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武红梅 杨万英
刘丽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研究证明[1],对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有成效的,而重点关注对首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一系列专业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良好的自我管理、遵医行为及病情控制情况是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本文对首次诊断为2 型糖尿病患者制定目标设定管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住院患者13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9 年WHO 与1997 年ADA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2)均为首次诊断为2 型糖尿病患者。(3)患者意识清楚,可顺利配合研究。(4)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并发症患者。(2)猝发心血管疾病患者。(3)心、肝、肾功能障碍者。(4)恶性肿瘤患者。(5)精神异常者。(6)不同意接受研究者。将136 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患者中男39 例,女29 例;年龄40 ~78 岁,平均(54.63±6.83)岁;大学文化17 例,中学文化28 例,小学文化14 例,文盲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0 例,女28 例;年龄42~80 岁,平均(54.80±6.75)岁;大学文化15 例,中学文化26例,小学文化17 例,文盲1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控制、口头叮嘱等传统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追踪患者预后情况。(1)心理疏导。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害怕、恐慌等负面心理压力,护士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需长期自主用药和自我调节,因此提高健康认知是极为重要的;可在社区开展糖尿病知识宣传栏、举办糖尿病专题讲座、制定糖尿病防治手册;还可采取集中授课、单独交流、多媒体、图片、病友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3)饮食指导。按照“一天总热量在各类食品中的分配表”,结合“每日摄入总热卡≈体重(kg)×活动指数(休息25、轻体力30、中体力35)”公式粗略估算每天应摄入的总热卡[3],科学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值。(4)运动干预。鼓励糖尿病患者积极活动,如健走活动、打乒乓球、太极等;同时注意监测心率、血压、血浆乳酸等,根据结果合理调整运动方案;督促患者每天坚持运动,每次40 min ~1 h。(5)用药指导。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就是毒品,一旦“沾染”就会上瘾,从而不配合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听信一些“偏方”或“秘方”,擅自服用一些无科学依据的药物,故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十分关键,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6)随访跟踪。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随访或社区门诊预约,每半月测定1 次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每月坚持测量1 次体重,并及时将测定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其护理干预优缺点,促使医患双方积极调整不足点,以取得更佳的干预效果。
1.2.2 试验组 目标设定策略及主要步骤参照相关文献[4-6]报道的方法制定,所有患者均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干预。
1.2.2.1 目标设定 主要步骤有:(1)确定目标。帮助患者认识其自我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障碍,确定行为改变的主要目标。(2)分解目标。针对患者选择的目标提供行动路线,细化目标内容。(3)制定“行动计划”。就选择的目标合作协商具体的行为活动内容、频率、强度和时间安排,一式两份,双方签字。(4)跟踪随访。约定随访的时间及内容,鼓励、促进患者落实“行动计划”。
1.2.2.2 强化知识和技能 患者设定目标后,发放教育资料,并根据患者设定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强化,如摄入能量的计算、健康饮食的选择和搭配、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场所、测量运动强度的方式、工作场所饮食应对策略、胰岛素的注射等,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障碍,完成任务。
1.2.2.3 跟踪随访 随访12 周,主要采用电话进行随访,自患者出院后开始计算,分别于第2,4,8,12 周进行。随访的内容包含:(1)咨询患者近期主要自我管理行为和目标行为变化。(2)询问患者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引导患者对障碍进行正确归因,提高和维持患者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3)鼓励患者进一步落实计划,促进其目标行为的实现和维持。(4)询问患者需求,增进相互信任,确定下一次随访重点和时间。
1.3 判定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对患者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知识的达标率予以评价(患者自主客观填写),主要包括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血糖监测的方法、以及体重、运动、情绪对血糖的影响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达标情况比较 例(%)
目标设定使患者会综合考虑其生活、工作、家庭和经济等因素,两者协商制定的计划不仅贴近指南要求,同时也符合患者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患者的这种合作式目标设定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大多数患者能够“积极”和“配合”设定行为改变的目标,并对“重要程度”和“完成信心”给予了较高的评分,说明这种方式设定的目标真实地反映了患者迫切所需,而且充分考虑了实践的影响因素,患者对完成任务自我效能非常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2 型糖尿病,据预测[7],到2050 年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同时,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其特征主要是血糖升高,而血糖水平的变化与人们的情绪变化、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因此,对首次诊断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系统、专业的护理干预,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长期坚持良好自我管理的信心,掌握正确的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达到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为首次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制订切实可行、专业有效的目标设定护理干预措施。
总之,目标设定不仅可以让患者实现目标的情境变得更清晰、具体,使患者的行为活动有据可循,帮助患者克服注意力分散或疲劳导致的障碍,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目标导向的行为并实现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强患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增进互信,强化患者的目标承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 Ichard JL,Sultan A,Daures JP et al.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glucose abnormalities in obese patients based on ADA(1997)and WHO(1985)criteria.[J].Diabetic medicine,2002,19(4):292-299.
[2] 徐文博,孙晓晶.老年2 型糖尿病病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42-2344.
[3] 丁久明.糖尿病人的社区管理与综合防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52-53.
[4] 吴前胜.目标设定在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 张妮娜,卢逢娣,阚 凯,等.住院2 型糖尿病病人健康信念模式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4):3887-3889.
[6] 赵正清.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59-61.
[7] 杨树峰,刘 宁.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968-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