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清 帅红梅 刘晓利
胡银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诊疗技术,具有诊断明确、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消化内镜结构复杂,材料特殊,精密度高,存在许多管腔,所以不宜高温消毒,只能采取化学消毒剂浸泡或低温消毒,又因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镜子少、使用频率高的现象,导致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问题[1]。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消化道是有菌的腔道,因此检查后的消化内镜会携带各种微生物,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微生物就会在消化内镜管腔内和表面滋生,所以,一旦消毒不合格,造成院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是院感潜在重要因素。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消化内镜消毒不合格而导致的感染风险也逐渐增高[2]。现阶段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对其结构缺乏了解及对清洗消毒流程的监控管理不当,缺乏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引发流程散乱、质量管理重视度不够、流程监管不严等问题[3-6]。这些问题又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强对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尤为重要。为此,我院2012 年10 月~2013 年12 月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并制定管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 年10 月~2013 年12 月我院320套使用过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灭菌,其中包括食管镜67 套,胃镜105 套,十二指肠镜55 套,大肠镜37 套,小肠镜22 套,胆道镜34 套。分三个阶段进行监测,第一阶段(2012 年10月~2013 年2 月)为卫生部有关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执行前期,第二阶段(2013 年3 ~7 月)为标准执行初期,第三阶段(2013 年8 ~12 月)为标准执行成熟期。标准执行初期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不合格100 套,原因包括消毒液及酶液未在有效期内31 套;当天不用的消化内镜消毒后保存时污染26 套;清洗消毒过程中未注意细节25 套;浓度不够6 套;检查前未了解病史,存在感染性疾病4 套;浸泡时间过短3 套;反复浸泡3 套;多次消毒1 套;未进行质量监测1 套。
1.2 研究方法 分析标准执行前期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原因,根据卫生部有关消化内镜清洗灭菌标准改进措施,每月由专人定期对消毒灭菌后的消化内镜进行微生物监测,对不合格的内镜进行详细分析,调查导致消毒不合格的原因,早日改进消毒工作,提高消化内镜消毒灭菌质量。
1.3 标本采集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 缓冲液从消化内镜活检口注入,然后用15 ml 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立即送检所取样液,行细菌计数及鉴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0 统计学软件,三个阶段各类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三个阶段各类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表1)
表1 三个阶段各类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套)
2.2 标准管理实施前后消毒灭菌的影响因素 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实施前消毒液及酶液未在有效期内31 套,保存不当26 套,清洗过程中未注意细节25 套,浓度不够6 套,有感染性疾病4 套,浸泡时间过短3 套,反复浸泡3 套,多次消毒1 套,未进行质量监测1 套。实施后消毒液及酶液未在有效期内1 套,保存不当2 套,清洗过程中未注意细节4 套,浓度不够2 套,有感染性疾病5 套,浸泡时间过短3 套,反复浸泡4 套,多次消毒2 套;未进行质量监测2 套。
3.1 影响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主要原因
3.1.1 消毒操作不规范 (1)反复浸泡、多次消毒、消毒液未在有效期内等,导致消毒效果受到影响。(2)管腔内有死角,未用毛刷刷洗管腔,刷子两边未见头,按钮和各孔口刷洗不彻底,残留污染物而影响消毒效果。(3)送镜容器非专业,消化内镜经手拿入清洗间,所滴液体污染地面。(4)护士素质低,医德修养缺乏,不按规范操作;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较多,而消化内镜不够,导致消毒时间不足、清洗不彻底。
3.1.2 多酶液及消毒液浓度不够 (1)多酶液浓度过低或选择不当,都会导致消化内镜腔道的污染物清洗不彻底影响消毒杀菌效果。(2)酶洗液未一人一换。(3)酶洗过程中交叉感染,导致消化内镜腔道中的污染物洗不净,影响杀菌效果[7]。
