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五华 514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20例临床观察
李 俊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五华 5144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口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疗效较好。
中西医结合;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左旋甲状腺素钠口服片;参附注射液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指在多种因素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功能减退,患者在长期缺乏甲状腺素的基础上出现心脏损伤伴随心电改变,如低电压、T波改变或传导阻滞等[1]。患者由于心肌细胞间质多糖蛋白即糖分沉积导致心肌粘膜出现水肿,故甲状腺减退行心脏病在临床多为水肿型心脏病。患者一般多为中老年女性患者,临床单一西医治疗效果不甚明显。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受过教育10人、小学文化15人、初中文化10人、高中5人。Ⅰ级心功能患者20例,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心功能患者10例,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心功能患者6例,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IV级心功能患者4例,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73.6±6.23)岁;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2~83岁,平均(70.4±6.20)岁;所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排除有严重脏器损伤、近期有严重感染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口服片[深圳市中联(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86,规格为:100μg/片]进行治疗,初次用药12~25μ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0μg/次,可每间隔3~4周增加12~25μg,直到代谢恢复正常。用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及血压异常等症状,常规维持剂量为12~50μg/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116,规格为:100ml]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本品至250~500ml,每日1~2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疗效判定[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诸如水肿、心悸等显著减轻或消失,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以上;无效:患者相关症状均无明显缓解或改善,心功能仍未恢复。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常以西药治疗为主。其中,口服甲状腺素药物与定期甲状腺素检测配合是该病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参附注射液为红参与附子的提取物,具有补气通阳的功效。通过与西医口服药物结合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与肺动脉,降低患者的心肺耗氧量从而减轻损害[4-5]。本药肌注时极少数病人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红肿、偶见注射部位出现硬结。静脉给药时,偶见血管刺激性疼痛,减慢静注速度或用5%~10%葡萄糖注射液将药液稀释后静注,疼痛会消失。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疗效较好,但由于笔者所研究的样本量少,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冯凯.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3,S2:140-141.
[2]郭海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1,04:553-554.
[3]吴瑞云.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50例误诊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04:303-304.
[4]梁国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3例[J]. 现代中医药,2010,01:14-16.
[5]王凤霞,张春玲.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2,03:40.
R581.2
A
1007-8517(2015)07-0068-01
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