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洋
摘 要: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体验;数学
创造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灵魂,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动力。龙剑梅在《培育创造力: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一文中深刻剖析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培育学生创造力,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一、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便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去体验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摆、折折、剪剪、拼拼、画画、比比、量量,在体验中去发现规律,找出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事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土豆、萝卜和豆腐削成的正方体、长方体,然后再利用实物正方体、长方体进行切割。上课时,老师讲学生按前后桌分成了四人小组,每一小组的成员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对正方体、长方体切割后所得截面的形状,然后再派一个代表在班内发言,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小组的操作的结果。很快学生们在生动活泼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出了最后的结论:截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且由于是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学生对结果都记得非常牢,还会达到以此类推的效果。又例如在学习画正三棱锥的三视图时,我们都知道正三棱锥的左视图的宽与主视图的宽是不一样的,但怎样让学生明白并牢牢记住这一点呢?单靠老师的讲授是达不到这一点的,于是老师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每人用一张长18厘米宽15厘米的矩形纸片折一个三棱锥,从正面看它的宽是哪条线段,量出它的长度,从左面看它的宽是哪条线段,量出它的长度。这一折、一量、问题出现了,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从左面看时正三角形的高是左视图的宽,有一部分学生在从左面看时认为正三角形的边长是左视图的宽,开始两部分同学各执己见,但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们最终统一了认识:其实左视图的宽是正三角形的高。只是简单的一折、一量,一争论,既省去了老师的许多口舌,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总之,要引领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创新。
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创新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设计两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甲厂产品的次品率为0.01;乙厂产品的次品率为0.02,若两个厂的产品在价格等其它方面相同,你会更愿意买哪家产品?”如果我们学习了统计与概率后会很快得出结论:显而易见,大家会选择甲厂产品,尽管你可能买到甲厂的次品,但买乙厂产品的话,买到次品的可能性更大。同样抽样调查,评估、彩票、保险等也经常会遇到要通过统计与概率来进行决策。数学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和一切工作之中,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数学思维与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创新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结语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造力。
总之,没有创造力的人就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创造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源泉,没有创造力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