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燕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笔者在指导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通过“美”的吸引、“巧”的引导、“动”的交流和“护”的保障,使幼儿增长知识、开启心智、健康身心。
一、创设“美”的活动场面
“美”的活动场面不仅要有美学的特征,更要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创设美的活动环境,实施互动教学。如创设“手眼协调区”——绿色的藤架下悬挂着五颜六色的果实,吸引幼儿手眼协调地摘果子;“攀爬区”——形状各异、颜色缤纷的攀爬墙,吸引幼儿挑战攀高的极限;“车区”——不同大小、功能的车辆,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踩、踏、拉、蹬的锻炼中;“投掷区”——各具特色的投掷靶、套圈玩具,吸引幼儿投准投远……幼儿在“美”的环境中,享受着运动与成长的快乐。
二、提供“巧”的活动指导
“巧”的活动指导,不仅具有精心的设计,更突显活动组织的巧妙灵活。
一是了解幼儿,随机调整。在选择和确定各年龄班的活动内容时,具体的要求和侧重点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巧”设计时要在了解幼儿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个体差异。如在平衡区域开放前,教师先体验高低不同、切面不同(圆面与横切面)的平衡木之间的难度差异,在幼儿活动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给予适宜的干预或协助:大班幼儿更多是给予安全方面的提醒;中、小班幼儿则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大带小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
二是灵活组织,活动游戏化。同样是平衡区的活动,但不同的玩法效果却大不一样。如当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幼儿对所提供的平衡器械没兴趣,不想玩了,将注意力转到他处。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巧妙地设计了“海底打捞”的游戏,让幼儿从各种不同平衡器械上通过,用各种办法“打捞”物品。游戏化的户外体育区域不仅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是巧妙融合,温馨指导。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活动状态,我灵活运用指导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如“聪明的你是快乐速递员,相信你送的物品又快又好”“可爱的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稳稳当当走过桥”“一次跌倒不算啥,爬起来勇敢往前冲!”“铠甲勇士,我需要帮助,请帮帮我,好吗?”等。角色的扮演及教师的“示弱”既给幼儿予游戏的启发,又培养了幼儿勇敢、互助等良好品质。
三、采用“动”的交流形式
“动”的交流形式不仅具有体育的特质,更能激发幼儿大胆尝试和互动交流。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采用班与班交流、段与段交融和整体与部分交替的指导策略。
一是班与班交流。班与班的交流就是同一班的幼儿在一个单位时间只在一个运动区玩,采用班级负责制,每个班负责一个区域,形成两教一保三位一体的模式,幼儿均熟悉该运动区的玩法及规则并打破班级界限,在本年段里交流,幼儿动,教师不动。这种方法,既避免了因教师和幼儿对新的区域玩法和规则的不熟悉,又确保活动的效果及安全。班与班的交流让教师了解了同一年段不同班级幼儿动作发展的情况,引发了教师的反思,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二是段与段交融。段与段交融既打破班级的界限,又打破年段界限的交流形式,即同一个区域有大中小班幼儿共同参与的混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助幼儿的吸汗巾及佩戴的徽章有效地区分、了解幼儿的年龄差异和身体状况,并适时给予适宜的指导。
三是整体与部分交替。整体与部分交替是既有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活动,又关注部分或个别幼儿,因人施教,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为了让教师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可适时结合整体与部分交替的组织形式。整体集中是给幼儿动作发展以方向性的引领,部分集中就是整体集中的补充,是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最佳时机,通过示范、纠正、引导、鼓励,减少与同伴之间动作发展的差异。两种形式的相互交替,让每位幼儿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
四、增强“护”的安全保障
“护”的安全保障不仅具有关爱、呵护的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自护,是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重要一环。如活动前,不仅要排查场地、器械的安全,也要关注幼儿运动前的热身活动,以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活动中,进区前应看清区域标志和规则提示,戴上手环,离区时应收拾整理玩具,上交手环等;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合作、有序地收拾整理玩具,缓和幼儿身体各部位的紧张状态,避免幼儿绊倒、滑倒或磕碰,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的活动空间与活动权利,让幼儿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开朗、勇敢,学会了合作、谦让和互助。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和寻找科学、合理、适于幼儿发展的道路,让幼儿在自由的游戏和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