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维维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角色既不同于直接任课教师,也不同于大学里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担负着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职责,作为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的人,最易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父母”、“学习中的老师”、“感情上的知心”。要实现这一切,除了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掌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艺术。
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然而,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离不开师生双方的紧密沟通,离不开彼此的高度信任,高水平的沟通艺术不仅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高效而且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搭建起师生心与心的桥梁,良性的沟通更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效辅导和大学生之间能否良好沟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在师生相互沟通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学习状况以及大学生遇到的主要困惑等。作为一名教师,高校辅导员能够在沟通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大学生困惑的同时能够将一些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的心理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等防范于未然。良性的沟通离不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对老师吐露自己的困惑,老师应该如何进行开导解答,都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下面我们就从善听、语言表达等系列艺术形式进行浅要的分析。
听是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善于做一位倾听者,因为通过倾听高校辅导员才能够对学生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如果想在倾听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就不是单纯地用耳朵听,而应该注意一些听的艺术和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谈及的话题,因而倾听的第一步是“用心听”,所谓的用心听指的是听的过程中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对倾听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把自己完全当做一个可以装东西的空容器,让诉说者对自己产生一种强烈信任感和安全感,能够放心地将心里话说出。倾听的第二步是“善于听”,即边听边注意说话者的用词、语音、节奏、情绪等,并从以上信息准确推测说话者表达的重点内容或者是本想表达但是碍于面子未能说出的隐含信息。倾听的第三步是“及时反馈”。倾听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向诉说者传达他或她正在认真听的信号,而且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我明白了”、“我听懂了你的意思”来做出回应。与此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倾听者还应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给诉说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简单来说,倾听的核心在于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并以某种方式向对方反馈这种理解的信号[1]。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将想要传达的意思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配合语气、语调、语速等细节让听话的人最终认同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巧妙的语言表达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辅导员在沟通中应该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注重语言使用的艺术。用不同的语气说同样的话常常会让听者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用积极欢快的语气说话会让听者有开心的感觉,能更容易接受说话方的观点。
非语言性的表达主要通过眼神、动作等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际交往中不同关系的两个人间有完全不同的交往距离,如恋人之间的距离比普通同学间的交往距离要近的多。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双方聊的很投机,自然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无形之中慢慢靠近。在与学生谈话时,如果也能保持身体前倾,用倾听者的姿态,相信会拉近距离。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好彼此之间的距离,既不能离得太远让学生有疏离感,也不能处得太近让学生有紧张感和压迫感。倾听者的一个微笑甚至一个对说话者表示赞同的眼神或点头动作都能够使沟通进行得更顺畅。
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很好的运用,更是艺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总结中,才能越做越好。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的交际中普遍使用的工具就是谈话,也就是语言,但是熟练掌握语言并不表示辅导员能够向学生妥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者是高校辅导员在师生交往中经常扮演的角色,但是不可以仅仅用耳朵听,而要用心去听。因此,一个成功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必定要善于总结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沟通中常常使用的艺术,提高工作成效。培育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贡献。
[1]马福运.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2]何干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语言艺术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54
[3]宋坤强.试析教育工作中的倾听艺术 [J].《教育探索》.20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