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光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孙吴 164200
腹三针治疗胃下垂68例临床观察
袁宝光
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孙吴 164200
目的:观察腹三针治疗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下垂患者136例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三针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三针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下垂;腹三针;补中益气丸
当人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1]。胃下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将胃下垂归属于“胃痛”、“胃下”、“胃缓”等范畴,从中医辨证角度看来,胃下垂患者又可兼见如气滞、气逆、食积、湿阻、血瘀等。笔者采用腹三针治疗胃下垂,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下垂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3±2.4)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5.2±3.0)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胃下垂。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44;规格:6g*10袋)治疗,患者每日3餐前半小时服药,每次9g,连续3个月。观察组患者实施腹三针法治疗,具体为:以中脘、天枢为主穴,以足三里,脾俞,胃俞,内关为辅穴。合并腹部坠胀者,加以百会、公孙穴;合并心慌失眠者,加以神门穴;合并大便秘结者,加以承山、合谷穴。治疗前先进行局部皮肤消毒,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刺入主穴,要求患者在深呼气后刺入辅穴。每穴位留针30min,每间隔10min行针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临床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位置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位置回升3cm;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位置较前有所回升,但不足3 cm;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胃下极位置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胃下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属中医学 “胃下”、“胃缓”、“胃痛”等范畴[3]。当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时,胃下口可被迫收紧,使得进入胃内的食物不得顺利通过,造成胃内水湿阻遏,对正常的胃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因此造成患者营养缺失,肌肉无力,更加加重胃下垂症状,如此恶性循环,将对患者的整体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中医法治疗胃下垂。笔者在治疗过程中,以中脘、天枢为主穴。其中中脘穴与胃府相近,进针刺激后具有健脾益胃,通顺理气的效果。而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进针刺激后具有理气降浊,疏通胃府的效果。对该两处穴位进行针刺后,可改善患者气血受阻、脘腹痞满等症状。同时,笔者还对三里,脾俞,胃俞,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三里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刺激后可止痛顺气;脾俞、胃俞可补中和胃;内关可降胃气[4]。以补法进针,具有调理肠胃、升举中气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腹三针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家康.腹三针治疗胃下垂68例临床观察[C].中国针炙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炙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46-48.
[2]孙传兴.临床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45.
[3]杨卫华,郭石英,马红霞,等.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12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9):1386-1387.
[4]陈燕琴.电针配合艾灸治疗胃下垂5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47-48.
R572.1
A
1007-8517(2015)10-0098-01
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