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态危机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2015-04-20 06:14:07郝宇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山西

郝宇

摘 要:山西的生态问题相当的严峻,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森林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等,基于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以及经济发展重心等,山西的生态问题也表现出了独特性。本文对于山西的生态危机的表现的研究从资源即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和地理因素即受黄土高原的限制加上不合理的农业发展等造成的生态问题两方面展开,对山西地区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山西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山西;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目前我国的生态危机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的全面破坏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问题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山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当前的生态问题也相当的严峻,解决生态危机性是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山西生态危机的表现与特征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有“煤炭之乡”之称,北部的动力煤,中部的炼焦煤,到东南部的无烟煤,山西不仅煤炭资源产量大,而且种类丰富。历史上山西的支柱产业是以煤炭为支撑的相关产业,促进了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长期依靠煤炭开采对于当地的资源及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山西的生态问题严重。山西地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露天开采造成当地的地表景观被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地下的煤炭开采造成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局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交通问题;第二,地下煤炭的开采造成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水体的污染,导致矿山地区土质的下降和农业减产,严重影响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第三,不合理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矿山的破坏和浪费,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形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第四,工业及生活用煤的焚烧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导致当地人口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的很多地区,历史上,黄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对促进山西地区的农业发展曾经起到过巨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河套平原等发达的农业经济。但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由于历代人民砍伐森林,开荒种地,逐渐造成了现在黄河流域严峻的生态问题,原来的农业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变成了废弃的农田;水土流失使得黄河对于沿岸的土地的灌溉作用减弱,且造成了黄河中下游旱涝灾害等生态问题,这些对于当地的居民的生存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新时期的山西地区的生态危机表现出了新的特征。首先,生态问题关联性强,某一领域的问题会对其他的领域形成影响,危害程度大。如前文所述,对煤炭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短缺,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植被的破坏,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危及人类健康。其次,在形成原因上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山西地区的生态危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原因,但是,在人类诞生之前和在人类只有较低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时候,基本不存在生态危机,只有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之后,人类利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无止境的对自然进行开发,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失衡,生态危机加剧。最后,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逆转,治理的难度极大。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数千万年的人类历史逐渐积淀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地表植被如森林,在破坏之后,最少也少数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恢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之后想要恢复几乎没有可能。

二、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全局的生态危机比较严重,我国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山西需紧跟全国步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社会转型

山西地区的传统的以煤炭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产生,并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高投入低产出,区域发展失衡,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等弊端,使得地区性生态危机逐渐加剧。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冲突,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建设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两不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推动地方生态立法,保障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要健全生态立法工作,促进生态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保证有法可依。其次,在实践中,要严格促进生态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法律执行与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违法必究。法律不是仅仅体现为对违法行为的追究,重要的是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制约,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守法,也是在法律的监督和维护下更好的发展。个人则应从小做起,从自身出发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同时应积极的宣传生态法规,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自身生态保护意识的形成。

3. 提高人类认识水平,倡导和谐的生活方式

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建立在生态坏境的基础之上的。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的出路在于转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转变消费观念,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山西居于全国中等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有待于提高水平,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压力大,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贯彻国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立法,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人的认识,缓减生态危机,倡导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晋华,王学东,李光毅.资源型省份建设生态省的对策研究——以山西生态省建设为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郑雪.浅析山西省土地生态安全与发展对策.科协论坛,2013,5.

[3]闫世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山西.山西党校报,2013,1.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8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8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山西叹五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42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34:42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38:19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