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表演风格论

2015-04-20 09:04莫霞
上海戏剧 2014年9期
关键词:唐明皇王芳昆曲

莫霞

王芳,1994年凭借苏剧《醉归》、昆曲《寻梦》、《思凡》摘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又以二十八折本昆曲《长生殿》荣获“二度梅”殊荣。作为一名苏、昆皆擅的艺术家,王芳转益多师,自出机杼,形成了具有自家特色的表演风格。用王芳自己的比喻,艺术创作经历“描红”、“临帖”,最终境界才是“出帖”,自成一家。

一 表演风格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与集体人格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文化区别明显,典型如中原文化、楚文化、江南文化等。而由地域文化的差异推出人格的地域特征,乃是“社会人格论”的研究成果。1余秋雨则又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将其概括为“集体人格”。

地域文化与集体人格对表演风格的影响是根源性的。文化深远而又细微的渗透力,给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提供了最基础的营养、最原初的“胎盘”。如当今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的泼辣脆亮与四川的巴蜀文化、茅威涛的温文尔雅与江南文化、李树建的苍劲浑厚与中原文化等都体现了它的影响。

具体到苏州的地域文化与集体人格,笔者概括为两个方面:尚文为显,尚武为隐。尚文与尚武,看似截然对立的两种趋向构成了苏州文化与集体人格的共同内容。六朝以前吴地尚武为主。苏州在春秋以前是蛮荒之地,人皆断发文身,生啖肉食。自吴王阖闾的春秋霸业至三国东吴雄踞一方,尚武之风不减:“吴钩”雄风,高超的军械水平;刺客要离、专诸,军事家孙武、伍子胥均诞生于此或在此成就霸业;西楚霸王项羽带领的八千子弟兵全为吴人;吴俗“好用剑轻死”……然此后苏州的武功时代悄然落幕,而代之以温柔水乡。尽管如此,苏州的刚健之气偶尔也会现出端倪。如《五人墓碑记》所展现的明末苏州人民“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苏州尚文是南朝以后江南经济、文化繁荣后的结果,表现为温、软、糯、慢的特色,著名苏籍作家陆文夫概括为“女性化”。其代表首先是“吴侬软语”;然后是对于吃住的精细讲究——吃如陆文夫代表作便是《美食家》,住则如苏州园林与水乡;才子佳人更是这里的“特产”:状元之多令人惊叹,进士则更为普遍,“自古姑苏出美女”,柳如是、董小宛等名艳均是苏州人……《红楼梦》言“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谓最经典的概括。

由上可知,苏州地域文化的显性尚文内容造就了优雅精致的水磨腔昆曲和苏剧,这又给生长于吴地,苏、昆兼演的王芳以滋养,形成了她典型的“姑苏女儿”的性格特征。而隐性的尚武内容则在特定的时机时(如苏剧《柳如是》)便凸显出来,乍看令人惊讶,实则有其深刻的文化基础。

演员的性格特征

演员的性格特征是影响其表演风格的先天因素。什么样性格的演员便能造就什么样的表演风格,那么他/她塑造相应的角色时便更易取得成功。董健先生的《戏剧艺术十五讲》在“戏剧风格”一节中曾论述道:人格是风格的种子。任何艺术风格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法国博物学家布丰“风格即人”的说法广被引用。2他还以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例证明了这个观点。“周信芳身世坎坷、屡经磨难,性情顽强执著,所以他扮演的戏剧角色,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家院奴仆,在雄健峻拔的阳刚之美中,总是透露着几分苍凉与悲壮。而梅兰芳雍容飘逸的古典风格,也跟他遂顺的生活经验,从容大度的性格,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钻研与深刻领悟密切相关。”3

王芳的性格恰正与苏州的地域文化一一都契合了。其一,凡是见过王芳的人,都对她的谦虚、有礼、温和及端庄印象深刻。曲润海先生在《品芳碎语》提到,他看到王芳默默地坐在入场处的后排,低调沉默,并不挤到人流中去交际。这种“含而不露”的品质一直为他所牢记。4陆文夫也在《后有来者——记青年演员王芳》中说:“她是那么的含蓄、深沉、娴静。”5其二,王芳性格中潜隐着要强、倔强及严谨的特征。王芳学戏时就十分要强,一定要学得最好,且总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甚至因为不甘落后而拼命练唱以致“倒嗓”。她也曾因为食堂阿姨不给她用盘子打汤而恼火之下放下盘子就走。而她的严谨则让她至今仍很不适应文艺院团的松散拖沓习气。6这些虽然只是她生活中偶尔的一些表现,但实际上潜隐的性格特征往往在舞台上更易被激发、放大,产生异常的爆发力与冲击力,从而成为风格的重要内容。

