思维方式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发展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起点、多方向地要求学生展开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体办法:首先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个条件,再根据“条件”推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最后通过分析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路。
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疑”是人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学生质疑问难,是创新思维的种子。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发言,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或疑问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想方设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内心主动质疑。教师只有点燃起学生主动设疑的欲望,学生才会有新的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已有经验”和“新知”相互作用,这样才会对“新知”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情感体验,并使学习动机得到内化。
这样,学生在质疑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取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总之,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广阔领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智慧在数学课堂中灵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