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几世界

2015-04-20 09:13侯雪菲
上海戏剧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杜丽娘小青牡丹亭

侯雪菲

《题曲》改编自传统昆曲剧目《疗妒羹》原作写于明末,讲述的是才色双全的民女乔小青因贫贱卖于人作妾,为大妇所妒,抑郁寡欢的故事。此一折,以其夜读《牡丹亭》,由杜丽娘与柳梦梅之情事而生无限感怀为主要情节。

本剧不像传统昆曲《疗妒羹》从乔小青雨夜读《牡丹亭》心生感慨悲叹开始演起,着重表现小青的哀愁,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表演者在读书后思考自己到底是谁这个层面上来。沿着小青和杜丽娘、小青和表演者的共鸣关系,一步步深入,不再是简单的小青因读书而产生了情思,发出怨恨,审视个人命运。我们常说“一人一世界”,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演绎着自己一方世界里的悲欢离合,然而当有了情感的纽带,“我”与“他” 便找到了相通的桥梁,那么“我”与“他”相通,“他”与“他”相通,一人又是几世界呢?而这时“我”是谁,“他”又是谁?……抓住了“我”与“他”的关系,重新演绎《题曲》,作品便拥有了更深的个体思考理念。

戏中的舞台,将中国戏曲中飞“空的舞台”观念进行发展,更加写意。没有古典的中式家具,甚至连和《牡丹亭》相关的元素也没有明确的提示,只有一张素白的桌子。而且也无乐队伴奏,仅两位乐师安静地坐在一旁司埙和小鼓,凄清的埙声飘荡在剧场的角角落落。没有水袖、戏袍、脂粉,演员一身干净利落的缁衣,不带妆容,随意地走上场。喝一口水,取下黑色围巾,丝毫没有表演的样子。虽然本剧唱词仅有两句,但还是可以看出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沈昳丽声腔及身段扎实到位,遵循了昆曲的精神。她行腔婉转动人,台风端庄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将戏中人物的特点和神态全面地展现出来,对角色的把握十分到位,值得称赞。

在二十分钟的表演中,通过无声、有声、曲牌的转换和交叉,该戏呈现出折叠的戏剧形态。演员或唱或做,或悲或喜,叠合乔小青思春情款与杜丽娘亦幻亦艳的身影,跨越不同空间的情境,在各个角色中寻觅当下的自我,身份的认同。正如沈昳丽所说:“动静张弛,是场上做戏,但愿也是心有灵犀。”通过此出戏的表演,观者也能感受到演员的脉搏,与戏中人“一点通”。

实验昆曲《题曲》在带领观众穿越六百年时光感受昆曲之美的同时,表达寻觅本我的主题,在本我和他人中相互观察并寻求定位,这种尝试性是值得肯定的。没有戏服、妆容这些特殊的代表性符号,就没有束缚,可以在思想中跳跃穿梭;没有盖着华丽刺绣的古代桌、椅这些限制空间的形象,便能在戏里戏外灵活转换。这种新的形式带给我们一种全新体验,引人进行深入思考,从自我走向他人内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丽娘小青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元宝山小青山寨(中国画)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男子求爱遭拒跳江身亡 女方担责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水烟壶上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