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前段时间,身在辽宁工作的校友在微信聊天群里发牢骚:“本以为等来春花吐芳的4月,就可以正式与冬季说拜拜了。未承想今早冰雪回归、气温骤降。”校友还在文下附上“冰盖路面、雪压花冠”的组图。
遍布大江南北的围观者们跟着吐槽:“北京冷冷的冰雨在我脸上胡乱地拍”,“石家庄的风啊,吹乱了我的头发、吹乱我的心”,“同学们,别以为烟花三月就可以下扬州了,现在我们这里的温度和锦州差不多”……
其实,在这个春天,河北邯郸县的农民却遭遇了一个冷冷的倒春寒。
据央视记者在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调查发现,近几年,该县普遍种植的作物为玉米。每年3月底,县城周边的农民就会到县里“粮种一条街”购置玉米种子。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为了获得单亩高产,他们一般会选择购买经过抗病防害工艺处理的“包衣种”。此前市面上几个品牌的这类种子均为小斤数单包装,按照农民的说法,这样的包装核算到每亩地的用量,种子成本需要20多元钱。
买的没有卖的精。于是,当地个别种子销售商便生了歪主意,他们把名品种子的商标冒印在容量更大的化肥袋上,然后将普通的、仿“包衣种”甚至是劣质的玉米种装进去,之后便向前来选种的农民说,这是厂家为促销推出的散装种,每亩成本只需6元多。
见多数农民受骗,记者向当地种子监管部门举报。工作人员到现场一查,果真在一个大型仓储企业的库房内,发现了整套的制假设备和来不及装袋封装的成品种。
专家说,这是典型的假种子,农民播种后,不仅不能丰产,而且减产的风险和绝产的概率极高。
除了假种子,让农民失望的还有形同虚设的农田水利设施。
央视记者在黑龙江哈尔滨双城市调查发现,在该市韩甸镇的几个村子,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一吨半的大水罐,每到春耕时节,农民以一桶水五六元的价格到邻近乡镇的一个村买来灌溉用水,然后将大水罐拉到田间地头给农地浇水。
受访的农民说,加上运输成本、人工费,这一罐水浇到地里相当于20多元钱。即便如此,水罐里的水也只够灌溉半亩地。
其实,早在2011年通过双城市国土等政府部门的争取,国家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就落户韩甸镇了。这一项目总投资约2000萬元,在该镇建了117口抗旱电力灌溉井。
然而建成至今,几个村子的农民都未能用上井水灌溉自家农田,原因是,没有架设配套的电力设施。按照当地国土部门的说法,他们只负责申请水井,不负责配套,如果谁家想用,可以自己去申请架设电线。
事实上,国家下大力气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同时投入巨资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其目的是让农民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在个别地方,如无媒体举报假种子就成了真种子,如无媒体披露,守在田间的电力井不知要停转多久。
我想,城里的人们可以添减衣服,来抵御这个春天的“寒冷”。而农民如果遭遇“寒冷”的春天,恐怕整个一年都要在“寒冬”中煎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