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凌志
摘要:目的 探讨在CT检查中利用分离团注技术提高全尿路的显示情况,即同时显示双侧肾盂肾盏,双侧输尿管及膀胱。方法 泌尿系统螺旋CT扫描的病例60例,30例行分离团注技术,30例单次团注技术,扫描包括常规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延迟期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全尿路,分析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 ①单次团注组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19例,显示良好10例,显示一般1例。分离团注组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良22例,显示良好8例。②单次团注输尿管扩张:左侧起始段46.1,中下段45.3,右侧起始段55.1,中下段37.4。右侧起始段55.1,中下段37.4。分离团注输尿管扩张:左侧起始段55.3,中下段59.4。右侧起始段63,中下段46.7。结论 应用分离团注技术进行CTU扫描,使第一次造影剂注射剂量相对减少,在降低患者造影剂反应的同时,又可获得优质的可用于诊断的清晰尿路全程影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分离团注技术;泌尿系统;三维重建
泌尿系统疾病种类较多,且泌尿系统位于后腹膜,与周围组织缺乏对比,以往检查多以KUB、IVP、B超等为主,容易受腹部条件的影响,不能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情况。通过对30例分离团注技术与30例单次团注对比剂对全尿路的显影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这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搜集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CTU检查,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1~83岁,平均60岁。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CT检查前未进行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临床疑有肾占位、泌尿系结石、或其它肾实质异常,患者多有有血尿、腹痛、梗阻等症状,需要对其进行全尿路CT增强检查以明确诊断。
1.2仪器设备 设备检查用GE LIGHTSPEED16排CT机。球管旋转速度0.8s,电压120kv,管电流200~300mA,螺距1.375:1,扫描层厚10mm,重建图像1.25mm,标准重建算法。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VR、MIP、曲面重建等后重建。
1.3方法 单次团注组采用高压注射器上肢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典必乐300)300mgI/ml,总量为85~100ml,注射速率3.0~3.5ml/s,注射造影剂后进行3期扫描;分离团注组使用的造影剂以及注射速率同单次团注组,只是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适当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即使用70~80ml造影剂,而在进行延迟期扫描前需再注射10~15ml造影剂。
1.4扫描方案 扫描前瞩患者饮水500~1000ml,等患者有膀胱充盈感觉后,进行CT扫描。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下缘,屏气后螺旋采集。全部患者均行平扫、肾动脉期、肾实质期、排泄期的延时增强全尿路扫描(延迟30 min扫描)。
1.5图像显示方法 主要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方法,有时也用曲面重建(CPR),在具体使用中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重建技术。
1.6图像评判 方法由两名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对两组病例中输尿管全程三段进行优、良、可用于诊断、无法用于诊断这4级标准评判,包括显影质量(显影长度及尿路管腔的扩张度)。优:两侧输尿管全程充分显示;良:一侧输尿管上、中、下某一段显示不佳;可用于诊断:两侧输尿管的某两段显示不佳;无法用于诊断:两侧输尿管的一侧显示不佳或不显示。同时对两组健侧输尿管中心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在输尿管的起始处及中下段测量CT值,并取平均值。避开靠近血管或各段输尿管的连接部,以避免输尿管受压或处于正常生理狭窄区。测量显影输尿管管腔内径,输尿管起始部和中下段的最大径和最小径,取平均值。
2结果
一组30例单纯一次注射造影剂,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19例,显示良好10例,显示一般1例。第二组延迟期扫描前注射少量造影剂后,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显示优良22例,显示良好8例。动态螺旋增强CT可清晰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的情况,在延迟期扫描前再注射少量造影剂,过5min后再进行扫描,对于显示泌尿系统特别是全程输尿管的显示情况更为良好。
60例患者,用两种方法进行CTU成像,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所获得输尿管图像的质量进行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u=2.892>2.58,P<0.01,表明两组图像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存在明显显著性差异,即分离团注组的输尿管成像质量要明显优于单次团注组,见表1。
分离团注管腔内CT值与单次团注法所得分泌期图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通过对t=0.262,P=0.794说明分离团注技术对于尿路结石的影响与单次团注技术无明显差异。
3讨论
在CT泌尿系造影检查中,为提高输尿管的显影度和扩张度,有作者采用静脉注射速尿、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压迫输尿管中段等,对于此项造影检查使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1,2]。
本组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是指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CT对受检层面进行连续的容积扫描,经肾脏的分泌功能使肾盏、肾盂及输尿管、膀胱充盈,可显示肾皮质、肾髓质、输尿管全程及膀胱的图像信息,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一次获得整个立体显示的泌尿系成像的技术,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肾、输尿管及膀胱病变的诊断,对泌尿系统的病变不容易漏诊,适合于泌尿系统微小病变的检查[3],但也有缺点,在进行延迟期的扫描时,在采集图像时由于输尿管的自身蠕动收缩使这一段的输尿管中无造影剂的充盈,而呈现缺如现象。有的学者应用先行CT间隔平扫观察肾盂、输尿管充盈情况,来确定最佳扫描时间[4]。
总之,由于造影剂排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分离团注扫描方法对于输尿管的显影长度、扩张程度及减少患者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比传统单次团注扫描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兰生.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创新研究,2011,4(23):165.
[2]游瑞雄,李银官,曹代荣,等.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成像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0(6):909-911.
[3]任安,卢延,陈立,等.非增强螺旋CT输尿管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5(7):545-546.
[4]王鹤,孙晓伟,王继琛.正常集合系统分次团注双期与传统单次团注多期CT泌尿系造影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5(11):2076-2079.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