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教育可以综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各种素质,是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开发智力尤其是发展创造力的良好途径。本文将探讨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的。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能力;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73-01
一、感知能力
音乐是感受型的产物,音乐教育的第一步重在培养音乐感知力,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练耳训练而言,视唱练习在培养“音乐感知力”这个方面更容易实现。譬如说,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识读乐谱符号,通过准确、生动地再现曲调来感受音乐,建立良好的音乐听觉并获得积极的音乐审美取向;并且在识读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了对音乐语言各要素的积累。所以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欣赏、聆听来模仿和跟唱是常用的授课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用视唱材料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教学形式。
二、听辨记忆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因此练耳听觉训练对于听辨能力的培养是极有针对性的。在训练过程中,它不但要求“听记”,还要求“辨识”。因为这已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听觉”体验过程,而是一种吸收型的知识内化过程,要求学生将感知到的内容按照正确的知识定义予以归类、辨别。
所有的学习都基于记忆,笔者认为,背唱就是培养音乐记忆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熟记某个音程和弦、旋律片段、节奏型的感觉,在大脑里形成对应的音感,以便在第二次听到时可以准确辨别出来。
近年来,由于多数人对于音乐素养的重视,已经有不少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视唱练耳。笔者认为,这样的早期教育是十分具有优势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对孩子而言有助于开发智力,对社会而言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背唱属于“后天”强化和对于“先天不足”的弥补,如果有条件能够从小接受音乐素养的长期培训,对于训练敏锐的听记和辨认能力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三、音乐表现能力
视唱练耳学科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为目标,前两种能力的积累可以说是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的有力保证。因此,这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个强化过程,通过音乐的“外在表现”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首先,这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在正确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指点来予以完善,构成一个反馈-刺激并不断反复的过程。其次,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师应该把一些保持和强化音乐能力的科学方法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使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明确,听觉更精准。最后,只要把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播、音乐听觉训练与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在特定的情境中完美地统一起来,当学生在听、唱、练中有所顿悟时,学生也就会主动地进行“强化”活动。
除此以外,我认为这项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熏陶也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之于人们的教化作用就是审美教育,有感情的音乐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选取优秀的乐曲片段作为视唱、练耳的练习内容,以理晓之、以情动之,才能引领学生去感受整个过程;作为学生,应该毫无避讳地将自己所感知的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呈示、表达出来。
四、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美育并不是乏味的说教,或者靠教师的被动性灌输就能实现,它应该是寓于娱乐欣赏之中,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诱发学生去主动创造的。笔者认为,将枯燥的视唱练耳基础训练与经典的艺术歌曲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从艺术歌曲中对音乐形式、音乐体裁及风格等进行鉴赏和审美判断。可以说,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当在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选材上注重审美性。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可选取不同音乐形式、体裁及风格的艺术歌曲材料作为教学补充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分析、鉴赏、表现和创造,实现审美能力的最大化升华。由于视唱练耳学科具备听、唱、读、写完整的教学流程,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也更周详,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也更加直接和深入,逐渐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音乐审美力。
参考文献:
[1]吕丽娜.论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9(08).
[2]郑难力.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美育特性及途径[J].艺术教育,2014(09).
[3]蒋雪.音乐美心理情境探析——从视唱练耳学习谈起[J].歌海,2011(04).
作者简介:
杨文婷(199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2012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