剧种的气质

所谓戏曲的剧种气质,笔者在硕士论文《戏曲的剧种气质——以姚剧为个案研究》中曾详细论述,其定义为:中国戏曲的某一剧种从整体上区别于另一剧种的根本特点,它具有独特性、内在性、整体性及相对稳定性的特质。

剧种气质对于演员表演风格的影响是后天的。对于王芳来说,她从艺道路的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武戏开蒙”,二是“苏昆兼演”。王芳最初是学刀马旦的,到后来倒嗓后才慢慢改学文戏。她的第一个演出剧目是《扈三娘》。武戏的基础给了她扎实的身段底子,而扈三娘则给了她英姿飒爽的傲骨将帅的气质影响。这种影响在开蒙期,虽一般并不显现,然一旦被激发则立马鲜活起来。这就是早期练功的基础作用以及心理学上所说的青幼年记忆的深刻性所在。苏剧可谓是昆曲的通俗版,它除了继承昆曲的典雅、悠缓外,相较而言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没有繁多的程式,在表演上更注重体验性的“演技”,且半阶音很多,因而唱腔上更“花”一些。这种特点使具有苏剧经验的王芳在演技上能够深入人物心理,创造性地运用程式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唱腔上更加婉转动人,丰富多彩。

二 王芳的表演风格

概括而言,王芳的表演特点以“娇”为主,但与其他昆曲艺术家不同的是,王芳的“娇”更加简约、内敛,有“稳、慢、静、沉”的特色,且经历了从早期的“娇而嫩”到“娇而贵”到如今的“娇而儒”的发展过程。以下具体分析:

横向“娇”的特色:简约与内敛——“稳、慢、静、沉”

看王芳的戏,尤其是她的昆曲,会感觉犹如午后品茶、山中对弈一般,有一股出奇的宁静、悠缓、沉稳。endprint

虽说昆曲本来就是优雅安静的,但王芳的演出风格与别人一对比,就会发现她似乎还要比其他艺术家更慢、更静、更内敛。她以不动声色来传递千言万语,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翻江倒海。不懂她的人乍看或许会觉得平淡无奇,然而一旦深入则因她艺术魅力的悠悠厚味而无限怀念。首先,王芳的身段与人物动作可谓是极简化的。

昆曲是含蓄的,程式动作是抽象的、写意的,而王芳则能够做到更为含蓄,更为简约。她将一切繁琐的细枝末节统统去掉,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三两下勾勒。能够一个动作表现的她绝不用两个动作,能够一个表情表意的她绝不滥用另外的表情。因而说,王芳的表演具有高度的提炼性。任何人看王芳的表演,都会为她干净到极致的身段而折服,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其次,与外化性的戏曲表演方式不同的是,王芳更偏重内收性的演绎。

这可能得益于王芳苏剧体验性的演剧经验,使得她更擅长用内心、眼神去说话而不仅靠外在的程式手段。可以这样说,同一个角色,北昆的演绎会更朴素和平直,上昆的则会兼有海派京味的外洒,湘昆则自然更加张扬而具民间性,身在苏州的王芳的演绎则更内敛含蓄。如《长生殿·小宴》中,王芳演绎的杨贵妃一杯一杯渐至醉态,却一边推辞唐明皇的劝酒一边还连饮不辍,最后答以“万岁”时,她已不胜酒力。这里王芳在发音上“出音不出唇,嘴皮子几乎不动,声音出来,嘴唇没张开,行动和语气都不在一个节拍上,表现得动作迟缓。”7其他演员来演,或许会用几个醉步,几个欲吐的动作来表现,而王芳不动声色,只调整了台词的语速及与身段的节奏,就把贵妃之醉表现得惟妙惟肖且充满美感。

最后是简约与内敛的具体表现:“稳、慢、静、沉”。

王芳的稳重使得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端庄。而她总给人感觉慢半拍的表演,则更加重了她的沉静。一样的动作,她做来似乎要比别人更慢,更精细。如果把动作放成慢镜头,她似乎要把镜头里的每一帧动作都做饱满。比如同样是人物上场,亮相,同样是环视远方,从台左看到台右,王芳的处理会具“定”性。所以,以静制动是王芳的特长。此外,她还会把每一个动作都表演出“重量感”,一点都不“浮”,因而让观众看来她的动作有如仪式感一样庄重。在唱腔上,她也将自己的发声部位有意地向后,加之上滑音、下滑音、颤音等的修饰,使得她的声音极有辨识性。稳重、沉静、缓慢,相互融合,汇成一体,形成王芳娴雅端庄的表演特色。

纵向“娇”的发展:“娇而嫩”——“娇而贵”——“娇而儒”