3.1.3 清洗消毒过程中未注意细节 消化内镜未经消毒或用已污染的纱布擦干镜子;清洗消毒槽用过之后未消毒,致细菌繁殖、污物残留;消化内镜操作后未及时清洗,因时间久了消化内镜上的污染物就会凝成块状,易致清洗不彻底而影响消毒效果[8]。
3.1.4 消化内镜保存不当 (1)消毒后悬挂于消化内镜主机旁,导致再污染,第2 天使用前未按要求消毒。(2)当日的消化内镜消毒后保存时被污染。
3.1.5 患者有感染性疾病 检查前未了解病史,存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人员清洗消毒时未注意到此点,因而未进行足够的冲洗,导致下次使用的患者受到感染。
3.1.6 浸泡时间过短 因镜子少,导致消毒浸泡时间过短。
3.1.7 未进行生物学监测 未对每季度所清洗消毒的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及记录,不知道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是否合格等。
3.2 加强消化内镜的消毒管理
3.2.1 加强消毒液的检测和管理 (1)2%碱性戊二醛每天使用前应检测其浓度,溶液及器械放在加盖容器中保存。(2)消毒液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3)酸性氧化电位水需现配现用,避光储存[9]。(4)内镜保存柜的管理也是重要环节,因微生物特别喜欢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因此,内镜取出后要将表面和内腔用高压气枪吹干,并用无菌纱布擦干,贮存于柜中[10]。
3.2.2 建立科学完善的消化内镜消毒清洗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由于消化内镜管腔长,手工清洗时很难将附着在腔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清洗干净,而清洗消毒工作站配备有无菌水过滤系统、高压水枪、汽枪喷射系统,能彻底清除污物,提高消毒质量[11],保障患者和消化内镜的安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要遵章守规,要按照消化内镜消毒清洗的规范进行,同时要将清洗和消毒责任真正的落实到位,从基础做起,提高消化内镜消毒管理的质量。
3.2.3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消化内镜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器械,其价格高,为了减少消化内镜维修率,延长消化内镜的使用寿命,就必须保证消化内镜清洗和消毒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消化内镜操作人员的责任感,避免人为造成消化内镜损害[12]。使用前后轻拿轻放消化内镜,避免消化内镜与其它物品碰撞,避免因工作疏忽大意导致消化内镜在使用前后受损。
3.2.4 消化内镜放入水中之前一定要盖好防水帽 要检查防水帽的紧密度,如果检查后没有漏洞,就可以将消化内镜放入水中进行清洗;如果在清洗的过程中发现消化内镜防水帽没有盖紧,就要及时将消化内镜从水中取出来,然后对电极进行烘干处理,同时消化内镜维修人员还要对消化内镜进行及时检修。
3.2.5 延长消化内镜的使用寿命 消化内镜有无漏水现象的检查至关重要,在消化内镜没有漏水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消化内镜进行清洗消毒,若消化内镜侧漏,就必须要将整个消化内镜放在水中,并将消化内镜操作的方向控制好。
[1] 曹 艳,王雪琴,吕雪萍,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7(23):3659-3660.
[2] 马久红,黄 茜,何怀纯,等.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运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81-1282.
[3] 荣秋华,郭玉玲,李 晶,等.消化内镜消毒剂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199-1200.
[4] 吴晓松,陈文森,徐 燕,等.江苏省二级医院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24-3725.
[5] 孔金艳,唐 平,徐修礼,等.82 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795-2797.
[6] 顾 青,方 英,顾立英,等.两种方法刷洗消化内镜活检孔道去污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30-2632.
[7] 郑东萍,郑世华,仝巧云,等.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24-2125.
[8] 何丹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00-101.
[9] 贾俊先,李军改.影响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河北医药,2011,33(13):2078-2078.
[10]孟娟娟,董宝坤,邸 霞,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23-1623.
[11]王 燕,吉芳正.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7):52-53.
[12]赵灵华.消化内镜消毒清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3,7(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