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森林+陈鹏
为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更好地进行学分制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本科生学业规划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围绕专业指导这一工作重心,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各专业学生中实施“学业方向导师制”,在学生入学后指定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增强专业教师与本专业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本专业,并能在导师的辅导帮助下更好地成长。
针对如何更好地深入理解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业导师指导效果,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学业方向导师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明确专业及学习的目标方向
新生初入学时,在适应大学专业定位以及专业学习等多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和困惑。通过导师的指导,大一新生有了初步的学业方向。对专业有比较宏观的理解,使其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大方向,大二至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在专业课学习、实践。实习和就业方向上存在困惑,部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专业目标和专业知识感到迷茫,缺乏正确引导。学业方向导师可以通过充分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在目标方向上给予指导。
(二)指引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
由于刚刚进行角色转变,大学课堂与高中的几乎完全“填鸭”式的喂哺授课方法可能会截然不同,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及空间会更多些。大学里,每一学期的课程门数较多,每一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和需要重点掌握知识点也较为繁杂,而平时又几乎没有小考试,学生们无法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心理健康成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宿舍矛盾、同学关系大到与社会的接触及人际交往,导师可以言传身教,更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心里的困惑,摆脱不良的心态,能积极健康地学习生活。
(四)鼓励并指引学生继续学习深造和就业
方向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并在学习及备考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就业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和建议。
二、具体的学业指导的方法
(一)师生的沟通方式
在具体指导时,师生双方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座谈会、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甚至聚餐、野外拓展等方式进行多次交流沟通,由于导师皆为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下这个便利条件和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充分沟通。
(二)指导的基本思路
首先,熟悉并了解学生。通过首次专业方向导师宣讲会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随后在师生双向选择结果公布后,及时创建导师QQ群,建立通讯录,成立学习小组,并借用学院会议室进行首次小组成员见面会,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随后的指导过程中不断通过一对一面谈和其他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其次,根据所带学生实际状况,在学院的相关文件指导下,制订出学年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进行细化。然后布置本组成员的假期及学期任务,并对学生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互动,在整个大学期间,动态更新实际的指导方案。
(三)指导的基本方法
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导师可以根据自身及学生的状况设置相应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指导,即分类指导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将学生分为备考国内研究生、出国留学、就业、创业这四类,然后再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活,渐进式引导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大一重在思想教育,为学生指路,树立专业思想,掌握适应自己的大学课程学习方法。大二重在专业的深入感触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并参与相关竞赛。大三重在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就业择业等问题的指导。大四重在就业问题及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
三、指导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导师工作内容的困惑
导师制是一项创新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可能对指导内容及方式存在一定的困惑,往往拘泥于格式,不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难以取得指导的最佳效果。
(二)导师工作时间的把握
方向导师均是专业教师,每位导师都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量,如何协调日常教学工作和导师工作的时间安排,也是指导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学生管理的问题
导师制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件获益匪浅的事,但是仍会存在极个别学生不尊重指导教师、不配合导师工作的现象,而方向导师遇到此类问题时不知该用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解决。
四、关于导师制管理的建议
导师工作是对辅导员教师工作的辅助和补充,并不能取而代之;另外导师工作要在专业教师保证自身教学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指导效果。针对导师制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指导教师工作需要明确工作量,从而达到对方向导师的有效激励。
(二)学业导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导师与班主任之间的相对分工。这样不至于使二者对自身的工作产生混淆。
(三)在具体指导方面,应允许导师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对指导的形式和次数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在指导方法上提倡教师要大胆地创新。
(四)导师的管理应强调效果和学生的真实反映。由于导师制是一个创新性实践,导师应在指导过程中和收到相关反馈后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使得导师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导师制下对学生也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加强导师制的管理。
作为一个创新性事物,方向导师制下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这一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