从早期《醉归》、《寻梦》到二度梅时的《长生殿》,然后到对李三娘、柳如是和师氏的塑造,王芳对于自己表演风格的丰富与探索,正如一首诗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剧《醉归》是王芳早期的代表作。仅是“月朗星稀”一句她就反复练唱至千遍,更为体验醉态,从未沾酒的她一口气喝了半斤酒却不料酒精过敏到半个多月才复原。正是这样的勤奋认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发声特点,听“月朗星稀”就可感受到她娇中带嫩、带俏的特点。苏剧的音较昆曲稍高一点,这更被她运用来塑造妙龄女子之“娇”、“嗲”、“羞”态,使得王美娘少了许多风尘,更多了几分闺阁少女的娇嫩。

二十八折本《长生殿》是王芳的重点作品。这部剧集中反映了王芳的艺术特色与水准。此时王芳演绎的“娇”,除了“娇媚”外,更具有“贵”的特点。这种“贵”不是指贵气,这是一种智慧的高贵、大气、端庄。王芳在接受采访时曾描述自己对杨贵妃形象的理解:“她在唐明皇面前不仅仅是一种娇羞,她是非常理解唐明皇的,很懂得男人,是一位智慧女性。她知道唐明皇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她会迎合他的想法,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想法。这是真正的女人的聪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显得她可爱,她是个十足的小女人,唐明皇也正因为此才喜欢她。这是个很饱满、可爱、不令人生厌的人物。”8具体到表演中,笔者仅举《絮阁》一例便足以说明。《絮阁》临下场前,唐明皇邀贵妃“重把那定情时心事表”,贵妃一时想起梅妃一事,心中愁闷,不由得“嗳”了一声,唐明皇则假装生气:“唔!”贵妃顿时又附身认错:“是”如此反复,杨贵妃一共有三个“嗳”,唐明皇一边笑“啊,哈哈哈!”一边与贵妃拉着手准备下场,这时候,杨贵妃回头一笑。王芳在表演时加了一个很满足的歪头动作,让人觉得很可爱。“他现在不是满足我了嘛,他也向我认错了嘛,这一切都还是我的,我还是有小赢头的。这种窃笑连贵妃自己都觉得很好笑,有一种取胜的小小得意及满足感,十分具有戏剧效果,每到此处观众都掌声不断。”9这三个叹气一个笑的处理,不仅演出了贵妃的吃醋,更演出了她对皇上的真情与女人的智慧。

近年王芳的新剧《柳如是》,更使她跨出一大步(王芳语)。使她在娇媚的女性美中又多了儒雅的须眉之气。笔者以为,王芳对于柳如是的塑造,是真正挖掘自己的潜在性格因子及苏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的创造,是体现一个更加完整的王芳、更加立体的苏州的集中艺术形象代表,是王芳表演风格更趋成熟、稳重、成型的表现。柳如是本是苏州人,她身上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女性美以及才高志更坚的名士风范,恰正水乳交融地展现了苏州文化的两个方面。王芳塑造的柳如是便是“娇”中有“儒”,“儒”中更“娇”,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柳如是之“娇”,游湖一段中王芳已有充分表现,此不再详述。而王芳塑造的柳如是之“儒”,此剧中尤为出彩。身段上,王芳借鉴了小生的方步及风流倜傥的才子程式,在举手投足、行步说话间总流露出儒士的风雅,比女儿之娇更多了几分英姿。这种自然而游刃有余的表现,恐怕得益于她学戏之初的武戏功底和扈三娘的演戏经历。唱腔上,她有意发挥了苏剧唱腔能走上也能走下的特点,在羞时将音含到心底,轻细如丝,如断如续,有如京剧中程派的感觉;在义正辞严,凸显人物品格时则如鹤唳冲天,直上九霄,穹庐共鸣。将娇柔的女儿之态与清峻的君子之骨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形成的,是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与自身个性特点,通过剧种的气质、人物形象展现出来的。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每个剧种和艺术人物的区别性都赋予了每个演员塑造自己表演特色的可能。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看到这些因素的作用力然后有意锻炼、塑造自己,然后勤学苦练,寻找与自己气质相对应的艺术形象,最终逐渐树立自己的风格。王芳便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笔者以此文不仅对王芳的表演艺术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更望能通过这种分析思路和角度对其他尚在摸索中的演员提供微薄的启示,以促进戏曲表演艺术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硕士)

注释:

1.胡义成:《集体潜意识:地域文化研究新层面》,《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同2。

4.金红主编:《苏州艺术家研究——王芳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第1版。

5.陆文夫:《后有来者——记青年演员王芳》,《人民日报》,1995年3月29日。

6.同4。

7.金红:《昆苑幽兰自芬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王芳访谈(下)》,《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

8.同7。

9. 同7。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明皇王芳昆曲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立秋吃什么
出轨男持刀“挽回”婚姻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月夜偷曲
月夜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